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雷雨》教案

  • 《美麗的夢神》教案

    《美麗的夢神》教案

    教學過程音畫結(jié)合,大膽表現(xiàn)。師:夜慢慢地深了,螢火蟲也提著小燈籠回家去了,小朋友們也慢慢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播放《美麗的夢神》)。1、引導學生雙手合攏放在耳邊閉上眼睛欣賞樂曲。師:剛才我們一起欣賞的樂曲感覺怎么樣?生:很優(yōu)美……師:這里有一個七彩的畫盒,如果老師讓你選擇一種顏色來表示優(yōu)美的旋律,你會選哪種顏色?生:藍色。師:那如果是歡快,熱烈的,你會選哪種?生:紅色。師:你認為《夏夜》該用怎樣的顏色與線條來表現(xiàn)呢?(學生發(fā)言。)

  • 《美麗的夢神》教案

    《美麗的夢神》教案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迄今最早發(fā)現(xiàn)的recorder(木笛\直笛\豎笛)在荷蘭的一個小鎮(zhèn),recorder(木笛\直笛\豎笛)是歐洲傳統(tǒng)、專業(yè)木管樂器,20世紀后在專業(yè)音樂演奏領(lǐng)域及基礎(chǔ)音樂教育領(lǐng)域均得到極大的發(fā)展,其已經(jīng)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學習人口最多的樂器。在中國內(nèi)地,recorder(木笛\直笛\豎笛)以課堂樂器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且基本使用高音笛。其以一吹就響、一學就會、價格便宜、養(yǎng)護方便等優(yōu)勢而成為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吹奏樂器。臺灣地區(qū)稱其為直笛,中國內(nèi)地則稱為豎笛,木質(zhì)的直笛稱木笛。豎笛是歐洲一種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從中世紀起開始使用,它起源于15世紀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紀盛行于歐洲各國。直笛音色優(yōu)美圓潤,是歐洲重要的管樂器,也是巴洛克時代的標準獨奏樂器。八孔豎笛在世界發(fā)達國家中,無論是在專業(yè)音樂表演還是在普通音樂教育中,都在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從維也納音樂學院這些世界著名的音樂學府到普通中小學校,到處都能見到這種雅俗共賞的樂器。專業(yè)的豎笛樂團和豎笛研究學會也比比皆是。世界各國還經(jīng)常舉辦豎笛比賽,世界各地的電臺和電視臺經(jīng)常播放豎笛音樂。

  • 《美麗的夢神》教案

    《美麗的夢神》教案

    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CollinsFoster,1826-1864),美國作曲家,他的作品結(jié)構(gòu)簡單,節(jié)奏平穩(wěn),音域不寬,材料精練,這種情緒既是對黑奴命運的同情,又是他孤身異地生活的切身感受。作有《故鄉(xiāng)的親人》、《我的肯塔基故鄉(xiāng)》、《金發(fā)的珍妮姑娘》、《美麗的夢神》、《啊,蘇珊娜》、《老黑奴》等二百首歌曲,其中很多都是廣為流傳的著名歌曲。第一位真正偉大的美國音樂家是曾經(jīng)被稱為“民歌制作者”的斯蒂芬·福斯特。他的生活故事表明了舊世界和新世界之間的顯著不同。他生于1826年,那是歐洲音樂的黃金時代,貝多芬、舒伯特、羅西尼、梅耶比爾當時都處在他們的名聲的高峰,而柏遼茲、舒曼、門德爾松、李斯特和威爾第都正在成長為偉人。假如他生在大洋彼岸的話,他也許已經(jīng)進了一個合唱學?;蛞魳穼W院,而變成了一個交響樂作曲家而不是一些簡單歌曲和作曲家了。實際上,他生在賓州的匹茲堡附近的一個小城鎮(zhèn)里。是第一位真正偉大的美國音樂家是曾經(jīng)被稱為“民歌制作者”。

  • 《將軍得勝令》教案

    《將軍得勝令》教案

    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聆聽樂曲的聲音。(引子部分)討論:鼓聲音的規(guī)律?二、新授內(nèi)容(一)聆聽全曲師: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器,(暫不出示曲名)其中有打擊樂器參加演奏。邊聽邊想(用課件展示下面問題)。1、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和氣氛?(表現(xiàn)了歡樂、喜悅的情緒)2、欣賞后談?wù)勀阍谛蕾p時仿佛看到、或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感受音樂形象)3、你能給這首曲子取個名字嗎?(二)復(fù)聽音樂:思考下面問題。1、師:這首曲子由幾個部分組成?試用線條或者顏色表示出這首樂曲四個部分的情緒:教師簡析作品: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曲名叫《將軍得勝令》,表現(xiàn)了在我們眼前描繪了人們歡迎民族英雄平定倭寇,勝利凱旋的歡騰景象。

  • 《大漠之夜》教案

    《大漠之夜》教案

    教學過程:師:今天我們要到音樂中的大漠里去暢游一番,讓我們在動聽的歌聲中開始旅行吧?。úシ拧洞竽埂?。)師:同學們,你們仔細聽一聽,這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大漠?生:……師:你去過大漠嗎?你認為大漠是怎樣???生:……師:如果你沒去過大漠,也沒關(guān)系,老師這兒有照片,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大漠的照片。(播放大漠照片。)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聽一遍《大漠之夜》,你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再次播放《大漠之夜》。)生:……課后小結(jié):希望同學們涉獵更多的藝術(shù)形式,開闊藝術(shù)視野,感受各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帶來的美的享受。

  •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楚漢相爭”:垓下決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一次有名的戰(zhàn)役。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風起云涌的農(nóng)民起義猛烈打擊下,秦王朝宣告滅亡。此時,劉邦的漢軍和項羽的楚軍展開了逐鹿中原、爭霸天下的斗爭。到公元前202年,楚漢雙方已進行了長達數(shù)年的戰(zhàn)爭,由于西楚霸王項羽驕矜、優(yōu)柔寡斷而一再坐失良機,錯過消滅劉邦漢軍的機會,到該下決戰(zhàn)時,劉邦以三十萬的絕對優(yōu)勢兵力包圍了十萬之眾。深夜,張良吹曉,兵士唱楚歌,使楚軍感到走投無路,迫使在烏江展開一場格斗,項羽因寡不敵眾而拔劍自刎,漢軍取得了輝煌勝利。

  • 《花之圓舞曲》教案

    《花之圓舞曲》教案

    教學目的:感受不同情趣的音樂,提高學生欣賞名曲的能力。教學內(nèi)容:欣賞《花之圓舞曲》。教具:錄音機。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聽音練習。A、1、2、3、4、5、6、7、5、2、B、3、1、4、2、5、7、1、

  • 《流浪者之歌》教案

    《流浪者之歌》教案

    《流浪者之歌》總的來說先抑后揚的。前面三部分的悲傷在為最后的激昂醞釀,這使得樂觀的主題更能給人以震撼。薩拉薩蒂通過自己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完滿的表現(xiàn)了吉普賽人或者說旅行者的感想。其實從廣義上來說,我覺得《流浪者之歌》是為追夢人寫的,那些追逐自己夢想的人,不就是一個個成功路上的旅行者嗎。路上總會有荊棘,總會有那么個夜晚我們想起家鄉(xiāng),想起最初開始的地方,然后看著自己現(xiàn)在依然一事無成,所執(zhí)著的依然遙遙無期,這時候該怎么辦。是放棄還是走下去?!读骼苏咧琛犯嬖V我們,即使你一直憂郁悲傷,不被人理解甚至看不到希望,只要還有夢想,就像吉普賽人還有他們的音樂舞蹈,就應(yīng)該樂觀的走下去。結(jié)果無從知道,也許結(jié)果本來就不重要,就像吉普賽人為何流浪已經(jīng)不重要了。關(guān)鍵是這個過程,是這一路的風景,我想,這也許就是流浪的意義吧。

  •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一、聽音樂進教室。課前播放葫蘆絲版《彩云追月》,學生進教室后靜靜聽賞?!驹O(shè)計意圖:讓學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圍中熟悉樂曲旋律,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慷⒉シ鸥枨?,初步感受播放愛戴唱的歌曲《彩云追月》視頻,學生帶著思考聽歌曲。(1)你看到了什么畫面?(2)介紹《彩云追月》的曲作者及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驹O(shè)計意圖:通過畫面的展現(xiàn),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的情境之中,使他們產(chǎn)生一定的內(nèi)心體驗。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寧靜的學習氛圍,給孩子們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引導他們理解樂曲的風格?!咳?、欣賞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1、初次聽賞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提問:跟我們剛才聽到的流行歌曲進行對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2、再次聆聽民樂合奏《彩云追月》(1)讓學生聽辨出有什么樂器在演奏?學生邊聽邊模仿演奏樂器。(2)當主題音樂出現(xiàn)時用lu哼唱。(3)出示主旋律,學生跟琴用lu唱。(4)講解切分節(jié)奏

  •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唱)?!耙贿叺埂?。二、導入新課(播放幻燈片并提問。)1、大屏幕上的樂器叫什么? 2、觀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構(gòu)造。3、播放一首琵琶獨奏曲的片段。4、聽樂曲,試回答琵琶的音色。舉例:你知道此樂器獨奏的樂曲有哪些?5、欣賞樂曲片段,感受一下這首樂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三、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1、敘事曲。2、講述和十面埋伏相關(guān)的歷史楚漢之爭。3、樂曲取材。4、播放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 (師)跟隨音樂進行講解,每一段音樂情緒的變化,描寫場景的變化等。四、《十面埋伏》不僅是我國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類音樂文化的瑰寶。并被譽為我國十大名曲之一。中國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試回答。)五、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了解了琵琶的結(jié)構(gòu);音樂體裁敘事曲的風格;重溫了歷史楚漢之爭;歷史與音樂相結(jié)合,感受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

  •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學過程: 1、播放中國古曲《高山流水》。老師請同學們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剛才播放的樂曲的曲名嗎?” 同學們回答得非常準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它有著豐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健康的審美觀念,特別強調(diào)藝術(shù)作品的文與質(zhì)的和諧,情和理的統(tǒng)一。它的文學精髓不僅滲透在詩、詞、散文和字中間,同樣也滲透在我國的古典音樂中。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看看同學們能從中感悟到一些什么? 2、《春江花月夜》作品簡介: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明清時期的琵琶獨奏曲。原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夕陽蕭鼓》等曲名。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首次將它改編成民族樂合奏,后又改為《春江花月夜》樂曲共分為十段,每個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作品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給人們以高度的藝術(shù)享受。

  •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初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學生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加深對樂曲各段的理解。2、能力發(fā)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shù)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啟發(fā)學生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fā)展,達到藝術(shù)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3、情感培養(yǎng)目標:通過對中國古代名曲的欣賞,了解我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培養(yǎng)熱愛祖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感情,從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zhì),增進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繼承祖國悠久文化、弘揚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意義。

  • 《烏蘇里船歌》教案

    《烏蘇里船歌》教案

    (一)導入師: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請問大家能夠說出幾個民族的名稱并說出這些民族的音樂風格? 生:蒙古族、維吾爾族、苗族、朝鮮族、等等。(二)新授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赫哲族的民歌《烏蘇里船歌》并說出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1.欣賞歌曲《烏蘇里船歌》獨唱。生:這首歌曲表現(xiàn)了赫哲族人民,熱愛生活、勤于勞動的民族風格。師:補充并問同學們這首歌曲是不是很優(yōu)美?你感覺哪部分最好聽?生:很好聽,尤其是前半部分。師:前半部分是歌曲的引子部分,運用了赫哲族的一個襯詞,阿郎赫尼哪,聲音高亢嘹亮。它運用了聲音的什么效果?就像站在遼闊的草原上歌唱,遠處傳來了自己的什么呀?生:是運用了回聲。2.學唱歌曲師:這么優(yōu)美的歌曲老師都想唱一唱好不好?老師跟伴奏范唱。同學們想不想學唱這首歌曲呢?老師和學生共同演唱這首歌曲。

  • 《春天來了》教案

    《春天來了》教案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布谷》。師:這首歌曲好聽嗎?請大家想一想,歌曲歌頌的對象是什么?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討論后回答。二、新授歌曲《春天來了》。1、學生聽范唱,回答問題。師:請同學們再聽一首歌,你能聽出歌曲的歌頌對象是什么?情緒是怎樣的?2、用“啦”字哼唱全曲。師:你發(fā)現(xiàn)那些地方容易哼錯需要注意的?3、教授斷音記號,請學生把歌譜完整地唱一遍。師:我們一起來唱整首歌曲的歌譜,注意斷音記號,要唱得短促有彈性。舌尖的動作要敏捷輕巧。4、唱歌詞。師: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呢?學生思考后知道該用有彈性的聲音來唱,再唱一唱。5、改變速度演唱《春天來了》體會情緒的轉(zhuǎn)變。師:同學們的聲音真好聽,我已經(jīng)聞到了春天的氣息,現(xiàn)在你跟我的琴聲唱一唱體會歌曲的情緒是否發(fā)生了變化?用連音法唱。6、學生用較慢的速度唱體會歌曲的情緒,體會情緒,然后討論回答問題。師:同學門說的很好,速度的變換影響歌曲的情緒,只要符合歌頌的對象,我們在唱歌的時候,也可以改變一下速度,讓一首歌曲唱出幾種味道來。

  • 《春天來了》教案

    《春天來了》教案

    一、預(yù)備活動 師生互相問候,韻律活動《春天來了》,學生隨音樂一起有節(jié)奏的拍手舞蹈。二、感知理解活動 1、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剛才我們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 2、說春天。 引導語:“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 請幼學生一一說出來,并討論學生運用恰當?shù)脑~匯表達。 3、教師出示掛圖,朗誦詩歌,引導學生說出春天來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來了,屋檐上為什么會流水?教師隨機出示大字卡“屋檐”,請學生模仿流水聲。 “屋檐上的流水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樣的?春天的小河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學生模仿小河流水的聲音。 ③春天的水塘里誰來了?教師出示大字卡“水塘”,請學生模仿小鴨的叫聲。想象小鴨“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誰來了?他們“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導學生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風箏、打滾、踢球、翻跟頭等。教師隨機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討論:他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的原型是30年代末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輕音樂人在上海淪陷后創(chuàng)作的。時逢國難當頭,很多人夢想和希望破碎,生離死別。作者創(chuàng)作該曲,并配上詞。以此激勵自己和身邊的人們對未來要充滿希望??僧敃r的局面無法讓這首歌傳唱。據(jù)說作者后來去了延安就杳無音訊了。他的作品就此積壓在音樂學院的資料堆中。到了80年代末才被陳哲、胡迎節(jié)等人發(fā)掘,整理,重新改創(chuàng)推出。創(chuàng)作于1990年,當時由歌手劉暢首唱,1991年杭天琪與香港歌星甄妮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共同演唱《同一首歌》,這也是《同一首歌》第一次公演,成為回顧歷屆春晚經(jīng)典歌曲的曲目之一,2000年央視舉辦《同一首歌》欄目,蔡國慶、毛阿敏等多人作為該欄目的壓軸演唱。從此,《同一首歌》就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進了千家萬戶,成了一首風靡全國的歌曲。

  • 《萬馬奔騰》教案

    《萬馬奔騰》教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1、在上課之前那,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就叫《我來做,你來猜》。(老師來跳民族舞蹈:(1)藏族舞蹈。(2)維吾爾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二、聆聽《萬馬奔騰》1、說的不錯,大家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的人民為祖國的發(fā)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中,少數(shù)民族也是功不可沒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了解他們的音樂以及特有的民族樂器,咱們先來聆聽一首樂曲吧!看你能聽出來作品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聽完后告訴老師。播放樂曲(第一遍聆聽)。

  • 《青春舞曲》教案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學過程】1.聆聽《青春舞曲》。2.提問:(1)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2)說出這首歌曲的音樂特點,包括曲調(diào)、節(jié)奏、速度、情緒。3.再聽兩遍《青春舞曲》。請學生打開課本,邊聽邊跟隨音響唱樂譜,可以跟著歌曲的拍子拍手,體會節(jié)拍感。當聽第二遍時,找出主要節(jié)奏型,嘗試有表情地背唱這首歌曲。4.引入音樂活動(一)——編配打擊樂伴奏。首先介紹新疆維吾爾族的特色樂器:手鼓、薩巴依等,并介紹樂器的演奏方法。5.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各組選用不同的打擊樂器(除新疆打擊樂器以外的其它打擊樂器或自制打擊樂器),自編與歌曲相配合的節(jié)奏,教師對每一組分別加以輔導,啟發(fā)學生編配多聲部節(jié)奏,并使之配合默契。6.每一組展示自編節(jié)奏,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哪一組的節(jié)奏與歌曲配合起來音響效果最好。7.這首載歌載舞的歌曲,同學們了解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嗎?介紹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此步驟根據(jù)情況而定)。8.音樂活動(二)——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梢允切陆模部梢允瞧渌模绗F(xiàn)代的,最主要的是與歌曲的節(jié)奏相適應(yīng)。9.全班分成幾組,由學生推薦或教師指定幾個有舞蹈基礎(chǔ)的同學作為骨干,每人帶領(lǐng)一組,編創(chuàng)舞蹈動作,經(jīng)過幾分鐘的練習后,每一組向全班展示。

  • 《踏雪尋梅》教案

    《踏雪尋梅》教案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感受體驗:1、聞香識花:讓學生閉上眼睛,老師手持一束臘梅,走過他們前面,要求深吸,聞出是什么香味。2、看花認花:看看臘梅,說說它的形狀、顏色。3、詩歌想象:教師提問: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來配樂朗誦一首短詩,聽聽這首詩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在你眼前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一幅畫面?(教師輕聲播放歌曲《踏雪尋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誦歌曲的歌詞。)4、學生簡短討論詩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二、歌詞賞析:1、教師小結(jié)導入:如果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生動的畫卷,那么你們在詩的描繪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讓我們邊來誦讀詩邊來尋找答案。2、多媒體課件出示歌詞,學生在歌曲旋律的音樂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誦歌詞。3、意境拼圖片,教師邊隨學生的朗讀邊取出淡藍色底版的畫框,貼上剪貼畫,(雪景、臘梅、驢)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畫面。A “雪霽天晴朗”的“霽”是什么意思?——雪后放晴,教師在畫面上貼上太陽。B “壩橋”是什么橋?——有扶手的石板橋。你現(xiàn)在看到過嗎?在哪里看到的?(也許江浙一帶的古鎮(zhèn)上還有)教師在畫上貼上橋。C 是誰在騎驢賞花?(從詩中最后一句“書聲琴韻”猜測是學堂的孩童)他的心情怎樣?(愉快、怡然自得的)教師貼上孩童,提問:從他的穿著來看,是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嗎?(不是)詩中所提到的琴會是什么琴呢?(古琴、古箏、二胡……)

  • 《索爾維格之歌》教案

    《索爾維格之歌》教案

    新課教學1、作者介紹。埃?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紀下半葉挪威民族樂派代表人物。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爾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歲隨母學鋼琴,得到音樂啟蒙教育。經(jīng)著名小提琴家布爾推薦,1858~1862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格里格一生經(jīng)歷了挪威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年代,具有進步的民主愛國思想。他沿著布爾、諾拉克等人開創(chuàng)的道路,努力鉆研民間音樂。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他借鑒歐洲各國音樂傳統(tǒng),特別是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音樂發(fā)展的成果,通過對民族歷史的歌頌,對祖國大自然和民間生活的藝術(shù)感受,創(chuàng)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音樂。其代表作品有《培爾?金特》組曲、《a小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挪威農(nóng)民舞曲》等。2、歌曲介紹?!端鳡柧S格之歌》是格里格為詩劇《培爾?金特》寫的作品,由劇中人索爾維格演唱。歌曲表現(xiàn)了索爾維格等待愛人培爾?金特的歸來,從頭發(fā)青青一直到白發(fā)蒼蒼,始終不渝。3、聆聽歌曲,談劇中主人公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在等待?主人公是懷著憂慮的心情在等待。4、曲作者又是用怎樣的旋律來表現(xiàn)這種情緒的呢?歌曲前半部以小調(diào)的陰暗色彩,表現(xiàn)索爾維格曠日持久等待的憂慮心情,后半部分僅用一個“啊”,表現(xiàn)了她在想象中對培爾?金特必將歸來的信心和喜悅,這是一首表白忠貞之情、永恒之愛的歌曲。

上一頁12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zhì)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