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多層次自主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1、檢查讀。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看誰讀得既正確又流利?! ?、指正讀。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話找出來讀一讀,教師隨機指導?! ?、想象讀。先聽范讀錄音,然后指名讀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4、分角色讀。教師指導學生研究討論每個角色的語氣怎樣讀,并嘗試給這些角色設計表情動作。 如:睡蓮姑姑(奇怪的問):“小螞蟻,你怎么了?” 小螞蟻(揉肉眼睛,傷心的)說:“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啦!” ?。ㄗ寣W生嘗試添加提示語,是一個大膽的嘗試。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對課文的理解,給“人物”設計表情動作,添加不同的語氣詞,使課文變成了童話劇。由于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成果,學生會讀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但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要有意識的加以引導。)
活動準備: 1、小男孩的圖片一張,彩色鉛筆一大把。 2、根據(jù)歌曲繪畫的四張圖:四條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鴨子;圓耳朵的小兔;沒尾巴的大馬?! ?3、人手一份打擊樂器。(鈴鼓、圓舞板、碰鈴。) 活動過程: 一、談話:長大了你想做什么工作?! ?1、教師:每個人長大了都要做一份工作,有老師、醫(yī)生、警察,請你來說一說你長大了會做什么工作呢? 2、小結:小朋友想做的工作真多,有一個小男孩叫丁丁,他長大了會做什么呢?請你來聽一聽。 二、出示丁丁的圖片以及一大把彩色鉛筆?! ?1、傾聽教師念:丁丁說他是小畫家,紅藍鉛筆一大把?! ?2、提問:丁丁是什么家?他有什么東西? 3、幼兒完整地跟念。 4、教師:丁丁是小畫家了,他可神氣了,請你想一想,小畫家會和別人說什么話呢?(提示幼兒要表示神氣的模樣)
目的: 1、能合著快慢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創(chuàng)造性地用身體動作模擬各種汽車。 2、體驗大膽想象、自由表現(xiàn)的樂趣。準備: 1、觀察過各種汽車,玩過各種玩具汽車。 2、做過“小司機”的音樂游戲,熟悉紅燈、綠燈、轉彎的音樂信號。 3、節(jié)奏快慢不同的音樂片斷以及完整的游戲音樂。過程:1、在音樂聲中,幼兒拿著玩具汽車互相觀看、自由交談。2、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汽車。
活動過程1、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談談陽臺的主要功能。"小朋友家里是不是都有陽臺?你們都在陽臺上做些什么?"小結:陽臺是一個伸向屋外的平臺,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空氣和陽光。有的人家在陽臺上曬衣服,養(yǎng)花,養(yǎng)魚,有的人在陽臺上活動身體,鍛煉。夏天,還可在陽臺上乘涼。大家都需要它。2、觀看錄像,討論在陽臺上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誤的。片段一:小朋友在陽臺上看書、折紙。片段二:小朋友在陽臺上鍛煉身體。片段三:一幼兒將頭和身體伸向陽臺外喊樓下的小朋友。片段四:一幼兒往陽臺外拋東西。片段五:一幼兒將身體伸向陽臺外拿手帕。片段六:一小朋友在陽臺上玩,忽然風將陽臺門吹上了,怎么辦?教師引導幼兒分段觀看錄像片,每看完一段,建議提問:這位小朋友的行為哪里對,哪里錯,為什么?應該怎樣做?
1、知道幼兒身邊的危險有哪些,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全意識2、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提示標志,理解它的用途3、學習簡單的自救方法,直到遠離危險
2、會用拼接、粘貼的方法表現(xiàn)動物造型。 3、體驗創(chuàng)造成功的快樂和愉悅?;顒訙蕚洌?、各色大小不一的氣球,各色動物五官、四肢等半成品。 2、花若干活動過程: 一、感知各種動物的形態(tài)特征。 1、音樂游戲“小動物走路”,喚起幼兒對各種動物形象的回憶,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 2、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樣的。 二、欣賞各種氣球制作的動物。 提問:這里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
2、通過觀察閱讀畫面,初步認識牙齒的好壞,了解刷牙的正確方法?! ?3、懂得牙齒的用處很大,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顒訙蕚洌?洗好、切好的蘋果若干 幼兒用書——我的牙齒用處大,鉛筆人手一支?! 』顒舆^程: 1、每一位小朋友吃一塊蘋果,說說牙齒的用處?! ?教師:請小朋友慢慢吃蘋果,吃完后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把蘋果吃下去的? 引導幼兒說出需要牙齒咬和嚼,幫助我們把食物吃下去?! ?2、認識牙齒的構造?! ?請小朋友把嘴巴張開,互相看一看,牙齒是什么樣子的? 使幼兒知道每個人嘴巴里有許多牙齒,我們的牙齒有上下兩排,嘴里牙齒的形狀和大小不一樣,牙齒是白白的 3、組織幼兒討論:牙齒有什么用? (1)、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以有的知識經(jīng)驗,大膽地參與講述活動。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牙齒可以幫助我們將大塊的食物嚼碎變成小塊的食物。 (2)、啟發(fā)幼兒想一想:牙齒除了可以幫助我們吃食物,他還有什么作用呢? 教師請小朋友先試一試發(fā)“四”這個音,讓幼兒感受到,如果沒有牙齒不能發(fā)出“四”,再試一試發(fā)“師”、“自己”等音,沒有牙齒行嗎? 小結:牙齒還可以幫助我們講話,幫助我們發(fā)準音?! ?組織幼兒討論:怎樣保護自己的牙齒呢? 教師小結:每天早晚要漱口、刷牙。睡覺前,不吃零食、少吃甜食和堅硬的食物。
其主要目標是⑴引導幼兒觀察螞蟻,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螞蟻的知識,培養(yǎng)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⑵了解螞蟻特有的一些活動,如“氣味語言”“分工合作”“搬運食物”“建筑巢穴”等,并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螞蟻的活動。⑶培養(yǎng)幼兒關注生活的習慣,并能主動為活動收集相關的材料。⑷通過剪剪、畫畫、貼貼、做做等活動,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⑸通過和螞蟻的一系列接觸,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幼兒交往協(xié)作的能力。⑹培養(yǎng)幼兒親近動物,喜愛動物的情感。⑺ 教師和幼兒共同體驗游戲的快樂。以下是我們汲取的一些有關螞蟻的活動片斷,生動地再現(xiàn)了孩子們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不斷生成發(fā)展出更為生動有趣的、豐富的游戲情節(jié)。片斷一:有趣的小螞蟻午后的陽光暖暖的照在我們身上,小朋友們手拉著手悠然地走在這午后的陽光里。“看,那是什么呀?”“好象是螞蟻吧?!薄八鼈冊诟墒裁矗俊薄霸诎釚|西。”“好象是在搬草片兒。”“不對,是面包屑?!薄拔浵伳敲葱?,怎么搬得動那么重的東西?!薄澳銢]看見有好幾個螞蟻在一起搬嗎?”“對,大家一起搬就搬得動了,對吧?”“是的?!薄靶∥浵伆崦姘几陕??”“當然是搬回家吃了?!薄拔浵伳敲葱?,怎么吃東西呢?”“當然是用嘴巴吃了?!薄拔浵伳敲葱]有嘴巴?!薄跋拐f,螞蟻有嘴巴,不然,它不要餓死嗎?”“螞蟻喜歡吃什么呀?”“好象喜歡吃甜甜的東西吧?!薄笆堑模乙郧翱匆娺^它們在搬餅干屑?!薄皩Γ疫€看見它們都爬在我吃剩的西瓜皮上?!薄笆堑模堑?,我也看見過,而且,有許多許多螞蟻。”“你說,它們怎么會知道的,真奇怪!”“它們是看到的?!薄安?,是聞到的?!保ㄔu析:無意中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孩子莫大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興奮的表情給了我們組織這次游戲活動的靈感。)教師拿來放大鏡和昆蟲盒,和孩子們一起進入了奇妙的螞蟻世界。幼:我們?nèi)フ乙稽c糖來引引螞蟻吧!幼:好的,我也去拿點餅干屑。幼:螞蟻會住在哪里呢?幼:垃圾箱旁邊,我看見過的。幼:不對,是草叢里。幼:是的,有一次我也在草里發(fā)現(xiàn)它們在爬呀爬,很好玩的。幼:好象是泥土里,我在電視上看到過。幼:看,這里有這么多洞!幼:噓,別講話,不然,他們就不出來了。幼:把餅干放在螞蟻洞口,讓它們出來搬。師:你在干嘛?幼:我在挖洞,讓螞蟻出來。
2、嘗試創(chuàng)編歌詞及制作圖譜,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3、感受人與動物間和諧美好的關系,培養(yǎng)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二、活動準備: 圖片《迷路的小花鴨》(一)(二),圖譜(一)(二),哭笑臉譜各一個。三、活動過程: 1、練聲:我愛我的小動物(5個音階) (評析:開始部分的練聲,既是為下面的歌唱活動作好準備,同時,也讓幼兒在歌唱喜愛的小動物時自然地表達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2、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出示圖片(一),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鴨子在池塘邊玩。 幼B:我看到小鴨子哭了。因為它想媽媽了。 幼C:我還看到了柳樹。 師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鴨在池塘邊的柳樹下玩,玩著玩著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媽媽了,它哭了,哭著喊著叫它的媽媽。 (評析: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它打破了傳統(tǒng)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有誰?”等問題帶來的局限性,它使幼兒能充分表達他們對畫面意思的理解,使圖片變活,也便于幼兒理解教師講述的故事。)
2、知道水是沒有味道的。 3、教育幼兒多喝白開水。 活動準備: 1、自來水凈化過程圖一幅。 2、用水洗菜、洗米、洗衣服、拖地、沖廁、洗手等小卡片。 活動過程: 1、進行活動前組織幼兒到操場進行體育活動,使幼兒感到口渴,回到教室后穩(wěn)定情緒,然后開始進行此活動。 ①“小朋友,你們在操場活動后,現(xiàn)在有什么感覺,需要什么?” ?。ㄒ龑в變赫f出自己的感受) ②給每位幼兒倒?jié)M一杯涼開水,讓幼兒喝,喝完水后, 提問:“水是什么味道的?” 2、知道自來水的來源。 ①我們喝的水、用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出示自來水凈水過程圖片,向幼兒介紹自來水的凈水過程
2.了解使用這些特殊的電話號碼的具體情況。 3.具備初步的自救意識。 重點:知道幾種特殊的電話號碼及其作用 難點:具體使用這些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 1.寫有“110”、“119”、“120”、“114”等電話號碼的圖片。 2.畫有警察和警車、醫(yī)生與救護車、消防隊員與消防車的圖片若干,電話或手機1部。 幼兒用書:《緊急電話》。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提問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電話):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嗎?我們用這部電話打給爸爸媽媽好嗎? 請幼兒現(xiàn)場打電話給家里熟悉的人。 教師:有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它們是很有用的,你們知道有哪些嗎?(幼兒自由講述)
考慮到幼兒未真正懂得暑假的含義,于是,在活動的前端,便設計了讓幼兒了解“暑假”這個詞語的含義。以便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讓幼兒對暑假這個詞匯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幼兒大多是在家里過暑假,這便需要家長對安全知識有深刻的認識,需要家長認真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于是,我便設計了讓家長填寫一份《暑假安全知識調(diào)查表》,借助家長的力量幫助加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顒幽繕耍?、使幼兒了解暑假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wèi)生,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2、通過討論,激發(fā)幼兒向往過暑假的情感,教育幼兒愉快、合理地過暑假。3、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2、初步學會自己安排畫面,添加相應的背景豐富畫面?! ?3、樂意在繪畫過程中思考、克服困難,逐步提高組織畫面的能力。 難點: 幼兒自己合理安排畫面,添加相應的背景豐富畫面?;顒訙蕚洌?1、幼兒用紙、記號筆、油畫棒 小豬的頭、身體、腳、尾巴各4份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皇住绊樋诹铩保埓蠹乙黄鹱屑殎砺犅牽??! ?師:現(xiàn)在小眼睛看老師,一起跟我再來學一下這首“順口溜”?! ?2、這么好聽的順口溜我還可以把它變成一個動物呢,你們猜猜看,會是什么動物?(幼兒猜謎:大獅子、大老虎、大熊貓)
2、通過觀察,了解皮膚,注意保護皮膚的清潔并使皮膚盡量不受到損傷?! ?3、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顒訙蕚洹 ?1、教學掛圖一張。 2、放大鏡人手一個?! 』顒舆^程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皮膚?! ?(1)教師:你們知道我們身體最外面一層表皮是什么嗎?請你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有皮膚? (2)觀察認識皮膚?! ?提問:皮膚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皮膚看上去是什么樣子的?皮膚上有什么?(汗毛)用放大鏡看一看,皮膚又是什么樣子的?你的皮膚是什么顏色的,你見過什么顏色的皮膚? 出示掛圖,觀察皮膚的剖面圖以及不同膚色的兒童,直觀感受皮膚組織的構成和不同人種的膚色。
中班的幼兒開始愿意探究新異的事物或現(xiàn)象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我們的科學活動設計要在淺顯易懂,適合中班幼兒年齡特征的同時,引發(fā)幼兒對科學的初步探究能力。中班的幼兒已經(jīng)具有注意到新異事物或現(xiàn)象的,因此,我們在設計科學活動時要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對磁鐵這種“新異”事物提出問題,如什么是磁鐵?什么時候看見過磁鐵?等等類似的問題,可以增強幼兒的探索興趣,提高幼兒的探索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邪嘤變褐饕跃唧w形象為主,需要具體的活動場景和活動形式,所以活動設計要提供幼兒合適的情景以提供操作思考的機會,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相比,活動時間也有所增加,因此也需要在活動時間上給予一定的保證。
教法分析: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學習。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的方式,一方面能夠直觀、生動地反映各種圖形的特征,增加課堂的容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學法分析:初二年級學習對新事物比較敏感,通過新課程教學的實施,學生已具有一定探索學習與合作交流的習慣。但是一下子要學生從直觀的圖形去概括出抽象圖形全等的概念這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指導學生:一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二要勇于探索、動手實驗;三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膽地進行交流,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并掌握知識。
《小蝌蚪找媽媽》是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寓水的知識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學童話。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課文用詞準確、語言優(yōu)美、想象豐富,把知識性、科學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中多處運用短長句的方式寫出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擬人化的詞句增強了畫面感,充滿情趣。比如“有時候……有時候……”“落”“打”“飄”體現(xiàn)了用詞準確、嚴謹?shù)奶攸c。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啟發(fā),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 ·教學目標· 1.認識“曬、極”等15個生字,會寫“變、極”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掌握“天空、傍晚”等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單說說水的變化過程。3.了解氣候常識,知道汽、云、雨、冰雹和雪都是水的不同形態(tài)。知道水的利與害。4.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人類的道理,樹立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簡單說出水的變化過程,體會“落、打、飄”用詞的準確,并能仿照說句子。2.教學難點:了解氣候常識,知道汽、云、雨、冰雹和雪都是水的不同形態(tài)。知道水的利與害。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老屋幫助了很多人,為他們遮風擋雨的故事,贊揚了老屋的愛心和他的善良品質。本課的重點是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本課的難點是學習預測故事,續(xù)編故事。課文用反復的手法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各部分情節(jié)具有相似性,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內(nèi)容,這也可以為學生預測故事的發(fā)展提供方法上的引領,尤其是對老屋和小動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的相似為學生提供預測的依據(jù)。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略讀課文。詩歌描寫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聲音,展現(xiàn)了秋天的神韻和活力。說明秋的聲音藏在大自然的許多事物中,需要我們細細聆聽。詩歌語言簡練優(yōu)美,表達富有韻味。擬聲詞“唰唰”等詞語將秋天的聲音具象化。擬人化的寫法,更使畫面具有動態(tài)的美感,如“大樹抖動手臂”,讓我們仿佛看到黃葉飛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現(xiàn)了雁群南飛的開闊景象,突顯了秋天的神韻和活力。教學中要關注學生朗讀,同時充分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讀出詩歌的感情和韻味。也可適當加入背景音樂,增強效果。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洞笄鄻湎碌男W》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的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層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的情景;再寫上課時和下課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文字點題。學習本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