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數的倒數等于它本身的數是()A.1 B. C.±1 D.04. 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任何數的絕對值一定是非負數; B.一個負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C.一個正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 D.一個數不是正數就是負數;5. 有理數a、b、c在數軸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a>b>0>c B.b>0>a>cC.b<a<0< D.a<b<c<06.兩個有理數的和是正數,積是負數,則這兩個有理數( )A.都是正數; B.都是負數; C.一正一負,且正數的絕對值較大; D.一正一負,且負數的絕對值較大。7.若│a│=8,│b│=5,且a + b>0,那么a-b的值是( )A.3或13 B.13或-13 C.3或-3 D.-3或-138. 大于-1999而小于2000的所有整數的和是()A.-1999 B.-1998 C.1999 D.20009. 當n為正整數時, 的值是()
1、如圖,OA、OB是兩條射線,C是OA上一點,D、E是OB上兩點,則圖中共有 條錢段、它們分別是 ;圖中共有 射線,它們分別是 。2、如果線段AB=5cm,BC=3cm,那么A、C兩點間的距離是 3、(1)用度、分、秒表示48.26° (2)用度表示37°28′24″ 4、從3點到5點30分,時鐘的時針轉過了 度。5、一輪船航行到B處測得小島A的方向為北偏西30°,則從A處觀測此B處的方向為( ) A. 南偏東30° B. 東偏北30° C. 南偏東60° D. 東偏北60°6、已知,OA⊥OC,∠AOB∶∠AOC=2∶3,則∠BOC的度數為( )A. 30° B. 150° C. 30°或150° D. 不同于上述答案7、如圖,AO⊥OB,直線CD過點O,且∠BOD=130°,求∠AOD的大小。8、已知:如圖,B、C兩點把線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點,CD=6,求:線段MC的長。9、平面上有n個點(n≥2)且任意三個點不在同一直線上,經過每兩個點畫一條直線,一共可以畫多少條直線?遷移:某足球比賽中有20個球隊進行單循環(huán)比賽(每兩隊之間必須比賽一場),那么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
一、教學目標:1、會辨認基本幾何體(直棱柱、圓柱、圓錐、球等)2、了解直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立體模型;3、能想象基本幾何體的截面形狀;4、會畫基本幾何體的三視圖,會判斷簡單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三視圖描述幾何體或實物原型;5、能從豐富的現實背景中抽象出空間幾何體和基本平面圖形,進一步認識點、線、面。6、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發(fā)展思維能力,加深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7、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初步形成對數學整體性的認識。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一些基本的幾何體,并能描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征。教學難點:是描述幾何體的特征,對幾何體進行分類。二、設疑自探1、梳理本章知識(一)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圖形?舉例說明.(二)你喜歡哪些幾何體?舉出一個生活中的物體,使它盡可能地包含不同的幾何體.(三)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棱柱的特征?(直棱柱)
一天,王村的小明奶奶提著一籃子土豆去換蘋果,雙方商定的結果是:1千克土豆換0.5千克蘋果.當稱完帶籃子的土豆重量后,攤主對小明奶奶說:“別稱籃子的重量了,稱蘋果時也帶籃子稱,這樣既省事又互不吃虧.”你認為攤主的話有道理嗎?請你用所學的有關數學知識加以判定.解析:要看攤主說得有沒有道理,只要按稱籃子和不稱籃子兩種方式分別求出所得蘋果的重量,比較即可.解:設土豆重a千克,籃子重b千克,則應換蘋果0.5a千克.若不稱籃子,則實換蘋果為0.5a+0.5b-b=(0.5a-0.5b)千克,很明顯小明奶奶少得蘋果0.5b千克.所以攤主說得沒有道理,這樣做小明奶奶吃虧了.方法總結: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讀懂題意,找到所求的量之間的關系.三、板書設計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節(jié)課從實際問題入手,引出合并同類項的概念.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歸納出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通過例題教學、練習等方式鞏固相關知識.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本節(jié)課采取了開門見山的切入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上,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思考、探究、實踐”的過程。在總結出同類項定義后,沒有按通常的做法,即直接分析定義中的兩個條件,強調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而是通過一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問題中體會定義中的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使他們先有較強烈的感性認識,而后,分析定義中的兩個條件,這樣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更牢固的印象.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數學不應只強調抽象、嚴謹,這樣不但會更顯數學教學的枯燥,而且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畏難情緒,甚至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還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yǎng)。如:學習同類項的概念時,當把字母順序進行改變后,部分學生就認為不是同類項。
說教材本文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一篇幽默風趣的演講稿。文章介紹了王選先生一生的重要抉擇和貢獻,并將自己的一生的抉擇與祖國的發(fā)展密切結合起來。說學情學生對王選先生有一定的了解,在介紹他一生重要抉擇時學生更容易理解王選先生愛崗敬業(yè),勤奮工作的精神并深受鼓舞。教學目標1、識記王選極其重大貢獻2、識記課文主要詞語3、通讀全文,了解王選一生中經歷的幾次重大選擇。4、學習王選先生專注于科研、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重點王選一生中經歷的幾次重大選擇教學難點從這幾次選擇中分析王選先生的精神教學方法研讀法、討論法
1.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可真長??!胡蘿卜先生繼續(xù)走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學生發(fā)揮想象,預測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 2.自讀課文第4-8自然段,看看與你們自己的預測一樣不一樣吧!學生自己讀故事,發(fā)現自己的預測和文本內容不一樣時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1)出示關鍵句:線實在太短了,他的風箏只能飛過屋頂。根據課文內容,預測接下來的故事發(fā)展。(2)出示關鍵句:鳥太太正在找繩子晾小鳥的尿布。根據插圖中鳥太太遇見胡蘿卜先生驚喜的神態(tài),預測接下來的故事發(fā)展。 3.文章寫完了嗎?為什么?(結尾的省略號就告訴我們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 既然沒有結束,我們就來續(xù)編故事吧!可以結合上面的男孩的語言、動作續(xù)編故事,也可以有自己新奇的想法。大家之前預測的故事發(fā)展只要合乎情理也可以繼續(xù)預測。
一、說教材《白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悠遠的意韻。因此教學本文除了帶領學生學會生字詞并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的內涵,從而感受白鷺的美,感受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美。二、說目標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鑒于《將相和》這篇課文的脈絡和主題都很清晰,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應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边@一理論,我決定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與能力:認識16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過程與方法:通過用小標題概括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并理解故事情節(jié);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與探索,幫助學生理清三個故事間的聯(lián)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通過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轉變過程,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品悟“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為跳板,了解中國的“和”文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放在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且體會到“和”的意義。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本單元是說明文單元,我認為教材編者的目的是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從而呼喚我們人類關注動物世界的生存狀態(tài),激發(fā)我們人類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端墒蟆肥欠▏骷?、博物學家布封寫的一篇科學小品文??茖W小品文,它是說明文的一種,它與其他說明文不同之處,是采用某些文學的表現手法來說明事物?!端墒蟆愤@篇課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習性的特點,采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所以這是一篇學生喜歡讀的介紹小動物的文章。2.教學目標:鑒于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知識目標:1.認識生字。2.能用“先……再……然后”造句。能力目標: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目標: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
三、 說教法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借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傳授知識的。所以我側重以下幾個方面來教的:1.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找出說明文在結構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規(guī)律,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2.抓住文中的語言,了解說明事物的方法。課文第一自然段為了講清楚太陽的三個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數字來說明,給學生的感覺一目了然。但是為什么要引用傳說,就是為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這樣教學既使學生了解了學法,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課文,又學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3.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制作了課件,變抽象為具體,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一、說教材《搭石》這篇課文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搭石不穩(wěn),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xié)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fā)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并借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 ?.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檢查生字讀音?! 、賲⒉睿?cēncī)芭蕉(b?。┮陆螅?jīn)嫵媚(wǔ) ?、凇氨 笔且粋€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個讀音,一個讀bo,當“迫近、靠近”講,組詞是日薄西山;還有的當“輕微、少”、“不強壯”、“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組詞是“廣種薄收”、“單薄”、“輕薄”、“厚古薄今”等;一個讀bo,組詞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還有一個讀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濃、不肥沃等意思。課文中 ?。?)指導易混淆的字?! 坝摹笔前氚鼑Y構,外面是“山”,里面是兩個“幺”。 “案”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氨 币c“簿”相互比較,可以通過組詞的形式來辨析,“薄”組詞是“薄餅”,“簿”組詞是練習簿?! 昂保鹤笥医Y構,與“米”有關,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狀態(tài)。
二、說教學目標 此詩的教學目的是: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fā)學生處處想象,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⒄f教學方法 (一)、研究題意,自讀自學 1.出示課題。啟發(fā)學生從課題確定這首詩所寫的時間、地點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師隨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月亮、星星、山巒、寺廟;此時,只簡畫一座寺廟,沒有樓;為了顯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橫一筆云。同時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釋義?! 井嫼喒P畫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教給學生據文想象的方法,為理解詩意奠定基礎。為了充分運用課文插圖,板畫構圖力求與插圖相仿?!俊 ?.讓學生觀察板畫,再觀賞插圖,然后要求他們用一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感覺。教師在學生提出的詞中選取“高”,并板書。告訴學生: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自己夜宿山寺的親身感受;全詩四行詩句,都是圍繞著“高”來寫的。
1、能夠聽懂、會說:Can you ……?Yes, I can./No, I can’t, but I’d like to have a try!并能在情景中運用。2、能夠完成Task time中的任務。教學重、難點:重點:Can you ……? Yes, I can./No, I can’t.難點:I’d like to have a try. 以及在實際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對話。課前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動作詞卡教學過程:1、 熱身(1) 放歌謠,學生邊說邊做相應的動作。(2) 將動詞編入歌謠,有節(jié)奏地說唱。2、 預習(1) 聽數字,報詞組。(2) 做“少了什么?”游戲。(3) 學生拼讀四會詞組并仿寫。3、 新授Let’s try(1)教師向學生展示掛圖,放錄音,學生用彩筆連線,完成練習。錄音內容如下:①Boy: I can make the bed. I can do the dishes. And I can empty the trash.②Girl: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I can wash the clothes.Listen and link. Who are they?(2)教師檢查并指導學生完成連線。(3)師生、生生問答操練: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Let’s talk(1)教師放錄音,學生跟讀。注意“but I’d like to have a try!”的發(fā)音和意思。(2)學生四人小組進行對話操練,然后上臺表演對話。(3)請若干女生上臺,做連鎖問答游戲。
(3) 聽錄音,跟讀。(4) 同桌之間,進行對話替換操練,然后先幾組在班上說一說。(5) 聽Let’s check.教師放錄音。錄音原文如下:Is there a lake in the nature Park?No, there is a river. The water is very clean.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your village?No, there aren’t. There are only small houses.Is there a forest near your village? Yes, there is.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trees. Are there any bridges over the river? Yes, there are two bridges.鞏固延伸:做配套練習;做“你猜我答”游戲;做Task time任務第六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與要求:1、 能夠聽說讀寫本課句型及單詞。2、 能用“There be…”句型介紹山村并描述其特征。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句型的書寫難點:單詞的復數。課前準備:詞卡、錄音機、錄音帶教學過程:1、 熱身(1) 日??谡Z練習。(2) 放錄音,讓學生跟著錄音說唱。2、 預習做“拼單詞”游戲。3、 新授Read and write(1) 看圖,說:There are two pictures. What’s in the pictures? Listen.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邊閱讀。(2) 學生就不懂的地方提問,教師解答。(3) 放錄音,然后指導學生完成練習。(4) 指導學生書寫四會句子。
1、 熱身日??谡Z練習。2、 預習引導學生使用第四課時學過的單詞和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I often do my homework .并結合周末活動的照片復習四會單詞和詞組,為本課時對話的學習做好準備。3、 新課呈現Let’s try (1)在預習部分操練新詞組之后,教師可詢問學生的周末安排,然后出示本課時Let’s try部分的掛圖,讓學生根據掛圖說一說這些人物的周末活動,將聽與說相結合,適當減緩Let’s try 聽力練習的難度。聽錄音,完成聽音圈圖的練習。Let’s talk (1)在部分聽覺感知新句型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看掛圖聽錄音。(2)跟讀對話。Pair work 朗讀對話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同桌之間結對交流。Let’s check 播放錄音,讓學生按照錄音內容做練習。第六課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B Read and write Group work C Task time教學目標:能聽懂、會說:并能在情景中運用。
教讀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2)兩人小組用該句型編一小段對話進行操練,同時也可引導學生用該句型編一小段對話進行操練,同時也可引導學生用fruit and drink替換food.(3)聽錄音,讓學生跟讀對話。學生可用不同的食物單詞做替換回答問句。Pair work讓學生拿出已發(fā)的調查表格,用所學句型對不同學生進行調查,并要求對方陳述原因。先組內匯報,再向全班匯報,匯報時要說出:I like …… Mike likes…… We like……教師看哪一小組表現好,適當給予獎勵。Task time請學生拿出第一課時所做的謎語卡片,向全班展示。鞏固延伸:做配套練習,讀對話給家長聽,熟記單詞第六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與要求:1、能夠聽、說、讀、寫本課時四會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I like apples. They’re sweet. I don’t like grapes. They’re sour.并能在情景中正確運用。能夠在Group work中使用該句型完成調查。2、能夠理解情景對話的含義并完成句子填空。3、能夠理解Pronunciation中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則,讀出相關的單詞。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淵明怎樣的讀書態(tài)度,請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明確:態(tài)度: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讀書要訣在于“會意”。含義:第一,虛心,書不一定都能讀懂;第二,讀書方法:不固執(zhí)一點,而要了解大意。5.《不求甚解》一文是駁論文還是立論文?又是如何駁或者立的?談一談你的理解。明確:駁論文。駁的是“論點”,先全面闡述“不求甚解”的含義,進而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從而表明自己的觀點;又從“會意”角度,列舉古人讀書的例子,并闡明自己的正確論點: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為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最后又強調了“書必須反復讀”的主張。這樣通過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從而駁倒敵論。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淵明怎樣的讀書態(tài)度,請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明確:態(tài)度: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讀書要訣在于“會意”。含義:第一,虛心,書不一定都能讀懂;第二,讀書方法:不固執(zhí)一點,而要了解大意。5.《不求甚解》一文是駁論文還是立論文?又是如何駁或者立的?談一談你的理解。明確:駁論文。駁的是“論點”,先全面闡述“不求甚解”的含義,進而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從而表明自己的觀點;又從“會意”角度,列舉古人讀書的例子,并闡明自己的正確論點: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為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最后又強調了“書必須反復讀”的主張。這樣通過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從而駁倒敵論。
PPT全稱是PowerPoint,LFPPT為你提供免費PPT模板下載資源。讓你10秒輕松搞定幻燈片制作,打造?顏值的豐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