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處理部分我采取了對比式的教學方法,由于此曲有兩遍“悄悄地、悄悄地、悄悄地”,而前后兩遍的旋律是有變化的,相似之中又有不同之處,在演唱過程中我單獨拿出這兩個旋律進行視唱對比,讓學生自主聽辨,這樣幫助孩子更好、更準確的演唱。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取探究式和對比式兩種教學方法。我的第四環(huán)節(jié)是“動”情——感動之情,首先在欣賞前我把老師比作米蘭,然后提出疑問“為什么把老師比作米蘭而不是蠟燭、春蠶呢?”讓孩子們在歌曲中找到答案。孩子們聆聽這首歌曲后,我問學生“你把老師比作什么?為什么呢?”探索學生的心聲,然后在師與生的相互探討中讓孩子們懂得一支粉筆寫就人生的軌跡;兩鬢染霜譜成人生絢麗的樂章;三尺講臺留下人生的燦爛和輝煌!這就是我們可敬的老師。最后我朗誦了一首配樂詩朗誦歌頌老師,讓孩子和我的心中都漾起那份沉甸甸的師母般的愛。
有感情就有想象,從而形成創(chuàng)造思維。老師可依據(jù)本課的內(nèi)容及情緒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即興創(chuàng)編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創(chuàng)編一些與課本情緒一致的節(jié)奏、詩歌、故事、游戲、音樂表演等。(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和形式可以根據(jù)教材而定)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多關心多鼓勵。構建和諧團結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共同參與,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和友愛的精神。鍛煉合作與協(xié)調(diào)能力,增進群體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第五環(huán)節(jié):自評互評培養(yǎng)鑒賞力本課的教學評價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隨時引導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開展自評互評和老師的隨堂評價,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的重點是能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xiàn)、能否與其他的同學協(xié)作配合、在課堂小結時我還安排了學生談一談這節(jié)課的感想如: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歡那一句?在課堂上對那些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我還及時的發(fā)給他們小獎品。小結:以上是本課的總闡述,不到之處請評委指正。
5、在學習歌曲時,我遵循音樂新課程改革中“學生自主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并將這一模式貫穿于整個教授新歌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兩遍的聆聽后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緒,并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兒童團員們不畏強暴,英勇殺敵的戰(zhàn)斗精神。之后,讓學生采用自主式學習方式,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樂句學唱,并讓學生自己給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初步學唱之后自己找難點并且大家一起解決,在歌曲難點三個“只怕”的演唱,采用對比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解決難點。把歌曲學會之后,通過兩部隊比賽的方式,鼓勵學生更加有激情地演唱歌曲和考查學生對歌曲的熟練程度。最后進行兒童團抗日戰(zhàn)斗表演既全班完整演唱歌曲,讓學生能用歌聲恰當?shù)谋磉_出歌曲演唱情緒。6、最后小結,通過談話指導學生要珍惜著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學習小英雄們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加強了學生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教育意義。
教學內(nèi)容教法學法意圖四、揭示課題(一)、揭示課題1、師:以前我們唱歌都是大家一起唱,那叫齊唱,大家能不能幫我們今天演唱的這種形式取個名字呢?(輪唱)2、師:那誰能簡單的說一下輪唱要怎么樣演唱?3、學生舉出其它的卡農(nóng)例子。(二)、聽辯游戲:給出四段音樂,請學生欣賞并辨別哪一段是卡農(nóng)曲?教師小結。把自己通過親身體驗的感受用語言歸納課題—輪唱,并從輪唱引伸到卡農(nóng)。讓學生學會自己總結,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五、創(chuàng)編拓展(到了第三個景點“三寶樹”)1、分組編創(chuàng)卡農(nóng)節(jié)目,可以是做動作、讀歌詞、打節(jié)奏等等,也可結合歌曲《法國號》編創(chuàng)輪唱。2、分組展示。3、教師小結把自己的作品表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感受歌曲優(yōu)美的情緒,體會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溫暖。(四)教學難點:歌曲中連音與跳音的演唱處理以及訓練學生輕聲高位置的聲音狀態(tài)。二、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聽”“唱”“動”“奏”“演”相結合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用聽唱法和接唱法(師生接唱、男女生接唱、小組接唱)學習歌曲,更容易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歌曲。三、說教法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欣賞法和練習法,運用音樂教學光盤,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的優(yōu)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春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三年級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我還編配了動作,既解決了難點,也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
接著,采用師生對唱,男女對唱、領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來鞏固歌曲,在整個學唱過程中,我隨時進行難點、錯誤的糾正,通過聲情并茂的演唱示范,指導學生能用優(yōu)美、圓潤的聲音演唱全曲,并通過歌曲中反復出現(xiàn)的“圓圓”二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環(huán)節(jié)三:拓展延伸,創(chuàng)編謎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創(chuàng)編歌詞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而且《搖船調(diào)》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很適合學生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為了降低難度,我首先示范事先創(chuàng)編好的第一段歌詞,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學生結合生活常識猜出謎底,然后將自己編創(chuàng)的《新?lián)u船調(diào)》表演出來,并在《搖船調(diào)》優(yōu)美的音樂中結束課堂。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二、說學情對于有著一定閱讀積累的三年級孩子來說,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難。但對于抓住特點進行事物描寫的方法以及文本中的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人文理念還未能準確理解,需要教師的指點。三、說教學目標1.學生會認讀“父”“啦”“鸚”“鵡”“悄”五個生字,會讀會寫“搭”“親”“父”“沙”“啦”等13個生字。2.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tài)、動作的描述,初步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進行事物描寫的方法。3.使學生體會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yǎng)其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四、說教學重難點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重點)引導學生品讀對翠鳥外形和捕魚動作的描寫,初步學習仔細觀察、對事物的描寫方法。(難點)
一、說教材《讀不完的大書》這篇文章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奧秘和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課文的重點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語言的生動、有趣;理解作者為什么把大自然稱為一本讀不完的大書?!备鶕?jù)課標對第二學段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教學時一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說說課文都寫了哪些好玩的東西。二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討論、交流。除了課后思考題二所列的4個句子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幾個句子。討論、交流時,可在引導學生理解語句含義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二、說教學目標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3.能找出作者具體描寫了哪些有趣的事物,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
二、說教學目標1.正確理解本課詞語,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父親愛鳥的情感;3.學生通過感受“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的具體體現(xiàn),激發(fā)學生愛鳥護鳥以及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說教學重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的具體體現(xiàn)。(重點)2.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父親的愛鳥情感,激發(fā)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難點)四、說教法學法【教法】首先,我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重點運用朗讀指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思考和解讀,激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并感受人鳥親如一家的美好情境。【學法】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活動規(guī)律的理性總結。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情境表演法,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一、說教材《秋天的雨》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文質優(yōu)美,是學生積累語言和練習寫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選編課文的目的是圍繞"秋天"這個專題,使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上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寫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二、說學情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事物有觀察,但是此階段學生并不會仔細、耐心觀察事物,因此學生對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但并未有深入了解,本文的景物特色正好能將學生帶入場景之中,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三、說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2.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感悟課文描寫的景物特點。3.激發(fā)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和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3.嘗試仿照詩歌的格式,續(xù)寫詩文。三、說教學重難點1.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重點) ?? 2.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意,仿照詩歌的形式,說一說,寫一寫。(難點)四、說教法和學法教法: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美”為基調(diào),以“賞”為主線,以“趣”為佐料,以“仿”為橋梁,旨在讓學生久久沉浸在濃濃的詩情秋韻里,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語文學習變成一種愉悅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學法:充分運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們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使學生初步接觸詩歌,走進詩歌,感受詩歌從而達到熱愛詩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說教材這篇童話通過擬人的手法,敘述的是一只小狗學叫的故事。構思新穎,想象豐富,作者的情思寄寓在形象的描寫中,耐人尋味。 故事看起來,仿佛有點荒誕無稽,但細讀起來誰也不會去懷疑和談論故事的真實性,而是深刻地思考品評故事所暗示的“小狗終于做成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自我”的主題。作者曾經(jīng)說過:“在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個故事,這些故事在桌子的木頭中,在玻璃中,在玫瑰中……” 《小狗學叫》正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在每一件事中挖掘故事,把現(xiàn)實世界的偶然現(xiàn)象和必然因素統(tǒng)一起來,把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變化和人物性格的邏輯發(fā)展結合起來,通過這一高超的藝術辯證法,幽默地展示出現(xiàn)實社會中的某些現(xiàn)象,使人們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我們可用多媒體課件等形象的教學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四、說教法學法這篇課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在教學中應以讀為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體驗、品味,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fā)現(xiàn)大自然,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文本: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大自然帶領學生聆聽了一場特殊的音樂會,縮短了學生與文本的空間距離,讓學生置身于自然之中,儼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在情境中感知,體會到大自然聲音的美妙,與文本產(chǎn)生了共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美讀感悟,放飛想象:在教學中始終以“大自然中這些聲音真是太美妙了”貫串始終,重點指導學生美讀課文,抓住描寫聲音的詞,邊讀邊思考,大膽的展開想象,有感情地讀,配樂讀,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讀,全班齊讀,在讀中生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感受風聲的美妙,水聲的有趣,動物聲的快樂,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布置學生課后在大自然找一些新發(fā)現(xiàn),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讓學生在課內(nèi)外的學習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四、說教學過程課前預習我在教學《不懂就要問》前布置學生做以下預備工作: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再讀一讀,數(shù)一數(shù)這一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什么?我之所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這兩點,是因為為了培養(yǎng)學生有預習的一般意義而且在教學中提高質量、增強密度。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從以下幾點進行設計?!镆郧榧に?。運用情感教學,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處處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積極主動性。
一、說教材《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全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海邊美景,第二部分寫的是小城美景。這篇課文文字精美,條理清楚,應重在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從文字上去懂得海邊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觀賞為主,運用為輔,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賞海邊美景,激起他們對大海的憧憬之情。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課文通過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的順序進行敘述,使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敘述的方法。二、說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3.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4.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寫具體。三、說教學重難點1.弄清本文的敘述順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海濱和小城各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及其特點,從中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重點)2.理解本課是從海濱和小城兩個方面來介紹海濱小城的景色的,學習這種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難點)
一、說教材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暢的筆觸,勾畫出甜美純凈的兒童世界。頑強活潑而且具有豐富細膩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電交作、風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兒時,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馳騁起來。他把未冒出地面得花兒想象成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們,在墻角旮旯冒出來的零星小花是犯錯誤被罰站的小孩兒,大雨來時,花兒們便衣著鮮艷地沖出學校度假了,而花兒們這么急切地生長是因為要回家找它們的媽媽。作者巧妙地從孩子的眼中敘出花兒們的活潑、可愛、美麗、向上,充滿了兒童情趣。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讀出花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勇敢堅強、活潑向上、童真童趣。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二、說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豐富細膩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表達、想象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
(二)創(chuàng)設情境,初讀感知 上課伊始,我和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回憶過除夕的情景,調(diào)動學生快樂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圖片,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讓孩子們除夕的快樂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凄慘形成鮮明的對比,激起孩子們迫切想了解這個小女孩的強烈欲望,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來,我讓孩子們靜靜地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畫,伴著哀傷的音樂,體會著畫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個班里都會回蕩著悲傷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為下面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然后,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初讀課文,暢談感受。孩子們可能會說:她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貧窮的孩子、美麗的孩子,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孤獨的孩子……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在孩子們談感受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來和學生產(chǎn)生情感的溝通,老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不要給予是非評價,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去不斷地印證自已的感受。
一、說教材《美麗的小興安嶺》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組里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共有六個自然段,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景和豐富物產(chǎn),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yōu)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二、說學情在上本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過一篇與本課在結構、內(nèi)容上極其相似的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再加上課文里對小興安嶺美麗景色的描寫,更能使學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麗因而在學習本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運用以前所掌握的“抓住重點詞句,多讀多想,讀通課文”的讀書方法自主地投入學習過程。
(5)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xù)工作了69個小時。 2.課文的2—4段中很多語句,將白求恩的工作情況和當時緊張的戰(zhàn)斗形勢結合著描寫,用環(huán)境的危險來襯托她的高尚品質。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針對文本的這個特點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抓住關鍵句中的關鍵詞語,然后共同交流,最后再進行朗讀的方法來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術臺當成陣地,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做手術的經(jīng)過,感受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國際主義精神。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四)引導爭論,再次感悟出示第三段,生讀后,師針對客人提問,白求恩是不是客人,為什么他說自己不是客人,不是客人那是什么呢?請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總結出白求恩把手術臺當成陣地,在上面堅守了三天三夜,這是多么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呀!通過之前對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句話抽絲剝繭般的學習,從理解該句話的意思到他對工作極端認真,再到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國際主義精神。本課最難理解的難點也被突破了,學生從這句簡單的手術臺就是陣地深深地體會到白求恩高尚的品質。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chuàng)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鑒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fā)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本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對文言文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能夠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感悟語言的藝術魅力,體會古文的韻味。運用啟發(fā)引導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學法】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jīng)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jīng)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xiàn)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