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制一年級上冊上課了說課稿

  •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黃金分割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黃金分割2教案

    2.如何找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以及會畫黃金矩形.3.能根據(jù)定義判斷某一點是否為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Ⅳ.課后作業(yè)習題4.8Ⅴ.活動與探究要配制一種新農(nóng)藥,需要兌水稀釋,兌多少才好呢?太濃太稀都不行.什么比例最合適,要通過試驗來確定.如果知道稀釋的倍數(shù)在1000和2000之間,那么,可以把1000和2000看作線段的兩個端點,選擇AB的黃金分割點C作為第一個試驗點,C點的數(shù)值可以算是1000+(2000-1000)×0.618= 1618.試驗的結果,如果按1618倍,水兌得過多,稀釋效果不理想,可以進行第二次試 驗.這次的試驗點應該選AC的黃金分割點D,D的位置是1000+(1618-1000)×0.618,約等于1382,如果D點還不理想,可以按黃金分割的方法繼續(xù)試驗下去.如果太濃,可以選DC之間的黃金分割 點 ;如果太稀,可以選AD之間的黃金分割點,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較快地找到合適的濃度數(shù)據(jù).這種方法叫做“黃金分割法”.用這樣的方法進行科學試驗,可以用最少的試驗次數(shù)找到最佳的數(shù)據(jù),既節(jié)省了時間,也節(jié)約了原材料.●板書設計

  •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比例的性質(zhì)1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比例的性質(zhì)1教案

    若a,b,c都是不等于零的數(shù),且a+bc=b+ca=c+ab=k,求k的值.解:當a+b+c≠0時,由a+bc=b+ca=c+ab=k,得a+b+b+c+c+aa+b+c=k,則k=2(a+b+c)a+b+c=2;當a+b+c=0時,則有a+b=-c.此時k=a+bc=-cc=-1.綜上所述,k的值是2或-1.易錯提醒:運用等比性質(zhì)的條件是分母之和不等于0,往往忽視這一隱含條件而出錯.本題題目中并沒有交代a+b+c≠0,所以應分兩種情況討論,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忽略討論a+b+c=0這種情況.三、板書設計比例的性質(zhì)基本性質(zhì):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ab=cd等比性質(zhì):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經(jīng)歷比例的性質(zhì)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的思想,提高學生探究、歸納的能力.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解決過程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反比例函數(shù)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反比例函數(shù)2教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頃,人口數(shù)量n逐年發(fā)生變化,那么該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積m(公頃/人)是全村人口數(shù)n的函數(shù)嗎?是反比例函數(shù)嗎?為什么?3、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下表給出了x與y的一些值: (1)寫出這個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2)根據(jù)表達式完成上表。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學生完畢教師給予評估肯定。II鞏固練習:限時完成課本“隨堂練習”1-2題。教師并給予指導。七、總結、提高。(結合板書小結)今天通過生活中的例子,探索學習了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我們要掌握反比例函數(shù)是針對兩種變化量,并且這兩個變化的量可以寫成 (k為常數(shù),k≠0)同時要注意幾點::①常數(shù)k≠0;②自變量x不能為零(因為分母為0時,該式?jīng)]意義);③當 可寫為 時注意x的指數(shù)為—1。④由定義不難看出,k可以從兩個變量相對應 的任意一對對應值的積來求得,只要k確定了,這個函數(shù)就確定了。

  •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矩形的判定1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矩形的判定1教案

    在△AEF和△DEC中,∠AFE=∠DCE,∠AEF=∠DEC,AE=DE,∴△AEF≌△DEC(AAS),∴AF=DC.∵AF=BD,∴BD=DC;(2)當△ABC滿足AB=AC時,四邊形AFBD是矩形.理由如下:∵AF∥BD,AF=BD,∴四邊形AFBD是平行四邊形.∴AB=AC,BD=DC,∴∠ADB=90°.∴四邊形AFBD是矩形.方法總結:本題綜合考查了矩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明確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是解本題的關鍵.三、板書設計矩形的判定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定義)通過探索與交流,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并會運用定理解決相關問題.通過開放式命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索、小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菱形的判定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菱形的判定2教案

    方法三:一個同學先畫兩條等長的線段AB、AD,然后分別以B、D為圓心,AB為半徑畫弧,得到兩弧的交點C,連接BC、CD,就得到了一個四邊形,猜一猜,這是什么四邊形?請你畫一畫。通過探究,得到: 的四邊形是菱形。證明上述結論:三、例題鞏固課本6頁例2 四、課堂檢測1、下列判別錯誤的是( )A.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菱形. B、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C.有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的四邊形是菱形. D.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2、下列條件中,可以判定一個四邊形是菱形的是( )A.兩條對角線相等 B.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C.兩條對角線相等且垂直 D.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3、要判斷一個四邊形是菱形,可以首先判斷它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再判定這個四邊形的一組__________或兩條對角線__________.4、已知:如圖 ABCD的對角線AC的垂直平分線與邊AD、BC分別交于E、F求證:四邊形AFCE是菱形

  •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相似多邊形1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相似多邊形1教案

    (2)如果對應著的兩條小路的寬均相等,如圖②,試問小路的寬x與y的比值是多少時,能使小路四周所圍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解析:(1)根據(jù)兩矩形的對應邊是否成比例來判斷兩矩形是否相似;(2)根據(jù)矩形相似的條件列出等量關系式,從而求出x與y的比值.解:(1)矩形A′B′C′D′和矩形ABCD不相似.理由如下:假設兩個矩形相似,不妨設小路寬為xm,則30+2x30=20+2x20,解得x=0.∵由題意可知,小路寬不可能為0,∴矩形A′B′C′D′和矩形ABCD不相似;(2)當x與y的比值為3:2時,小路四周所圍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理由如下:若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則30+2x30=20+2y20,所以xy=32.∴當x與y的比值為3:2時,小路四周所圍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方法總結:因為矩形的四個角均是直角,所以在有關矩形相似的問題中,只需看對應邊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則相似,否則不相似.

  •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相似多邊形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相似多邊形2教案

    (2)相似多邊形的對應邊的比稱為相似比;(3)當相似比為1時,兩個多邊形全等.二、運用相似多邊形的性質(zhì).活動3 例:如圖27.1-6,四邊形ABCD和EFGH相似,求角 的大小和EH的長度 .27.1-6教師活動:教師出示例題,提出問題;學生活動:學生通過例題運用相似多邊形的性質(zhì),正確解答出角 的大小和EH的長度 .(2人板演)活動41.在比例尺為1﹕10 000 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30 cm,求兩地的實際距離.2.如圖所示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嗎?為什么?3.如圖所示的兩個五邊形相似,求未知邊 、 、 、 的長度.教師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1)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及語言歸納數(shù)學結論的能力;(2)學生對于相似多邊形的性質(zhì)的掌握情況.三、回顧與反思.(1)談談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2)布置課外作業(yè):教材P88頁習題4.4

  • (說課稿)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池子與河流》

    (說課稿)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池子與河流》

    一、說教材《池子與河流》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是一首寓言詩。描述了池子與河流的對話,文章巧妙運用對比烘托人物形象。文中的對比,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生活態(tài)度的對比,池子貪圖安逸,沉迷享受,而河流積極進取,奔流不息;二是不同結局的對比,池子枯干,河流長流不斷,通過鮮明的對比,贊美了河流積極進取的精神。二、說學情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較第一學段有所增強,但思維方式仍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屬于初級階段。這樣的學情決定三年級的寓言教學要在低年段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多種閱讀渠道與文本進行心靈的對話、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從而幫助學生初步把握內(nèi)涵,體會寓意,初步感受寓言故事生動的語言對刻畫形象、揭示寓意所起到的作用。三、說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能夠正確讀寫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懂得河流長流不斷,池子一年年淤塞的原因。3.學習“河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乘法法則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乘法法則教案1

    解:由題意得a+b=0,cd=1,|m|=6,m=±6;∴(1)當m=6時,原式=06-1+6=5;(2)當m=-6時,原式=0-6-1+6=5.故a+bm-cd+|m|的值為5.方法總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根據(jù)題意得出a+b=0,cd=1及m=±6,再代入所求代數(shù)式進行計算.探究點三:有理數(shù)乘法的應用性問題小紅家春天粉刷房間,雇用了5個工人,干了3天完成;用了某種涂料150升,費用為4800元,粉刷的面積是150m2.最后結算工錢時,有以下幾種方案:方案一:按工算,每個工100元;(1個工人干1天是一個工);方案二:按涂料費用算,涂料費用的30%作為工錢;方案三:按粉刷面積算,每平方米付工錢12元.請你幫小紅家出主意,選擇哪種方案付錢最合算(最省)?解析:根據(jù)有理數(shù)的乘法的意義列式計算.解:第一種方案的工錢為100×3×5=1500(元);第二種方案的工錢為4800×30%=1440(元);第三種方案的工錢為150×12=1800(元).答:選擇方案二付錢最合算(最省).方法總結:解此題的關鍵是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比較得出最省的付錢方案.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乘法法則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乘法法則教案2

    討論歸納,總結出多個有理數(shù)相乘的規(guī)律:幾個不等于0的因數(shù)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shù)的個數(shù)決定。當負因數(shù)有奇數(shù)個時,積的符號為負;當負因數(shù)有偶數(shù)個時,積的符號為正。只要有一個因數(shù)為0,積就為0。(2)幾個不等于0的因數(shù)相乘時,積的絕對值是多少?(生:積的絕對值是這幾個因數(shù)的絕對值的乘積.)例2、計算:(1) ;(2) 分析:(1)有多個不為零的有理數(shù)相乘時,可以先確定積的符號,再把絕對值相乘;(2)若其中有一個因數(shù)為0,則積為0。解:(1) = (2) =0練習(1) ,(2) ,(3) 6、探索活動:把-6表示成兩個整數(shù)的積,有多少種可能性?把它們?nèi)繉懗鰜怼#ㄈ┱n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學會了什么?(1)有理數(shù)的乘法法則。(2)多個不等于0的有理數(shù)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shù)的個數(shù)決定。(3)幾個數(shù)相乘時,如果有一個因數(shù)是0,則積就為0。(4)乘積是1的兩個有理數(shù)互為倒數(shù)。(四)作業(yè):課本作業(yè)題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加法法則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加法法則教案1

    方法總結:股票每天的漲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礎上進行的,不要理解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礎上漲跌.另外熟記運算法則并根據(jù)題意準確列出算式也是解題的關鍵.三、板書設計加法法則(1)同號兩數(shù)相加,取與加數(shù)相同的符號,把絕對 值相加.(2)異號兩數(shù)相加,取絕對值較大加數(shù)的符號,并 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3)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數(shù)相加得0.(4)一個數(shù)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shù).本課時利用情境教學、解決問題等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氛圍,把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酉雽W.在本節(jié)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加法法則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有理數(shù)的加法法則教案2

    師生共同歸納法則2、異號兩數(shù)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shù)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生5:這兩天的庫存量合計增加了2噸。(+3)+(-1)=+2 或(+8)+(-6)=+2師:會不會出現(xiàn)和為零的情況?提示:可以聯(lián)系倉庫進出貨的具體情形。生6:如星期一倉庫進貨5噸,出貨5噸,則庫存量為零。(+5)+(-5)=0師生共同歸納法則3、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相加得零。師:你能用加法法則來解釋法則3嗎?生7:可用異號兩數(shù)相加的法則。一般地還有:一個數(shù)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shù)。小結:運算關鍵:先分類運算步驟:先確定符號,再計算絕對值做一做:(口答)確定下列各題中和的符號,并說明理由:(1)(+3)+(+7);(2)(-10)+(-3);(3)(+6)+(-5);(4)0+(-5).例 計算下列各式:(1)(-3)+(-4);(2)(-2.5)+5;(3)(-2)+0;(4)(+ )+(- )教法:請四位學生板演,讓學生批改并說明理由。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趕小明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趕小明教案2

    由于題目較簡單,所以學生分析解答時很有信心,且正確率也比較高,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借助“線段圖”分析行程問題的優(yōu)越性.六、歸納總結:活動內(nèi)容:學生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1.會借線段圖分析行程問題.2.各種行程問題中的規(guī)律及等量關系.同向追及問題:①同時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 甲時間=乙時間.②同地不同時——甲時間+時間差=乙時間; 甲路程=乙路程.相向的相遇問題:甲路程+乙路程=總路程; 甲時間=乙時間.目的:強調(diào)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是要學會借線段圖來分析行程問題,并能掌握各種行程問題中的規(guī)律及等量關系.引導學生自己對所學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探究點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某單位計劃“五一”期間組織職工到東湖旅游,如果單獨租用40座的客車若干輛則剛好坐滿;如果租用50座的客車則可以少租一輛,并且有40個剩余座位.(1)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多少人?(2)如同時租用這兩種客車若干輛,問有無可能使每輛車剛好坐滿?如有可能,兩種車各租多少輛?(此問可只寫結果,不寫分析過程)解析:(1)先設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x人,利用人數(shù)不變,車的輛數(shù)相差1,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2)可根據(jù)租用兩種汽車時,利用假設一種車的數(shù)量,進而得出另一種車的數(shù)量求出即可.解:(1)設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x人,由題意得方程x40-x+4050=1,解得x=360,答: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360人;(2)有可能,因為租用4輛40座的客車、4輛50座的客車剛好可以坐360人,正好坐滿.方法總結:解題關鍵是要讀懂題目的意思,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條件,找出合適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括號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括號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解:設每張300元的門票買了x張,則每張400元的門票買了(8-x)張,由題意得300x+400×(8-x)=2700,解得x=5,∴買400元每張的門票張數(shù)為8-5=3(張).答:每張300元的門票買了5張,每張400元的門票買了3張.方法總結: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①根據(jù)題意找出等量關系;②列出方程;③解方程;④作答.三、板書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先讓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所學的知識,復習鞏固方程的解法,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解方程的步驟是逐漸發(fā)展的,后面的步驟是在前面步驟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然后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列出一個有括號的方程,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猜想各種解法,去嘗試各種解題的途徑,啟發(fā)學生在化歸思想影響下想到要去括號.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1、突出問題的應用意識.教師首先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引人課題,然后運用算術的方法給出解答。在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都設計成一個個的問題,使學生能圍繞問題展開思考、討論,進行學習.2、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本設計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通過對列算式與列方程的比較,分別歸納出它們的特點,從而感受到從算術方法到代數(shù)方法是數(shù)學的進步;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得出問題的不同解答方法;讓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方法、注意點等進行歸納.3、體現(xiàn)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嘗試用算術方法解決間題,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shù)的式子,尋找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在尋找相等關系、設未知數(shù)及作業(yè)的布置等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注意了學生思維的層次性.4、滲透建模的思想.把實際間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來,就是建立一種數(shù)學模型,教師有意識地按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等步驟組織學生學習,就是培養(yǎng)學生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先讓學生自己總結,然后互相交流,得出結論。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化為1等步驟,把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轉化”成x=a的形式。解題時,要靈活運用這些步驟。板書: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驟:1、 去分母-----等式性質(zhì)22、 去括號----去括號法則3、 移項----等式性質(zhì)14、 合并同類項----合并同類項法則5、 系數(shù)化為1.----等式性質(zhì)2【課堂練習】練習: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 (2) ;思路點拔:(1)去分母所選的乘數(shù)應是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不應遺漏。(2)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去乘方程的兩邊時,不要漏掉等號兩邊不含分母的項。(3)去掉分母后,分數(shù)線也同時去掉,分子上的多項式用括號括起來?;仡櫧庖陨戏匠痰娜^程,表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等步驟,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著 =a的形式轉化。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括號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利用去括號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小明說:“我姐姐今年的年齡是我去年的年齡的2倍少6,”已知姐姐今年20歲,問小明今年幾歲?若取小明今年為x歲,則依據(jù)下面的等量關系式列方程:姐姐今年的年齡=小明去年年齡的2倍-6.得2(x-1)-6=20.例5解方程-3(x+1)=9總結: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和去括號法則(括號前面是“+”號,把“+”號和括號去掉,括號內(nèi)各項都不改變符號;括號前面是“-”號,把“-”號和括號去掉,括號內(nèi)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時要注意:1、 不要漏乘括號內(nèi)的任何一項;2、若括號前面是“-”號,記住去括號后括號內(nèi)各項都變號.習題訓練:解方程,如課本P122練一練1,P113練一練2等.思維拓展,解簡單的應用題,如課本P123練一練3或補充一些題,如含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的方程(這方面課本安排幾乎沒有,只限淺顯問題,教師不必深究)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銷售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銷售教案2

    兩道例題,第一道題師生共同分析,第二道題學生自己分析。部分學生在運用方程解答問題時,等量關系的尋找還是有困難,規(guī)范解題不夠合理,仍需在作業(yè)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打折銷售的知識,其實類似的問題我們小學也遇到過,今天在分析實際問題時又用到了列表法,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在知識方面的收獲。提示學生通過對《日歷中的方程》《我變高了》以及本節(jié)《打折銷售》學習還有以往經(jīng)驗,讓學生分組討論,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目的: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作用,這里教師又提到學生的小學學習,目的是想提示學生,將今天的方程解法與小學學過的算術方法相對比。此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成為積極的發(fā)現(xiàn)者。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某文具店一支鉛筆的售價為1.2元,一支圓珠筆的售價為2元.該店在“6·1兒童節(jié)”舉行文具優(yōu)惠售賣活動,鉛筆按原價打8折出售,圓珠筆按原價打9折出售,結果兩種筆共賣出60支,賣得金額87元.若設鉛筆賣出x支,則依題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為( )A.1.2×0.8x+2×0.9(60+x)=87B.1.2×0.8x+2×0.9(60-x)=87C.2×0.9x+1.2×0.8(60+x)=87D.2×0.9x+1.2×0.8(60-x)=87解析:設鉛筆賣出x支,根據(jù)“鉛筆按原價打8折出售,圓珠筆按原價打9折出售,結果兩種筆共賣出60支,賣得金額87元”,得出等量關系:x支鉛筆的售價+(60-x)支圓珠筆的售價=87,據(jù)此列出方程為1.2×0.8x+2×0.9(60-x)=87.故選B.方法總結:解題的關鍵是讀懂題意,設出未知數(shù),找到題目當中的等量關系,最后列方程.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情境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xiàn)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學生在分析實際問題情境的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

上一頁123...838485868788899091929394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zhì)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

PPT全稱是PowerPoint,LFPPT為你提供免費PPT模板下載資源。讓你10秒輕松搞定幻燈片制作,打造?顏值的豐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