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料一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時代。……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亞而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歐洲文明向前發(fā)展了。宋代文明深深地響了世界?!毡臼穼W家官崎市定材料二 18世紀中期,術材匱乏引發(fā)能源危機,使英國人毅然在熱能和機械能領域實現(xiàn)轉軌,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實現(xiàn)了國家整體性產生變遷,完成了經濟史的重大轉型,由此引發(fā)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在始于19世紀末的第二次工業(yè)命中,電能的廣泛應用帶領人類社會步入了電氣時代……一一朱啟貴《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浪潮下的轉型選擇》(1)材料一“宋代文明”中的某項成果為環(huán)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這項成果具體是指什么?(2分)
材料一:李鴻章說:“外國利器強兵,百倍中國,內則狎①處輦轂之下②,外則布滿江湖之間”,“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他認為“目前之患在內寇,長久之患在西人?!薄独钗闹夜珪?明僚函稿》【注釋】①狎:輕慢,輕侮;擁擠。②輦轂之下:京都的代稱。③亟亟:急迫。材料二:“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边@段話出自康有為的《上清帝第六書》,代表了維新派的共識。最后兩句,批評了慘淡經營30年的洋務運動;同時,又說明了近代社會演變過程中的質、量、度。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并不是壞東西,但那不過是一種量變。與這種“小變”不同的,是全變。--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歷史理解:即從歷史發(fā)展的視野中理解歷史的變化與延續(xù)、繼承與發(fā)展。對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進程、結果、性質及影響等,對歷史人物的言行、貢獻、歷史地位等,對歷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狀態(tài)、波及、后果等的認識,都需要將其放在歷史條件中進行具體的考察,這樣才能對歷史作出正確、客觀、辯證的認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一例外國“狎處輦轂之下”的罪行,并說出李鴻章認為“外國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905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外國報紙宣稱:“中國能開鑿關溝段(京張鐵路的難點)之工程師尚未誕生于世!”詹天佑毅然承擔了這項具有國際影響的筑路工程,他經常勉勵工程人員:“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詹天佑不畏艱險,實地考察勘測,設計出“人”字形路軌。確保了行車安全。1909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材料二 詹天佑還先后從事川漢、粵漢等鐵路的修筑。詹天佑說:“莽莽神州,豈長貧弱?日富、日強,首賴工學?!彼l(fā)起組織“中華工程師會”,為培養(yǎng)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而不懈努力。詹天佑親自編撰出版《京張鐵路工程紀略》、《告青年工學蒙》等論著,這些著作在中國工程技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1)根據上述材料回答:詹天佑為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的發(fā)展作出了哪些貢獻?(4分。回答2點)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詹天佑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3分。回答2點)
材料一 漢代王充説:“商鞅相孝公,內秦升帝業(yè)?!?1)根據材料一,回答商鞅変法對秦國的作用。(1分)材料二 19世紀50~70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yè)統(tǒng)計表據統(tǒng)計,1860~1890年,俄國的生鐵產量增加了2倍,鋼產量和棉紡織業(yè)的產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產量的增加則超過了19倍。在此期間,俄國的整個工業(yè)產量增長了6倍。(2)請概括材料二中的歷史信息。(1分)哪次改革推動了以上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1分)材料三 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yè)生產下降40%……美、德、法、英大量企業(yè)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yè)工人達到30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yè)人口顛沛流離?!幾?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3)材料三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哪一重大事件? (1分)針對這一一事件,美國采取了什么應對政策? (1分)(4)通過以上問題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啟示? (1分)
38.各國經濟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相關問題。材料一:1992年,一位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世紀偉人,針對當時有些人擔心實行改革開放會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困惑,發(fā)表了重要談話。談話中他強調,“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明確提出了判斷是非的標準?!ń贪姘四昙壪聝圆牧隙涸谀撤N意義上,有人說,他挽救了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不是說沒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他引進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場經濟又回到一個比較健康發(fā)展的軌道……開創(chuàng)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fā)揮?!洞髧绕稹方庹f詞(1)材料一中,“世紀偉人”發(fā)表的“重要談話”被稱作什么?(1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方面出現(xiàn)了什么創(chuàng)新制度?(1分)哪次會議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1分)(2)材料二中的“他”是誰?(1分)“他”開創(chuàng)的“市場經濟新模式”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怎樣的范例?(1分)
材料二 光緒七年(1881年)李鴻章奏稱:“該局船不時駛往東南兩洋,今且骎骎( qin qin,迅速)開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晉、豫等省旱災之時,該局向承運賑糧,源源接濟,救活無安徽災民。往歲臺灣、煙臺之役,該局船運送兵勇迅赴機宜,均無貽誤,詢于時事大局有禆?!? ——朱萌貴《朱萌貴論招商局》
材料 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年中,經濟發(fā)展迅速,社會呈現(xiàn)繁榮景象。唐朝時期,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shù)民族雜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保持著友而密切的聯(lián)系,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fā)展、當時的社會會風氣比較開放,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全時代,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窯和雕刻等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斐然。唐朝對外交往比?;钴S,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住來,都城長安是一座國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請回答: (1)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盛氣象的表現(xiàn)。(4分)
材料一 “張騫始開西域之跡。”——《漢書》材料二 “不是張騫通西域,安有佳種自西來?”——《漢書》(1)漢朝時的西域是指哪里?張騫是哪年“始開西域之跡”的? (2分)(2)請列舉一例材料二中“自西來”的“佳種”。(1分)(3)請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張騫通西域的意義。(1分)
21.經濟活動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條主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冉耕宇伯?!薄八抉R耕字子牛?!? ——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傳》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戰(zhàn)國策·秦策》材料三 “時海內大亂……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薄抉R光《資治通鑒》卷八十七《晉紀九》(1)材料一人名中蘊含了豐富的時代信息,據此你可以推論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領域出現(xiàn)了什么新現(xiàn)象?(1分)這一現(xiàn)象引發(fā)了急劇的社會變革,由此導致了當時思想領域怎樣的局面?(1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君治秦”的歷史作用。(2分)(3)材料三反映了西晉末年怎樣的歷史現(xiàn)象?(1分)該現(xiàn)象對我國以后的經濟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分)(4)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2分)
材料二 秦統(tǒng)一后,權力集中成為其政權的基本特征,國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決。西漢時,相權的膨脹導致漢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機構形成內外朝兩個系統(tǒng),便于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權制衡”為原則,加強對官僚機構的控制,最終緩解了相權對皇權的成脅,從而為統(tǒng)一、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和經濟文化的高度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朱元璋本著皇帝集權、官員分權的原則進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擴充監(jiān)察機構(清朝時軍機處機構簡單,人員精干,外界干擾少,辦事效率高?!幾匀嗣癯霭嫔纭稓v文學習新視野新知識》材料三 中國古代行政改革是調然內部體制和整個王朝的結構,重新進行權力配置,并調整中央與地方、帝王與臣民(皇權與相權)之間關系的過程。有效實現(xiàn)國家意志所決定的政府目標,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務。古代帝王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改革,但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其統(tǒng)治目標??v觀歷史,我國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減機構;提高行政領導決策能力,完善指揮監(jiān)督系統(tǒng)和層層負責制;明確劃分機構內各部門之間、各個職位之間的職責權限;簡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改革、完善監(jiān)察制度?!幾浴吨袊糯姓母锔乓犯鶕牧?,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圍繞中國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機構改革)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論題闡述須史論結合。)
材料一:李白在《古風》組詩中贊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薄妒酚?秦始皇本紀》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保?)李白詩中贊頌了秦王的哪一歷史功績?材料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唐太宗進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針對當時“民少吏多”的情況,命房玄齡等精簡中央機構,將中央文武官員由2000多人減為643人;把全國劃分為10道,將州、縣合并為358個和1551個。杜甫《憶昔》詩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2)材料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杜甫詩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狀況?
【守制?歧路】材料一:地主階級的一部分開明人士很早就意識到了中國的危局,一部分人開始睜眼觀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感想。伴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不斷加深,封建統(tǒng)治飄搖不定。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封疆大吏著手開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購買西方先進的武器提高國防能力,但是他們始終沒有觸及封建體制的改變,始終維護著封建階層的利益核心?!咀冎?尋路】材料二:資產階級上層改良運動主要由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倡導,(卻)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終由于觸碰了封建統(tǒng)治階層核心利蓋和統(tǒng)治體質而夭折。以孫中山為首的下層資產階級的暴力革命派,奪取了國家政權,卻以袁世凱稱帝斷送了建立共和國的偉大主張?!牧弦?、二均摘編自《淺論近代中國道路選擇的曲折性》【星火·指路】材料三:“走俄國人的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認同。由于沒有認識到國情上的差異,中國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來,毛澤東號召要立足中國國情,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厩笫?#183;領路】材料四:鄧小平依據對二十多年社會主義經驗教訓的總結,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應當富?!?#183;至此,中國人才徹底終結了自近代以來“走他人的路”的歷史,開始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材料三、四均摘編自《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魏源的思想體現(xiàn)在其編寫的哪部書中?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維護“封建階層的利益核心”發(fā)起了哪一運動?(2分)(2)材料二中的“改良運動”“暴力革命”分別指哪一具體事件?作者認為“改良運動”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暴力革命”的果實盡管被“斷送”,但仍有哪些積極意義?(4分)
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國北方和南方的農業(yè)與農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發(fā)展。未、耜的出現(xiàn)和普遍使用,糧食的儲備,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瓋炔看笮⊙壖w之間以及個人之間,關系平等和睦。——《簡明中國歷史讀本》材料二 在郭家莊發(fā)掘160號商代,出土青銅禮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紋飾和族微文字,還有28件青銅樂器和生產工具,220件青銅共器和900多枚銅鏃,……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較高的武將?!缎轮袊脊盼迨辍凡牧先秴问洗呵铩分赋觯骸肮鲃t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遲也?!彼^“公作”,就是指奴隸在井田上的集體耕作,“分地”則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沒落的奴隸制與新發(fā)展起來的封建制之間的鮮明對比?!吨袊糯贰氛埢卮穑海?)據材料一,列舉農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的表現(xiàn)。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發(fā)展。(3分)(2)據材料二,從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歸納出當時的哪些歷史信息?(3分)
22.新中國和蘇聯(liá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訓。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蘇聯(lián)斯大林時期)為 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高速度實現(xiàn)工業(yè)化、農業(yè)就不能按常規(guī)發(fā)展,而是必須適應工業(yè)的要求,為工業(yè)化提供資金來源。 一《世界通吏》第三編(1)蘇聯(lián)工業(yè)化建設到1937年時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 出蘇聯(lián)工業(yè)化建設存在什么缺陷? (2分) 材料二 1953~1957 年,全國工業(yè)建設項目達1萬多個,我國過去所沒有的一些工業(yè)部門,包括飛機制造業(yè)、汽車制造業(yè)、重型和精密機器制造業(yè)以及高級合金鋼企業(yè)等,從無到有建設起來. 一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2)舉一例“汽車制造業(yè)”的成就。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工業(yè)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義?(2分)
材料二:“農民在獲得人身解放時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在贖地時,農民必須先付贖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從國庫找款墊付給地主,農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內每年以“贖地費”形式償還?!H地費大大高出了當時的實際地價?!薄幾灾芤涣? 、吳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一“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鄭成功材料二第一條為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維護臺灣海峽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谌龡l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zhàn)的遺留問題。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谖鍡l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基礎。國家和平統(tǒng)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诎藯l“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fā)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tǒng)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分裂國家法》請回答(1)材料一中鄭成功確認“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其歷史依據是什么?余既來索的結果如何?(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清朝為加強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義?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第七款 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恪守?!B外國人也說“中國已經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了?!边@樣,中國有國家之名,再無主權之實……(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 內容出自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條約?這一條約給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2分)
38.在世界文明坐標中確立中國符號,融入中國元素,是增強民族自信,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極星),居其所而眾星拱(拱:圍繞)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墩撜Z·為政》(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論?(1分)他是哪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1分)材料二 (唐太宗)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轂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達到的范圍,后用以比喻牢籠,圈套)矣”……正所謂“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短妻浴罚?)材料二內容涉及的是哪一選官制度?(1分)這一制度誕生于什么時期?(1分)材料三 見右圖(3)中國書畫藝術可謂源遠流長,翰墨飄香,請據圖寫出“書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稱。(1分)
31.(14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涌現(xiàn)出眾多的“時代夢想家”,他們順應時代潮流,肩負時代使命,推動時代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建元年間(前140年—前135年),漢武帝從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圖報復,卻找不到盟友共擊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張騫毅然應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經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幾年,趁匈奴發(fā)生內亂時脫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長安。張騫通西域后,正式開通了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幾浴吨袊鴼v史?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材料二: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頌揚十月革命,熱情宣傳:“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摘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教材
材料一: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攻占了巴士底獄。當晚,路易十六驚恐不安,他問左右,“這是一場叛亂嗎?”利昂庫爾公爵答道:“不,陛下,這是一場革命……”材料二:拿破侖曾屹立于法國和歐洲政治舞臺20多年。他曾不無得意地說:“我真正的光榮并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zhàn)抹去了關于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材料三:1871年5月21~28日,巴黎公社近200名戰(zhàn)士在拉雪茲神甫公墓與5000名敵軍展開殊死搏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這就是悲壯的“五月流血周”。⑴材料一“這是一場革命”中頒布的法律文獻是什么?(1分)這場革命徹底摧毀了這個國家的哪種制度?(1分)⑵為這場革命提供銳利思想武器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1分) ⑶材料二“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中的“它”指的是什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