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究新知 1. 探究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習例2。師: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沒有關系呢?圓柱的底面是圓,圓錐的底面也是圓……通過實驗探究一下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小組合作探索:(1)各組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形容器。(2)用倒沙子或水的方法試一試。(3)圓錐的體積與同它等底等 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4)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2.推導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1)課件演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2.四則運算的意義。(1)知識梳理師:我們學過哪些運算?舉例說明這些運算的含義。生:把兩個(或幾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師: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有什么相同點?學生交流后師總結:加減法:都是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相加減。乘除法:小數乘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再計算。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師: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有什么不同點?生:小數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分數除法轉化后乘的是除數的倒數。師:如果有0或者1參與四則運算,有哪些特殊情況?(學生討論交流)生:任何數加減0都得原數。
【教學過程】(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出示課件的第一張幻燈片。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正比例關系式。生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生2: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值(商)一定。生3:=k(一定)。師:同學們非常棒!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兩種量的另外一種關系。 (板書:成反比例的量)【設計意圖】這種方法的導入,簡簡單單的一道練習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節(jié)主要內容上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真的還有另外一種關系!我可得好好聽一聽。這樣在學習反比例時學生會始終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有利于教師教學順利進行。(二)探究新知教學例2,探究反比例的意義,理解成反比例的量。1、出示PPT課件回答問題。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積/cm²1015203060…水的高度/cm302015105…觀察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1)表中有哪兩種量?(2)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杯子底面積的大小變化而變化的?(3)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生1:表中有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這兩種量。生2:從表中可以看出:水的高度隨著杯子的底面積的變大而不斷變小,這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兩種量。生3:我來回答(3),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10×30=15×20=20×15=30×10=60×5=…=300。生4:乘積一定。師:底面積與高的乘積表示的是什么?生:水的體積。(板書)師:你會算出水的體積嗎?生:會。(學生計算,教師出示課件訂正)2、揭示反比例的意義。師:積是300,實際就是倒入杯子的水的體積。同學們能用式子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生:它們的關系是:底面積×高=體積。師:同學們,我們用概括正比例意義時的方法來概括一下反比例的意義吧!生: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板書反比例的意義)3、用字母表示反比例關系:xy=k(一定)。(板書)4、牛刀小試。鍋爐房燒煤的天數與每天燒煤的噸數如下表: 每天燒煤的噸數/噸11.522.53燒煤的天數/天3020151210(1)表中有哪兩種量?它們是不是相關聯的量?(2)寫出幾組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并比較大小,說一說這個積表示什么。(3)燒煤的天數與每天燒煤的噸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參考答案】 (1)每天燒煤的噸數和燒煤的天數,是相關聯的量?!?2)1×30=30 1.5×20=30 2×15=30 2.5×12=30 3×10=30 積相等,這個積表示這批煤的總噸數?!?3)成反比例,因為燒煤的天數與每天燒煤的噸數的積一定。【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概括經歷了整個學習過程,逐步形成定向思維方式,為學會學習打好基礎。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出示課件的第一張幻燈片。師:老師這里有三道題哪位同學會做?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生1:速度=路程÷時間。生2:單價=總價÷數量。生3: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師:同學們可真棒!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數量間的一些規(guī)律和特征。你們準備好了嗎?生:準備好了!(板書:成正比例的量)【設計意圖】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已有的只是經驗,更好地進行新舊知識的結合,也有利于引導學生發(fā)現數量關系內在的規(guī)律。(二)探究新知(PPT課件出示例1)文具店有一種鉛筆,銷售的數量與總價的關系如下表。 數量/支12345678…總價/元3.5710.51417.52124.528…觀察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1)表中有哪兩種量?(2)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3)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分別是多少?比值是多少?1.探究數量與總價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師:仔細觀察這張表格,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數學信息?生:給我們提供了文具店銷售彩帶的數量是1,2,3,4,5,6,7,8米,總價分別是:3.5, 7,10.5,14,17.5,21,24.5,28元。師:表中有哪兩種量?生:有數量和總價兩種量。師: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生:總價是隨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師: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分別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生1:=3.5 =3.5 =3.5 =3.5 =3.5 =3.5 =3.5 =3.5生2:相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師:總價與數量的比值表示什么?
(二)理性面對:交流方式多。1、其實,遇到問題并不可怕,辦法總比困難多。2.閱讀王玉理的故事,你受到哪些啟發(fā)?3.交流方式有很多:如寫信、留言條等。4.情景出示:班里很多學生都可以用鋼筆書寫了,由于我寫字漏字錯字現象多,老師讓我再練練,可是媽媽覺得是我寫字寫得不好。我認為這明明是兩個問題,媽媽的誤解讓我很不開心。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選擇合適的方式,試著主動和媽媽交流溝通吧。(三)我愛家人:發(fā)現父母的美。1、小組內合作,閱讀課前小調查“我眼中的父母別人眼中的父母”,說說有什么新的發(fā)同伴身上學現?2.列舉事例說說父母身上的父母的閃光點,交流自己的感受。3.教師總結。(四)拓展延伸:布置活動作業(yè)。1.布置課后活動作業(yè)。2.小結:明確下節(jié)課學習內容。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規(guī)則,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文明的社會環(huán)境,正如著名學者萊蒙特所說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guī)矩秩序各就各位?!保?、課堂總結師:通過今天對《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在生回答的基礎上師進一步談話: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實際上都同社會的主產、生活乃至每個社會成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個社會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壞,這個社會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也就受到極大的影響,社會風氣就會頹敗,反之如果一個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學法、懂法、守法、護法,擁有一個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會就會有條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學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小結:生活中家庭可能會發(fā)生許多意外變化,需要全家人齊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3.揭示課題:《2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活動一:表達愛1.學生演繹教材活動園內容2.師生討論:你可以做些什么?3.小結:我們要體諒家庭中的每個成員的辛勞,學會關心他們,支持他們,表達我們對家人的關愛?;顒佣籂幃敗爸嵌嘈恰?.生閱讀教材閱讀角內容2.交流討論:媽媽為什么愁眉苦臉?她遇到了什么煩心事?我是如何幫助媽媽的?3.小結:生活中,家庭成員有困難,我們要留心觀察、主動詢問,盡力關心和幫助家人。有困難同商議,共承擔?;顒尤鹤龊谩皾櫥瑒边^渡: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間很可能會產生紛爭。當家人意見不統(tǒng)一時,我們該怎么辦呢?1.教材第13頁情景(1)看一看:家人之間發(fā)生了什么紛爭?(2)議一議:你會如何來處理?2.說說生活中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困擾爭論?
活動4:1.在你的周圍有哪些常見的公共設施?它們各有什么功能?2.我們能為愛護公共設施做些什么?答案:1.常見公共實施:綠地、道路、路燈、地下(上)線路和管道停車場(庫)、配電房(室)及電器設備、消防設備、電梯、健身娛樂設施公告牌等。功能:這些設施為人們提供了宜居的優(yōu)美環(huán)境,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維護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人們的公共生活有了安全保障。2.我們要了解各類公共設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愛惜使用各類公共設施,不損壞公共設施;自覺參與維護公共設施的活動,主動護理公共設施3.愛護公共施的做法有哪些?①要了解各類公共設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愛惜使用各類公共設施,不損壞公共設施;②自覺參與維護公共設施的活動,主動護理公共設施。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三單元第七節(jié)《0的認識》。下面我從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課后反思等幾個方面談談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0,在不同場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對此,教材有明確的要求。 (1)、著重教學“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0也是一個數,它的產生也是計數的需要。 (2)、結合直尺教學0,0還可以表示起點。 (3)、讓學生體會0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材通過猴子吃桃的有趣情境引入,使學生直觀體會到什么都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接著利用直尺認識“0”還可以表示起點,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了數的順序。在學習了“0”的書寫后,利用小鳥等動物活動圖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快樂學習。 2、學習目標: 這節(jié)課我和學生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 (1)、通過觀察感知,讓學生知道0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并且會給數排列順序。
一、教材分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把8和9的認識放在同一節(jié)課中完成,編排與前面6和7的認識基本上一樣,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給學生數數的資源雖不如6和7明顯,卻更豐富。提供給學生數數的對象是以“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的生動畫面,其內容有人、花、樹、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畫面除數數外,還體現了環(huán)保教育的主題。8和9的序數意義仍是采取6和7的編排方法,不同的是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幾和第幾的意義的不同?;谝陨戏治?,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體會8和9的基數的含義。 2.了解8和9在自然數中的排列順序,會比較0~9各數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數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4.結合8和9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huán)保教育和勞動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比較0—9各數的大小。
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分析:本課是人教版1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情感。 3、教學重點: 掌握10的數概念和10的組成,體驗數學在身邊。 4、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10的組成。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袋
一、說教材本課是人教版1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0的認識”這一課安排在學生學完了1-9的認識,組成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本課的編排是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然后從數一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10.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數出物體是10的事物。學生再通過直尺圖認識10以內數的順序,通過比較點子圖的多少會比較1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并且能夠通過擺小棒的過程認識10的組成和分成,并能快速的說出10的組成和分成,為后面10的加減法打下基礎,它也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10的認識的教學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因此學生在學起來并不陌生.本課中10的分成和組成是一個重點,因此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一、說教材 0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廣泛地接觸過0,具有0的初步認識。教學時力求在學生熟悉、感興趣、能夠接受的事實中選擇具體的數學題材,盡力創(chuàng)設濃厚、鮮明的問題情境、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針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和體驗活動,使學生知道“0”表示的幾種意義:可以表示沒有和起點的含義;學會正確地讀、寫“0”。 2、能力目標:使學生掌握“0”的含義,并能夠在生活中運用。 3、情感目標: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認識到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誠信、認真做事等良好品質的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字0。 教學難點:在認識0的情景中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50、51頁的教學內容《8和9的認識》。一、說教材教科書第50~51頁上8、9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6、7的認識基本上一樣,不過比認識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學生數數的資源更豐富,并且所數事物的數量不像6、7那樣明顯。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在觀察、操作、演示等活動中,感受8和9的意義,能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建立8、9的數的概念。會讀、寫8和9。(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3)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滲透進行環(huán)保教育。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我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重點:能正確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數字8和9。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別8、9的基數和序數的意義。
一、說教材《8、9的組成》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學習的內容,是為了學習8和9的加減法做好準備的。教材先讓學生在分小五角星的過程中體會8的組成,然后結合直觀圖讓學生完整地說出8的組成,教材只給出了4組8的組成。9的組成教材是通過分小圓片去體現的,但教材只給出了1種分法,其余的通過學生獨立操作實踐得出。學生已經有“7以內數的組成”的學習基礎,而且8和9的組成是在學生認識了8和9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時,通過猜雙手中小五角星的個數,讓學生明白7和1、6和2、5和3、4和4組成8,其余四組則讓學生通過類推、聯想直接推出。學習9的組成,基本上是讓學生自己獨立操作實踐得出。掌握8、9的組成是進行8、9的加減運算的基礎。在此我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針對本人對教材的理解,結合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這一年齡特征,以及新課標對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將本篇課文安排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5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理解“呼風喚雨”等16個詞語的意思。2、了解科學技創(chuàng)造的奇跡及威力。3、感受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驚人速度及變化。這里,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難點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2、激發(fā)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三、說教學過程。下面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設計意圖以及教法學法進行具體闡述。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注重課前的有效預習,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預習課文勾畫自學生字詞,標記自然段序號;嘗試理解詞語,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fā)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注意主體的參與,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習能力,以達到教學目標,使用的方法為: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詞析句法、以讀帶講法,練習法,討論法,指導法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學法:指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說,同桌互學,小組合作等方法。五、說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板書課題,理解課題。簡單介紹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寫作意圖。 設計依據: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一、說教材 這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五顆一起長大的豌豆,各自奔向自己理想的未來,其中一顆在一座小樓的窗臺裂縫里發(fā)芽、長葉、開花;給一位身體虛弱長期臥病在床的小姑娘帶來生機,給她信心和勇氣,戰(zhàn)勝病魔的故事。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正字,正確讀寫生詞。 2.了解小姑娘好起來的原因,體會小豌豆美好的心靈。3.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根據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問題。 4.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生長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三、說教學重難點1.了解小姑娘好起來的原因,體會小豌豆美好的心靈是重點。2.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根據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問題是難點。四、說教學方法: 學會在閱讀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系。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將采用“三主五步”教學法。以讀、聽、說訓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更直觀的了解蝙蝠是怎樣飛行的,飛機又是怎樣在夜間安全的飛行的,我利用電腦制作了課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了解,起到了學習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作用,我將采用先學后教的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出體作用。五、說學法 在學法中采用獨學和群學以及小組互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學習,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調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一、說教材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9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葉至善回憶他童年時候,在一次班級演出時上臺扮演老虎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但耐人尋味。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可以歸納為四部分:期盼參加演出,排練扮演老虎,飾老虎沒成功,尋找失敗根源。在講述怎樣演老虎時,故事中演“哥哥”的小朋友一直認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師為鼓勵“我”認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貫穿始終。最終“我”在正式演出時演砸,于是“我”尋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沒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還不明白”結尾,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2.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