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詩經》兩首教案

  •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jié)》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jié)》說課稿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1.會認17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幸福和快樂。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有初步的感受。重點難點:重點:認讀書寫生字;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情景。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能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話。三、說設計理念和教法、學法怎么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呢?下面我來談談設計理念:1.以讀為本: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焙梦恼乱x: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文本是連接讀者和作者的橋梁,只有讓學生朗讀課文,觸摸文本,發(fā)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葡萄溝》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葡萄溝》說課稿

    三、說教法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是由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所決定的。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務的基本途徑是學生自己的讀書實踐。讀可以顯形,讀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課時的閱讀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益知、怡情,發(fā)展語言和能力。四、說學法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新課程導引的新課堂,其本質特征在于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又是道德主體、審美主體。一句話,他們應當是自主發(fā)展、自我構建的主體。而活動是主體存在和發(fā)展的方式。離開了自主的、具體的、感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是無法獲得主體地位,也不能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自主選擇作業(yè)方式,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說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是部編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我把這一課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1、會認11個生字及會寫8個生字;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而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分角色朗讀課文人物的對話,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加深理解課文。這篇課文的內容短小,蘊含的哲理淺顯??蓯鄣男『J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疑的問題 ,因此教學時我以此為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二)》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二)》說課稿

    一、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織女》是我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帶有神話色彩。本文語言樸素、簡潔、清新自然,讀來瑯瑯上口。從表達方式看,這篇課文與其他幾篇都以記敘為主;在學習方法上與前一課沒有割裂,可以繼續(xù)學習記敘文的方法。2.教學目標:本文是民間故事,所以將目標定位在掌握情節(jié)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從而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體會文章主旨,具體目標如下: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民間故事的知識及產生的歷史背景;積累詞語;掌握主要情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過程與方法:自主解決生字詞;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以牛郎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養(yǎng)學生善良的品性和對惡勢力憎惡的感情。3.教學重難點:人物和情節(jié)是故事的主要組成部分,故事總是用來講的,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掌握主要情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達。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說課稿

    一、說教材《四季之美》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的美,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二、說目標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3.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三、說教學重點、難點根據(jù)教學目標,和課本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教材分析】《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饑弱而忍受的恥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在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基本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對文章進行了初步解讀,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但對愛和恨交織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準,尤其是把這份情感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本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充分挖掘“愛恨變化”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帶著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根據(jù)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珍珠鳥》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珍珠鳥》說課稿

    二、說學生 1.從德育的角度講,現(xiàn)代學生并不缺少“被人愛”,相反的,恰是因為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jù)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向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fā)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 樂于創(chuàng)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2.從語文角度講,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jié)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的任務。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落花生》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落花生》說課稿

    (1)主要內容:《落花生》一文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都是作者通過由生活中事物領悟到的人生哲理。五年級的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這更需教師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因此,本課教學設計以引導學生“領悟人生、了解寫法、關注生活”為主線,進一步領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落花生》這篇課文通過介紹作者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過,通過收獲節(jié)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讓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2)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獵人海力布》是一則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流傳的民間故事,故事描寫了善良、誠實的海力布,為了拯救鄉(xiāng)親們的生命,不惜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人們因此世世代代紀念他。這則故事雖然篇幅較長,但語言通俗易懂,圍繞海力布“舍己救鄉(xiāng)親”的中心事件,層層鋪墊,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給人強烈的感染和教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簡要復述課文。從教材本身看,本課有以下特點:一是課題表明寫人;二是情節(jié)生動,語言通俗易懂;三是想象力奇特豐富。二、教學目標分析要學生簡要復述課文,首先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因此第一個教學目標定位為熟悉課文,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要學生復述好課文,可以借助列小標題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層次、找出要點。除了熟悉課文內容外,還要理解把握理解課文內容及把握人物的品質,因此,第二個目標定位品讀課文,感悟人物的形象、品質。第三目標定位簡要復述故事,并初步學習將人物對話改成一般敘述的方法。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說課稿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說課稿

    二、學生分析五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學習習慣,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讀書提問的能力。因本課的閱讀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對于如何在閱讀活動中邊讀邊想的方法不明確,在實踐中應怎想,想什么不夠明晰。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三、說教法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難,我具體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情景設置法——主要是激發(fā)學生情感,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講授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點撥法——是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伺機點撥,讓他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幾種教法中點撥法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

  • 高教版中職數(shù)學基礎模塊下冊:8.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教案設計

    高教版中職數(shù)學基礎模塊下冊:8.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教案設計

    教 學 過 程教師 行為學生 行為教學 意圖 *揭示課題 8.3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二) *創(chuàng)設情境 興趣導入 【問題】 平面內兩條既不重合又不平行的直線肯定相交.如何求交點的坐標呢? 圖8-12 介紹 質疑 引導 分析 了解 思考 啟發(fā) 學生思考 *動腦思考 探索新知 如圖8-12所示,兩條相交直線的交點,既在上,又在上.所以的坐標是兩條直線的方程的公共解.因此解兩條直線的方程所組成的方程組,就可以得到兩條直線交點的坐標. 觀察圖8-13,直線、相交于點P,如果不研究終邊相同的角,共形成四個正角,分別為、、、,其中與,與為對頂角,而且. 圖8-13 我們把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這兩條直線的夾角,記作. 規(guī)定,當兩條直線平行或重合時,兩條直線的夾角為零角,因此,兩條直線夾角的取值范圍為. 顯然,在圖8-13中,(或)是直線、的夾角,即. 當直線與直線的夾角為直角時稱直線與直線垂直,記做.觀察圖8-14,顯然,平行于軸的直線與平行于軸的直線垂直,即斜率為零的直線與斜率不存在的直線垂直. 圖8-14 講解 說明 講解 說明 引領 分析 仔細 分析 講解 關鍵 詞語 思考 思考 理解 思考 理解 記憶 帶領 學生 分析 帶領 學生 分析 引導 式啟 發(fā)學 生得 出結 果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教案2

    【教學目標】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2.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3.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基礎知識精講】1.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的定義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圖叫主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叫左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做俯視圖.2.幾種幾何體的三視圖(1)正方體:三視圖都是正方形.圓錐的主視圖、左視圖都是三角形,而俯視圖的圖中有一個點表示圓錐的頂點,因為從上往下看圓錐時先看到圓錐的頂點,再看到底面的圓.3.如何畫三視圖 當用若干個小正方體搭成新的幾何體,如何畫這個新的幾何體的三視圖?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教案1

    方法總結:在分辨一個圖形是否為多邊形時,一定要抓住多邊形定義中的關鍵詞語,如“線段”“首尾順次連接”“封閉”“平面圖形”等.如此,對于某些似是而非的圖形,只要根據(jù)定義進行對照和分析,即可判定.探究點二:確定多邊形的對角線一個多邊形從一個頂點最多能引出2015條對角線,這個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A.2015 B.2016 C.2017 D.2018解析:這個多邊形的邊數(shù)為2015+3=2018.故選D.方法總結:過n邊形的一個頂點可以畫出(n-3)條對角線.本題只要逆向求解即可.探究點三:求扇形圓心角將一個圓分割成三個扇形,它們的圓心角的度數(shù)之比為2:3:4,求這三個扇形圓心角的度數(shù).解析:用扇形圓心角所對應的比去乘360°即可求出相應扇形圓心角的度數(shù).解:三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shù)分別為:360°×22+3+4=80°;360°×32+3+4=120°;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案1

    解析:可以根據(jù)線段的定義寫出所有的線段即可得解;也可以先找出端點的個數(shù),然后利用公式n(n-1)2進行計算.方法一:圖中線段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4+3+2+1=10條;方法二:共有A、B、C、D、E五個端點,則線段的條數(shù)為5×(5-1)2=10條.故選C.方法總結:找線段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做到不重不漏,若利用公式計算時則更加簡便準確.【類型四】 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應用由鄭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車,運行途中??康能囌疽来问牵亨嵵荨_封——商丘——菏澤——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為這次列車制作的火車票有()A.6種 B.12種C.21種 D.42種解析:從鄭州出發(fā)要經過6個車站,所以要制作6種車票;從開封出發(fā)要經過5個車站,所以要制作5種車票;從商丘出發(fā)要經過4個車站,所以要制作4種車票;從菏澤出發(fā)要經過3個車站,所以要制作3種車票;從聊城出發(fā)要經過2個車站,所以要制作2種車票;從任丘出發(fā)要經過1個車站,所以要制作1種車票.再考慮是往返列車,起點與終點不同,則車票不同,乘以2即可.即共需制作的車票數(shù)為:2×(6+5+4+3+2+1)=2×21=42種.故選D.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普查和抽樣調查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普查和抽樣調查教案2

    1.舉例說明什么時候用普查的方式獲得數(shù)據(jù)較好,什么時候用抽樣調查的方式獲得數(shù)據(jù)較好?2、下列調查中分別采用了那些調查方式?⑴為了了解你們班同學的身高,對全班同學進行調查.⑵為了了解你們學校學生對新教材的喜好情況,對所有學號是5的倍數(shù)的同學進行調查。3、說明在以下問題中,總體、個體、樣本各指什么?⑴為了考察一個學校的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調查了其中20名學生每天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⑵為了了解一批電池的壽命,從中抽取10只進行實驗。⑶為了考察某公園一年中每天進園的人數(shù),在其中的30天里對進園的人數(shù)進行了統(tǒng)計。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疑問?1、基本概念:⑴.調查、普查、抽樣調查.⑵.總體、個體、樣本.2、何時采用普查、何時采用抽樣調查,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教案2

    1、 如圖4-25,將一個圓分成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們的圓心角的度數(shù)嗎?你知道每個扇形的面積和整個圓的面積的關系嗎?與同伴進行交流2、 畫一個半徑是2cm的圓,并在其中畫一個圓心為60º的扇形,你會計算這個扇形的面積嗎?與同伴交流。教師對答案進行匯總,講解本題解題思路:1、 因為一個圓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個扇形的圓心角相同,又因為圓周角是360º,所以每個扇形的圓心角是360º÷3=120º,每個扇形的面積為整個圓的面積的三分之一。2、 先求出這個圓的面積S=πR²=4π,60÷360=1/6扇形面積=4π×1/6=2π/3【設計意圖】運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又達到了互幫互助以弱帶強的目的,使學習比較吃力的同學也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比較線段的長短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比較線段的長短教案1

    1.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2.能借助尺、規(guī)等工具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能用圓規(guī)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3.了解線段的中點及線段的和、差、倍、分的意義,并能根據(jù)條件求出線段的長.一、情境導入愛護花草樹木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從教學樓到圖書館,總有少數(shù)同學不走人行道而橫穿草坪(如圖),同學們,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了解釋這種現(xiàn)象,學習了下面的知識,你就會知道.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線段長度的計算【類型一】 根據(jù)線段的中點求線段的長如圖,若線段AB=20cm,點C是線段AB上一點,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1)求線段MN的長;(2)根據(jù)(1)中的計算過程和結果,設AB=a,其它條件不變,你能猜出MN的長度嗎?請用簡潔的話表達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比較線段的長短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比較線段的長短教案2

    教學反思: 1.本課時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將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對數(shù)與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這節(jié)課是一堂起始課,它為學生的思維開拓了一個新的天地.在傳統(tǒng)的教學安排中,這節(jié)課的地位沒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給學生比較線段的方法,沒有從數(shù)形結合的高度去認識.實際上這節(jié)課大有可講,可以挖掘出較深的內容.在教知識的同時,交給學生一種很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這一點不容忽視,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時時注意.2.學生在小學時只會用圓規(guī)畫圓,不會用圓規(guī)去度量線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線段,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對圓規(guī)的用法有一個新的認識.3.在課堂練習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邊的長度,目的是想通過度量使學生對“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結論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為下面的教學做一個鋪墊.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教案1

    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2.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3.能識別從三個方向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畫立方體及簡單組合體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并能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型.一、情境導入觀察圖中不同方向拍攝的廬山美景.你能從蘇東坡《題西林壁》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體驗出其中的意境嗎?你能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數(shù)學道理嗎?讓我們一起探索新知吧!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從不同的方向看物體如圖所示的幾何體是由一些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從上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是()解析:這個幾何體從上面看,共有2行,第一行能看到3個小正方形,第二行能看到2個小正方形.故選D.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代數(shù)式的求值教案1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代數(shù)式的求值教案1

    (1)請你用代數(shù)式表示水渠的橫斷面面積;(2)計算當a=3,b=1時,水渠的橫斷面面積.解析:(1)根據(jù)梯形面積=12(上底+下底)×高,即可用含有a、b的代數(shù)式表示水渠橫斷面面積;(2)把a=3、b=1帶入到(1)中求出的代數(shù)式中,其結果即為水渠的橫斷面面積.解:(1)∵梯形面積=12(上底+下底)×高,∴水渠的橫斷面面積為:12(a+b)b(m2);(2)當a=3,b=1時水渠的橫斷面面積為12(3+1)×1=2(m2).方法總結:解答本題時需搞清下列幾個問題:(1)題目中給出的是什么圖形?(2)這種圖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3)根據(jù)公式求圖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幾個量?(4)這些量是否已知或能求出?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求解就水到渠成.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活動使學生感知代數(shù)式運算在判斷和推理上的意義,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上一頁123...686970717273747576777879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