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設計理念及意圖】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突破口。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中,新課程提倡和凸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思中學、合作中學,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運用數學,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從而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得以實現。一、說教材【設計理念及意圖】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突破口。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中,新課程提倡和凸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思中學、合作中學,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運用數學,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從而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得以實現。
這道題的設計,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同時數學知識也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五)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你有什么收獲?然后教師歸納,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后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于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1.教學內容:本節(jié)教材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圓柱和圓錐》,《圓錐體積》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學生嘗試題、練習、試一試、練一練第一題。2.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3.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4.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一)說教法本節(jié)課我先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系,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接著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再組織討論和交流算法之間的聯系,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通過本節(jié)教學,使學生學會有順序的觀察題、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正確計算、概括總結、檢查的學習習慣。(二)說學法本節(jié)課是分數加減法的第二課時,因為前面學習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以及應用異分母加減的知識,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基于此,我在教學中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五、說教學過程為了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在新課開始時,用多媒體課件以PPT的形式展示幾幅含有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片。即建筑物,道路和家具。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找出其中的長方體。然后,讓學生聯系到生活中的物體,找出2到3個長方體的實物。并在這些實物的基礎上呈現長方體的幾何圖形。也由此導入新課——長方體的認識,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環(huán)節(jié)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活動,來落實教學目標?;顒右?,“數一數”。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觀察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請他們找出長方體有幾個面,再找出面與面之間的線,由此導入棱的概念,通過觀察,他們發(fā)現每三條棱相交于一點。由此導入頂點的概念,再找出有幾個頂點。并在設計的表格中板書。
一、說教材教科書創(chuàng)設蘊含著按一定比例交換的數學情景。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學會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通過兩個例題,講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解法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以及解題的步驟。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1經歷多種方法解決“物物交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會正確解比例。3在生活中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使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輕松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激發(fā)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顒訙蕚洹?1、連線紙、水彩筆人手一份 2、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圖片若干 3、擺放成封閉式的平面雞蛋、鴨蛋、鵝蛋、鳥蛋若干張 4、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交代主題,活動導入?! ?1、游戲《連線找客人》 “今天我們這里來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點子按數字從小到大的連起來,你就可以知道了?!?2、幼兒連線,教師將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 ?今天來的客人是誰?(一起說一說) 小動物們說:小朋友,你們知道誰是我的媽媽嗎?請你們幫幫忙,把我們的媽媽找出來吧! 出示相應的動物媽媽圖片。
教學目標:借助有趣真實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教學重點:掌握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方法教具學具:課件、統(tǒng)計表、記錄單、答題卡。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年暑假你想去哪里旅游?和老師、同學們說一說,可老師想知道你們是怎樣去的?是做什么交通工具去的?那么你們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票嗎?老師幫你們弄清楚這個問題。二、探究發(fā)現,建立模型。(一)調查本班的學生的身高情況。1:、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調查并把結果寫在記錄單上2:各族小組長匯報。3:再把各小組的調查情況進行匯總。
教學重點:體驗1分時間的長短,建立一分鐘的概念。教學難點:估計一分鐘有多長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對時分的知識在一年級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能區(qū)分時針、分針和秒針;能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整點、半點;但是整點剛過和接近整點學生區(qū)分還有困難。二、說學生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生活經驗少,但思維比較活躍,他們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而無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點引起的,在教學時,盡可能創(chuàng)設生動的數學活動,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知識變成學生的切身需要,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通過操作交流去探索創(chuàng)新。三、說教學法在教材的處理上,我聯系生活實際,用靈活多變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充分放手讓學生大量開展多種形式有趣的實踐活動,開放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使學生較好的認識一分并且對于一分能干什么也會有深刻的認識。
本環(huán)節(jié)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通過多層次的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同時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結束后,我會與學生進行總結對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嗎?”學生充分發(fā)言,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整理本課的知識要點,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2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雖然經過了一學期學習但好習慣還沒養(yǎng)成,課上易失去注意力等。因此我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加以引導、啟發(fā),說易懂的語言,練學生易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寬松融洽的氣氛快樂的學習。a教學重點教學重點:以最簡單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圖案的基本構成特點。學時難點把握個人創(chuàng)作與集體合作的關系。
一、教材分析:《名數的改寫》是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信息窗呈現的是一只天鵝從出生到長大體重變化的情況。圖中用文字標出了具體的變化數據。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解答天鵝體重變化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單位不相同,必須改寫成相同的單位,展開對名數改寫知識的學習。二、教學目標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知識與技能方面:會利用移動小數點的位置來進行名數改寫。理解知識間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方面: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和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掌握利用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進行名數改寫的方法。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故事吧?。ㄕn件第2張播放視頻《烏鴉喝水》)【設計意圖】用視頻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為什么?(課件第3張)生1:烏鴉把石子投進水罐中,水面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生2:這說明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所以水面會升高,烏鴉才能喝到水。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體積和體積單位。(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小組實驗并觀察:(課件地4張)(1)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進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2)匯報交流:(課件第5張)生1:第一個杯子里的水不能全部倒入第二個杯子里。師: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嗎?生2: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所以第一個杯子會剩下一部分水?!驹O計意圖】用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從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現象并進一步思考原因,從而找到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2.下面的洗衣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課件第6張)洗衣機所占的空間最大。3.引入體積的意義:師: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師: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生:洗衣機的體積最大,手機的體積最小。4.學習體積單位(課件第7張)(1)怎樣比較下面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
(一)復習導入 1.師:我們學過了因數的有關知識,下面老師就檢驗一下,看你們學得怎么樣?(課件第2張)(1)24的因數有(1,2,3,4,6,8,12,24),30的因數有(1,2,3,5,6,10,15,30),24和30的公因數有(1,2,3,6),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6)。(2)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ú蛔儯@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驹O計意圖】復習舊知,約分的根據是分數的基本性質,要約成最簡分數,需要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所以復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這兩個知識點的練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2.大家一定都喜歡孫悟空吧!你知道孫悟空最大的本事是什么嗎?(72變)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創(chuàng)造第73變——變分數?。ǘ┨骄啃轮? 1、探究約分的方法。(1)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課件第4張) 小組討論:你是怎么想的?匯報交流(課件第5張)生1: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1除外)去除。生2:我用24和30的公因數2去除,,然后再用12和15的公因數3去除, 生3:我直接用24和30的最大公因數6去除。(2)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約分?(課件第6張)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師:從圖1到圖2,風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共同來解決報告單上提出的問題。(1)從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___度。(2)你是怎樣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的?生小組討論。3.小組匯報(實物投影展示)(1)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2)組1,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3)組2,根據對應的線段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4)組3,根據對應的點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4.小結(教師邊做小結邊演示)師: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風車旋轉后,不僅是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閃爍),而且,每條線段(閃爍),每個頂點(閃爍),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5.揭示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第一,說教材。《小數點搬家》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3、44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并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fā),使學生發(fā)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并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后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結合實際情景,發(fā)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能運用所發(fā)現規(guī)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情感目標:在玩游戲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應用按從易到難的原則,設計了4道檢測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全課小結首先學生談收獲,教師進行恰當評價。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經歷一次再學習、再鞏固的過程。教學反思:一、還應展開對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的具體意義的交流性闡釋。雖然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輕松地抽象數學模型和理解新知,但是由于過分關注教學進度,學生沒有時間結合具體情境全面地表述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義。二、對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yǎng)還應加強訓練。每一次讓學生表述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時,學生還沒有來得及充分思考,我總是忍不住著急地引導。其實,如果放手讓學生交流、討論,讓他們自己進行抽象概括,他們還是能解決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經歷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過程,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設計本課時,我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的參與,實踐探究必備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撐握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活動重在讓學生經歷探索與發(fā)現的過程,使其在課堂中既有獲取知識,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本科課堂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和故事兩方面入手:游戲對于孩子一直是感興趣的話題,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在了解分數的意義之后,對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脫離書本這一載體設計了莫分數比大小這一游戲,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你想摸到幾顆棋子?為什么?、動口說: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還有?比這個分數小的分數還有?,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問題分母相同的分數如何比較大?。繉で笠?guī)律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我說課的內容是焦老師執(zhí)教的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數乘法(二)》一課,我將要從七個方面展開說課: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效果。一、說教材《分數乘法(二)》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第二課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理解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并學會“求幾個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分數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為進一步學習分數乘分數,分數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奠定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學習分數多步計算的關鍵,教材中創(chuàng)設兩個問題情境,通過直觀圖形引導學生利用轉化的方法思考,將舊知與新知有機聯系在一起,應用分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本課主要采用知識遷移法、直觀教學法、引導發(fā)現法來教學。課上先復習整數乘分數,通過已掌握的整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利用知識遷移規(guī)律自然引出1的是1×,1111的就是×,從而得出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同整數乘分數一樣,都表示22221212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結合多媒體直觀演示,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在探討計算結果時,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涂一涂,再借助圖形語言動態(tài)直觀演示,幫助學生梳理思維,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方法的總結上,通過學生對幾個算式的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分數乘分數就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本節(jié)課學生則主要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練習的方法理解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五、說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折紙。學生在操作手中有時會產生分歧或者折不出,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會有力促進學生的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