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引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1.解決的問題(1)觀察發(fā)現分數的基本性質(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2.教學安排(1)提出問題:通過驗證這兩組分數確實相等,那么,它們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呢?(2)全班交流:不論學生的觀察結果是什么,教師要順應學生的思維,針對學生的觀察方法,進行引導性評價①觀察角度的獨特性②觀察事物的有序性③觀察事物的全面性等。(注意觀察的順序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引導層次一:你發(fā)現了1/2和2/4兩個數之間的這樣的規(guī)律,在這個等式中任意兩個數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嗎?引導學生對1/2和4/8、2/4和4/8每組中兩個數之間規(guī)律的觀察。引導層次二:在1/2=2/4=4/8中數之間有這樣的規(guī)律,在9/12=6/8=3/4中呢?引導層次三:用自己的話把你觀察到的規(guī)律概括出來。
2、利用已有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求積、商近似值的方法。在學生想出6.7美元折成人民幣時要用乘法計算時,引導學生獨立計算得出結果后發(fā)現問題并嘗試獨立解決。使學生認識到積的近似值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接著出示第二個情境“媽媽用600元人民幣到銀行可兌換多少美元?”由學生獨立完成,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求積、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積取近似值是先精確計算,在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是直接根據要求多除一位,然后取近似值。3、鞏固練習在學生初步掌握求積、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后,我安排了教材67頁的試一試,讓學生體會如何按要求取近似值;教材68頁的練一練,涉及到了多個國家的貨幣與人民幣的兌換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一個數各個位上的數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一定是3的倍數。否則,這個數就不是3的倍數。4、檢驗結論。(1)我們從100以內的數中發(fā)現了規(guī)律,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數甚至更大的數,3的倍數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2)利用100以內數表來驗證。(3)延伸到三位數或更大的數。如:573、753、999、1236、2244、7863……(4)學生自己寫數并驗證,然后小組交流,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否相同。在本環(huán)節(jié),我用充足的時間讓小組代表上講臺展示成果,說出各自的思考過程,對學生的回答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引導學生驗證自己的發(fā)現是否正確,最后達成共識:一個數的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3的倍數(板書)。這樣便巧妙地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對雞兔同籠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fā)現一些特殊的規(guī)律,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過程與方法:通過列表枚舉的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的運用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重點:探索列表枚舉的不同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難點: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掌握利用數據比較、判斷、調整的方法;關鍵:發(fā)現規(guī)律,確定猜測的范圍。三、學生學情分析: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嘗試了應用逐一列表法解決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會套用公式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但對問題本質理解不透。學生的思維較活躍,有一定的合作學習經驗。本節(jié)課向學生提供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素材,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活動3,估老虎頭和楓葉的面積。圖1是進一步鞏固轉化的方法;圖二是靈活變式。學生體驗到在實際生活中不只可以將不規(guī)則圖形轉化成一個基本圖形,也可轉化成幾個基本圖形再求面積。學生的思想層次得到提升?;顒?,估計三個圓的面積。旨在體會面積單位越小,估計的面積越接近精確值。為學生今后會學習到的“密鋪”知識打下基礎?;顒?,小組合作估手掌的面積。這個活動是對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如何估最簡便?從畫手掌輪廓到選擇合適的方法估計,綜合訓練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五個活動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逐步體會到用轉化成基本圖形的方法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的優(yōu)越性,并能選擇合適的轉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學生分析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計算教學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及其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針對本班的學生對于整數除法計算知識掌握比較好,基礎知識扎實,學生善于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但需要在教師適當的引導和啟發(fā)下,來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三、教學方法基于對課標的理解教材學生的分析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首先引導學生正確獲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在討論解決問題策略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識;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計算方法多樣化。再在總結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最后將學生所學的新知識進一步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鞏固深化。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出示主題圖,中秋節(jié)到了,淘氣和笑笑通過打電話的方式來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從這幅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找到數學信息“笑笑打國內長途,每分鐘0.3元,共花5.1元;淘氣打國際長途,每分鐘7.2元,共花54元。”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可能會說“笑笑打電話的時間是多少分?淘氣打電話的時間是多少分?”還有的同學會提出“笑笑和淘氣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等等,你能估一估淘氣和笑笑誰打電話的時間長嗎?(2)估算誰打電話時間長?通過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豐富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數感。在這里我分為三步:首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估算的;其次指名學生說說估算的過程;最后評價和鼓勵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三)探究新知,建立模型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主要途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整個學習過程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學會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探索問題,培養(yǎng)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yǎng)應用意識。(四)歸納總結,發(fā)現規(guī)律通過總結,使學生盲目無序的思考變得有序,使生活化的思維方式得以數學化,使寬泛膚淺的認識得以提煉和升華。(五)鞏固練習,拓展延伸通過學習,了解學生本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體現了數學的真正價值,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六)課堂小結,課后延伸使學生在重溫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
1.教學內容:本課是北師大版第三單元《分數》:《找最小公倍數》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fā)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并建立并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并總結歸納出一些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2.教材編寫意圖: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比較豐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在此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整除、倍數、因數以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通過寫出幾個數的倍數,找出公有的倍數,再從公有的倍數中找出最小的一個,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接著用集合圖形象地表示出兩個數的倍數,以及這兩個數公有的倍數,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后的通分、約分學習打下的基礎,具有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性。(二)對教材的處理意見1.教材中讓學生找4和6的倍數,進而引出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利于學生建立對概念的理解。
新課標中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注重個性發(fā)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以這樣一句話:“噓,別出聲,我好像聽到誰在叫我,引出小雞,小鴨加入到我們都行列中來”導入。現在,能不能像老師一樣,把這些小動物的聲音編成歌詞,創(chuàng)作出一首新的主題曲?誰來試試?”學生創(chuàng)編好歌詞說:“小朋友們讓我們,隨著歡快的音樂唱起來、跳起來吧!”來舉辦一場快樂的音樂會。五、說板書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板書課題引起學生注意,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板書難點是為了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六、說反思本課我以“快樂”為主線,貫穿全課。在課堂上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實現了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回顧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拓展創(chuàng)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于時間有限,我把學生局限于我預設的幾種動物和樂器上,對學生的想象力有些限制。今后,我將力所能及的做到符合學生實際來設計教學。
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二、完整聆聽1.初聽師:晚會的主角是一只可愛的?2.課題:跳圓舞曲的小貓3.學生自由模擬小貓的叫聲。4.再聽全曲,畫圖形譜。師:觀察圖形譜,音樂有幾部分組成?三、聆聽A段1. 初聽,找出模擬小貓叫聲的音色。(集體聆聽、律動)2. 再次聆聽,個體檢測3. 學唱A段主體旋律。(老師范唱主體旋律)4. 集體聆聽并隨音樂律動。5. 集體檢測師:剛才唱的主題句放到音樂中你們能找到嗎?如果找到了就跟著唱一唱。四、聆聽第二樂段1. 初聽師:它和第一樂段有聯系嗎?(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 復聽師:速度、情緒和第一樂段比較起來有何不同?五、聆聽B樂段1. 初聽(教師隨音樂律動)2. 復聽,隋老師再次劃圖形譜。3. 師生用木魚合作演奏。4. 小組合作表演。六、聆聽第四樂段1. 初聽師:和前面哪段音樂相似?2. 復聽師:不同之處在哪?七、完整聆聽學生和老師一起律動。
a.模仿老師一句一句地,有節(jié)奏地讀歌詞,注意老師手上的木魚敲打的節(jié)奏。b.和老師一起把歌詞讀一遍,注意強調切分節(jié)奏的讀法。c.學習歌曲:第一遍,老師一句一句地教學生唱,同時用電子琴彈出旋律。第二遍,老師一邊一句一句地教唱,一邊做出舞蹈動作,學生在下面模仿。d.學生聽老師的電子琴伴奏,齊唱歌曲。2.歌曲演唱:演唱a.“有請我們班的小歌星子喻同學為我們演唱好不好?”b.“我們來組個樂團,怎么樣?” c. “那我們的樂團起什么名字好呢?”“嘰嘰喳喳合唱團?!眃. “現在老師宣布,我們的嘰嘰喳喳合唱團正式開演!”小結:“今天老師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老師看到了同學們的精彩表演,心里非常感動。在這里,老師希望同學們今后要像蝸牛一樣,在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勇敢面對,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同學們加油!
環(huán)節(jié)四:拓展延伸感悟彝樂這是對所學內容進行反饋、提高的過程。學生利用在課中收集到的信息選出一首彝族民歌來,然后在一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中跟彝家娃娃說再見。本課亮點:一、輕快活潑的聲音和準確的學唱始終是同時進行并完成的,即唱好歌是在唱會歌中體現的,歌曲的處理和表達是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完成的,會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三者融為一體,同時達成目標。二、根據歌曲演唱和情緒調動的不同視聽需要,將綜合了的人文信息點狀散發(fā),極具藝術性地分插到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恰當地處理了音樂和人文的關系。三、在整節(jié)課濃郁的情境體驗中,學生似乎真正進入了彝家山寨,和彝家娃娃一起學唱歌、學說彝語、學跳舞并且歡度了一個開心的火把節(jié)。
尉氏鴨蛋及養(yǎng)鴨基地賈魯河畔尉氏燴面是河南燴面的一個重要分支,與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尉氏燴面是羊肉濃湯鍋中下面并取湯,尉氏燴面是以獨家祖?zhèn)髅胤秸{制的香料配上滾滾的羊湯而成。放入羊肉丁、蔥花、香菜或是五香菜,芝麻醬,同時以個人口味放入用牛羊油潑的油辣椒,濃香味美、回味無窮······人們說到尉氏縣洧川鎮(zhèn),首先想到的一定會是洧川豆腐。有許多人也是因為洧川豆腐,才認識了洧川鎮(zhèn)。因為這小小的豆腐在洧川鎮(zhèn)的周邊縣市實在太有名了,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洧川豆腐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表面呈琥珀色,切刀處為純白色,韌性十足,能用麻繩串起來,可用秤鉤掛著稱,放在鍋里越煮越筋,烹炸煎炒則風味各異。由于洧川豆腐的制作一直采用傳統(tǒng)工藝,2011年,洧川豆腐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教師:這兩個小動物它們今天還帶來了一個故事哦,請小朋友們來聽一聽這個好聽的故事吧!教師講述故事內容。3、教師提問:教師:小公雞和小鴨子在做什么呢?當鴨子啄不到蟲子的時候是誰來幫他啄的呢?小公雞是怎么樣幫助小鴨子的呢?小公雞不會游泳,是誰來救他的?小鴨子又是怎么樣救小公雞的呢?教師小結:小雞和小鴨子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二、活動預備 1、每組:新彩色鉛筆、畫片紙、各色正方形蠟光紙、汽水、半成品娃娃家俱若干?! ?、小工具:板手、卷筆刀、釘書機、剪刀、錘子等各若干。 3、小工具展覽會?! ∪?、活動進程 (一)教師由桌上的物品介紹引出,提出題目請幼兒思考解決的方法?! ?、這是一只新的彩色鉛筆,想一個甚么辦法才能讓它畫出畫來呢? 2、這幾張小畫片紙要是能成為一本小畫書,大家都能夠翻著看該有多好呀,怎樣做呢?
(1)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2)幼兒說身體的變化?! ∪⒊鍪鹃L頸鹿測量尺,感受身高的變化,1幼兒和長頸鹿比身高,利用圖卡記錄比較身高的變化?! ±蠋熯@里有一頭長頸鹿,它也想和小朋友比比身高,誰愿意和長勁鹿比一比呢? 2、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四. 討論自己怎樣長高長大的,感受爸爸媽媽的辛苦。
一、談話導入: 寫《童話大王》的大作家*和小朋友曾經有這樣一段對話,我請兩位同學來讀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門嗎?” “希望。” “那我去敲門,你會開門嗎?” “當然開門?!薄 拔乙峭砩锨瞄T呢?” “我講故事給你聽,你講故事給我聽。”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品味優(yōu)美語句,體會文中的表達方法?! ?.難點: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草原》。同學們,你們有去過草原嗎?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呢?(一片綠色,生機勃勃,溫暖)今天呢,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美麗的風光,感受一下那獨特的民族風情吧。(板書課題)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連貫語言表達動物間的對話,并學習詞:頂、避雨。2、感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情感?;顒訙蕚洌? 故事課件包括雨傘范例、人手一張紙、動物圖片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說出小兔是用什么避雨的,它是怎樣幫助小動物的。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過程:一、演示課件鞏固春天的特征,引起幼兒的興趣1、哇,這么漂亮的圖片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圖片上是什么季節(jié)呢?2、春天的天氣真舒服,可是春天也會下雨,下雨了我們是怎么避雨的呢?要用到什么呢?(可以鼓勵幼兒發(fā)散性的思維)3、我們小朋友可以用雨傘,可是小白兔怎么辦呀?請小朋友聽一聽小兔想了個什么辦法?(請幼兒帶著最有一個問題安靜的傾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