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聆聽樂曲的聲音。(引子部分)討論:鼓聲音的規(guī)律?二、新授內容(一)聆聽全曲師: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器,(暫不出示曲名)其中有打擊樂器參加演奏。邊聽邊想(用課件展示下面問題)。1、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和氣氛?(表現(xiàn)了歡樂、喜悅的情緒)2、欣賞后談談你在欣賞時仿佛看到、或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感受音樂形象)3、你能給這首曲子取個名字嗎?(二)復聽音樂:思考下面問題。1、師:這首曲子由幾個部分組成?試用線條或者顏色表示出這首樂曲四個部分的情緒:教師簡析作品: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曲名叫《將軍得勝令》,表現(xiàn)了在我們眼前描繪了人們歡迎民族英雄平定倭寇,勝利凱旋的歡騰景象。
教學過程:師:今天我們要到音樂中的大漠里去暢游一番,讓我們在動聽的歌聲中開始旅行吧?。úシ拧洞竽埂贰#煟和瑢W們,你們仔細聽一聽,這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大漠?生:……師:你去過大漠嗎?你認為大漠是怎樣啊?生:……師:如果你沒去過大漠,也沒關系,老師這兒有照片,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大漠的照片。(播放大漠照片。)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聽一遍《大漠之夜》,你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再次播放《大漠之夜》。)生:……課后小結:希望同學們涉獵更多的藝術形式,開闊藝術視野,感受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帶來的美的享受。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情景導入)播放《霸王別姬》這首歌,許多同學都非常喜歡這首歌曲,那么有誰知道它描寫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對,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這一歷史事件。公元202年“垓下大戰(zhàn)”。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yōu)秀的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二、新課教學(一)簡介樂器-——--琵琶A 琵琶是我國古老的樂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為桐木,琴頸向后彎曲,鋼絲尼龍弦,用人工指甲彈奏,空弦為Adea(6236)。B琵琶曲根據(jù)樂曲內容和風格分為文曲、武曲。文曲:節(jié)奏輕緩、抒情優(yōu)美以描繪自然風光和內心情感見長。武曲:節(jié)奏復雜多變。情緒激烈雄壯富于戲劇性。
(一)學生隨《鄉(xiāng)下的陽光》進教室,師生問好。(二)聆聽《黃土高坡》、《洞庭魚米鄉(xiāng)》。1、引入:我們生活在江南,你有沒有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我國黃土高原?出示地圖,找一找黃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國西北)2、在《黃土高坡》背景音樂下,展示CAL課件中的黃土高原的風土人情的圖片:(1)漫漫黃土,低矮的窯洞。(2)沙塵漫漫飛舞。(3)人們在勞動。3、師:是啊,雖然黃土高原自然條件惡劣,但世代居住在這里的人們依然熱愛他們的家鄉(xiāng),熱愛他們的這一片土地,讓我們聽聽他們的歌《黃土高坡》。設問: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受?4、剛才我們到了黃土高坡,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有“魚米之鄉(xiāng)”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圖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國中南)(課件播放洞庭湖區(qū)秀麗風景和人們張網(wǎng)捕魚的圖片。(同時播放《洞庭魚米鄉(xiāng)》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一、了解歌曲板胡獨奏曲《秦腔牌子曲》是郭富團于1952年根據(jù)陜西秦腔的若干曲牌改編而成,用中音板胡演奏。引子熱烈奔放,先聲奪人,旋律取自《官譜》,但由于速度放慢,節(jié)奏拉寬,情緒較舒展、悠閑。二、學習歌曲第一段的曲調也源于《官譜》,但速度放慢,節(jié)奏拉寬,情緒舒展悠閑。第二段的曲調是根據(jù)《殺妲姬》曲牌發(fā)展而成的,情緒由悲哀轉激昂。第三段是快板,原曲牌名《入洞房》,音型短小,節(jié)奏頓挫,表達了喜悅之情。第四段在旋律放慢后,是一段由鼓板伴奏的華彩樂段,繁音急節(jié),熱烈沸騰,把全曲推向高潮。最后是第四段的變化再現(xiàn)。
教學過程:一、導入1、出示圖片,了解大漠。2、簡單介紹大漠的歷史文化。3、揭示欣賞曲目。思考并回答:聽一聽,看一看,了解黃河的歷史文化。二、欣賞《大漠之夜》 1、播放《大漠之夜》。提問:你聽過能聯(lián)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紹改編的鋼琴協(xié)奏曲《大漠之夜》。出示協(xié)奏曲的概念。每聽過一段,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1)聆聽 師:這歌聲來自哪里呢?生:大漠上。 師:這首歌就叫《大漠之夜》。本歌曲主要表達的是什么思想感情?生:贊美大漠之美。3、初聽歌曲,初步感受其音樂形象及情緒。給學生聽其他的關于大漠的歌曲,分析兩者的異同,暢談你更喜歡哪部作品。
教學過程:一、課程導入1、在我國云南麗江地區(qū)居住者20余萬古老的納西族人民,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字,有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赌概乖挕愤x自《納西一奇》的第三樂章,是一首舒緩柔美的曲子。2、播放《母女夜話》。3、學生回答老師提問的相關問題。4、你還知道一些有關《母女夜話》的知識嗎?如果知道不多,現(xiàn)在有什么辦法去了解?(啟發(fā)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搜索相關資料)。二、拓展學習1、學生分組討論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搜索相關資料的網(wǎng)址及要搜索的關鍵詞語。2、分組選派代表進行網(wǎng)上搜索。3、每組選派代表展示自己搜索到的內容,向其他同學介紹《母女夜話》有關知識。4、師總結搜索情況。5、再次播放音樂讓同學有更深的印象。6、師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音樂欣賞網(wǎng)址。
《流浪者之歌》總的來說先抑后揚的。前面三部分的悲傷在為最后的激昂醞釀,這使得樂觀的主題更能給人以震撼。薩拉薩蒂通過自己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完滿的表現(xiàn)了吉普賽人或者說旅行者的感想。其實從廣義上來說,我覺得《流浪者之歌》是為追夢人寫的,那些追逐自己夢想的人,不就是一個個成功路上的旅行者嗎。路上總會有荊棘,總會有那么個夜晚我們想起家鄉(xiāng),想起最初開始的地方,然后看著自己現(xiàn)在依然一事無成,所執(zhí)著的依然遙遙無期,這時候該怎么辦。是放棄還是走下去。《流浪者之歌》告訴我們,即使你一直憂郁悲傷,不被人理解甚至看不到希望,只要還有夢想,就像吉普賽人還有他們的音樂舞蹈,就應該樂觀的走下去。結果無從知道,也許結果本來就不重要,就像吉普賽人為何流浪已經(jīng)不重要了。關鍵是這個過程,是這一路的風景,我想,這也許就是流浪的意義吧。
一、聽音樂進教室。課前播放葫蘆絲版《彩云追月》,學生進教室后靜靜聽賞?!驹O計意圖:讓學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圍中熟悉樂曲旋律,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慷?、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播放愛戴唱的歌曲《彩云追月》視頻,學生帶著思考聽歌曲。(1)你看到了什么畫面?(2)介紹《彩云追月》的曲作者及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驹O計意圖:通過畫面的展現(xiàn),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之中,使他們產(chǎn)生一定的內心體驗。創(chuàng)設優(yōu)美、寧靜的學習氛圍,給孩子們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引導他們理解樂曲的風格。】三、欣賞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1、初次聽賞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提問:跟我們剛才聽到的流行歌曲進行對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2、再次聆聽民樂合奏《彩云追月》(1)讓學生聽辨出有什么樂器在演奏?學生邊聽邊模仿演奏樂器。(2)當主題音樂出現(xiàn)時用lu哼唱。(3)出示主旋律,學生跟琴用lu唱。(4)講解切分節(jié)奏
它原是鋼琴獨奏曲的體裁名稱,后也用于其他樂器的獨奏樂曲。它是即興創(chuàng)作的器樂小品,常由激動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組成,所以大多數(shù)是復三部曲式的。即興曲這個名稱是舒伯特創(chuàng)造的。它沒有明顯的體裁特征,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經(jīng)事先預備而臨時作成的樂曲,即往往是一時靈感的流露。樂曲的構成為三段體式:第一段為升c小調,右手與左手以不同的節(jié)奏型急速地交合,使人產(chǎn)生一種幻覺;中段為降D大調,有優(yōu)美如歌的旋律,把聽眾帶入一個幻想中的美麗世界;然后回到第一段。尾聲為中段的旋律在低音部反復,仿佛幻想中的世界還在時隱時現(xiàn),醞釀出一種余韻裊裊的效果。
一、組織教學二、欣賞《豐收鑼鼓》(民樂合奏曲)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介紹了民族打擊樂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欣賞一首民樂,合奏曲在欣賞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哪一種打擊樂器,請你到黑板上寫來。1、放音樂《豐收鑼鼓》,找同學到黑板上寫出來樂器名稱。2、聽了這首樂曲,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農(nóng)民豐收)那是什么場面呢?誰能給大家說一說,有些人在干什么?有些人在干什么?(有割稻子的,有堆谷子的......)誰能用動作給大家表演一下。3、下面咱們來分樂段來分析一下這首樂曲。樂曲分四個部分: (放第一部音樂)①展現(xiàn)了一幅熱烈,歡騰,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鑼鼓部分)節(jié)奏明快,速度較快,情緒更為高漲,尤其是最后的鑼鼓部分,情緒更為高漲。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初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學生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加深對樂曲各段的理解。2、能力發(fā)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啟發(fā)學生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fā)展,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3、情感培養(yǎng)目標:通過對中國古代名曲的欣賞,了解我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培養(yǎng)熱愛祖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感情,從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增進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繼承祖國悠久文化、弘揚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意義。
欣賞《豐收鑼鼓》(16分鐘)1、師: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器,(暫不出示曲名)其中有打擊樂器參加演奏。邊聽邊想(用課件展示下面問題)。①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和氣氛?②欣賞后談談你在欣賞時仿佛看到、或想到了怎樣的畫面。(感受音樂形象)③你能給這首曲子取個名字嗎?欣賞后老師啟發(fā)學生發(fā)言的要點:A、表現(xiàn)了歡樂、喜悅的情緒。B、在啟發(fā)學生談欣賞音樂的感受時:當學生談到了歡樂、喜悅的情緒時,要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與之情緒有關的音樂形象,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當學生談出了具體的音樂形象時,要啟發(fā)學生談出音樂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情緒的感受力,使音樂的情緒與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聯(lián)系學生實際,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積極地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C、啟發(fā)學生圍繞“歡樂、喜悅”來取名。2、教師簡析作品: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曲名叫《豐收鑼鼓》,表現(xiàn)了我國農(nóng)民的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樂曲吸取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fā)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布谷》。師:這首歌曲好聽嗎?請大家想一想,歌曲歌頌的對象是什么?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討論后回答。二、新授歌曲《春天來了》。1、學生聽范唱,回答問題。師:請同學們再聽一首歌,你能聽出歌曲的歌頌對象是什么?情緒是怎樣的?2、用“啦”字哼唱全曲。師:你發(fā)現(xiàn)那些地方容易哼錯需要注意的?3、教授斷音記號,請學生把歌譜完整地唱一遍。師:我們一起來唱整首歌曲的歌譜,注意斷音記號,要唱得短促有彈性。舌尖的動作要敏捷輕巧。4、唱歌詞。師: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呢?學生思考后知道該用有彈性的聲音來唱,再唱一唱。5、改變速度演唱《春天來了》體會情緒的轉變。師:同學們的聲音真好聽,我已經(jīng)聞到了春天的氣息,現(xiàn)在你跟我的琴聲唱一唱體會歌曲的情緒是否發(fā)生了變化?用連音法唱。6、學生用較慢的速度唱體會歌曲的情緒,體會情緒,然后討論回答問題。師:同學門說的很好,速度的變換影響歌曲的情緒,只要符合歌頌的對象,我們在唱歌的時候,也可以改變一下速度,讓一首歌曲唱出幾種味道來。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優(yōu)美的民族管弦樂曲。描繪了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岸邊輕輕地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致,一幕幕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給人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洞航ㄔ乱埂吩瓰橐皇着锚氉嗲?,曲名為《夕陽簫鼓》,曲名最早見于清朝晚期。按照音樂標題的理解,樂曲內容可能描繪夕陽西下時,江面船上演奏簫鼓的情景。該曲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等。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優(yōu)美,樂曲結構嚴密,全曲一般分為十段,每個小標題中都有新的因素出現(xiàn),但每一段的結尾都采用同一樂句:(361 5653 |232 1231| 2-)聽起來十分和諧,好象在贊嘆每一幅畫面的美妙之處,在民族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xiàn)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以“春”為主題的詩歌進行?! 《?、介紹高胡、箏的音色特點。(明亮、華美) 三、了解樂曲結構(復三部曲式)及樂曲所選用的歌曲《采茶撲蝶》、《小河淌水》?! ∷摹⒏狝、B段主題旋律?! ∥?、欣賞音樂?! ?、第一遍音樂。(1)思考:A段、B段音樂在音樂情緒上有什么特點? (2)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活潑、歡快、抒情等。) 2、第二遍音樂。 ?。?)以“春”為主題畫出你印象中最美的圖畫?! 。?)學生生說出創(chuàng)作理由?! ?、第三遍聽音樂〔A段與A(再現(xiàn))段〕?! 【毩暎涸诶ㄌ栔杏煤喿V或圖形譜填出A(再現(xiàn))的前3小節(jié)。4、選用一段音樂為你會朗誦的詩歌配樂。六、小結下課。
你對馬頭琴有什么了解嗎?那么,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下。(馬頭琴,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蒙古語稱胡兀爾、莫林胡兀爾(馬頭胡琴)。漢語俗稱胡琴、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歷史較短,是朝爾革新的產(chǎn)物。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傳統(tǒng)小馬頭琴的基礎上,改革制成中馬頭琴、大馬頭琴和低音馬頭琴等多種樂器,顯著豐富了馬頭琴族樂器系列,深受人民喜愛,常用于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民間歌舞、說唱伴奏,有的已成為我國民族樂隊中重要的拉弦樂器。流行于內蒙古自治區(qū)以及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云南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等蒙古族聚居地區(qū)。)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1、在上課之前那,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就叫《我來做,你來猜》。(老師來跳民族舞蹈:(1)藏族舞蹈。(2)維吾爾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二、聆聽《萬馬奔騰》1、說的不錯,大家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的人民為祖國的發(fā)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中,少數(shù)民族也是功不可沒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了解他們的音樂以及特有的民族樂器,咱們先來聆聽一首樂曲吧!看你能聽出來作品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聽完后告訴老師。播放樂曲(第一遍聆聽)。
(一)聽賞第一部分1、聽賞a主題(感受音樂氣氛并演唱主題)師:你聽!這段樂曲在開始時營造出怎樣的氣氛呢?(板書:主題a。播放a主題)師:主題a是一首《節(jié)日進行曲》,好像把我們帶到了喧鬧、狂熱的西班牙斗牛場。讓我們共同再次感受這熱烈地節(jié)日氣氛。(播放a主題)師:為了獎勵你們,老師跟你們做個游戲。老師這里有四條旋律,可是順序被打亂了,你們的任務是幫老師排排順序!誰愿意?(請四名學生到前面,分別拿一條旋律)下面的同學都是裁判,看看他們排的對不對?師:大家注意,四條旋律中有兩條旋律是相同的,請拿著相同旋律的同學站出來,也就是說在這段音樂中這條旋律會出現(xiàn)兩次,請x注意聽第一次,請y注意聽第二次。另外兩條旋律的節(jié)奏基本相同,但在音高上有變化,看看你們能不能找對。當你聽到你的樂句出現(xiàn)時,要站到相應的位置上,順序是從右到左依次站好。好,開始?。ɡ蠋煆椬郺主題)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擁有著各具特色,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屬于我國哪個地區(qū)的民族文化? 1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課件播放)。 2請學生簡介新疆風土人情,教師概括總結(課件展示)。 3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課件播放)。(二)學唱歌曲1、有感情的朗誦歌詞,注意“字正”、“腔圓”。 (1)請一位同學朗讀。 (2)請同學門找出沒有實意的歌詞"別的那呦呦",教師講解"襯詞"。 (3)全體同學一起朗讀。2、教師范唱。 提問:老師最后一句唱了幾遍?(兩遍,提醒同學門注意反復記號)3、學生輕聲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用"la"來學唱)4、唱譜。(1)跟琴一句句學唱(注意演唱十六分音符時氣息要連貫,有彈性)。(2)跟琴連唱。5、加詞唱。6、請學生分析歌曲,有感情地演唱。(三)訓練與表現(xiàn)1、創(chuàng)編新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1)分四組討論各創(chuàng)編一種4/4拍節(jié)奏并表演(可以拍手,跺腳,拍桌子,敲鈴鼓)。 (2)接龍游戲:每組依次表演(演唱+節(jié)奏)。2、感受新疆舞蹈。(1)請同學說一說都知道那些新疆舞的典型動作。(2)跟老師一同學習新疆舞蹈的典型動作(擺動脖子,繞手,墊步等)。(3)跟著<<青春舞曲>>的音樂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