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fā)了贊美之情;《望天門山》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疤扉T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钡谝痪渲饕葘懮剑扉T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二、說教學目標1.理解詞義句意,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說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重點)2.引導學生理解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難點)
一、說教材《夜書所見》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4.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三、說教學重難點1.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重點)2.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難點)
指名學生交流:你選擇了是哪個自然段。出示段落(1)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你感受到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勇敢、負責)從文中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還有同學想說嗎?師:從“挺著脖兒、立刻警戒、挺著身兒、咕咕地警告”這些詞語我們體會到了勇敢、負責、辛苦的雞媽媽?,F(xiàn)在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還有哪些情況它立刻警戒起來。(教師口述情境,學生試著說這些詞語。)小結:這只母雞,不論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多么負責、勇敢呀!一齊讀。
【教學設想】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天窗給鄉(xiāng)下小朋友們帶來的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2.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fā)學生通過“窗戶”看世界的情趣。【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1.每棟房子都離不開——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國南方農村,窗是怎樣的呢?出示課文1—3自然段。(1)讀讀這三段話,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天窗?人們在屋頂上開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這樣一扇簡陋的,只能透進些許光亮的天窗卻是著名作家茅盾(板書:茅盾)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于是,他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散文——天窗。(3)板書課題:天窗(4)齊讀課題2.簡介茅盾3.天窗為何讓茅盾魂牽夢縈?它的魅力在哪里?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3.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教學理念】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2.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能力,了解納米的有關知識和應用前景。3.激發(fā)科學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勇于大膽想象的科學精神?!窘虒W流程】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板書課題)。2.以前聽說過“納米技術”嗎?你了解納米技術嗎?是怎么了解到的?預設:我通過預習課文了解到“納米技術”就是研究小小物質新奇特性的一門學問。預設:我是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什么是納米,什么是納米技術的。二、通讀課文,了解大意。1.檢查課文朗讀。出示課文中的科技術語和句子。先組內相互聽讀糾正,然后全班交流。詞語:除臭技術納米緩釋技術長度單位納米涂層碳納米管納米吸波材料探測雷達波。句子:納米技術就是研究并利用這些特性造福于人類的一門新學問。2.自由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3.自學了課文后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一、朗讀詩歌,各種形式朗讀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以小組合作讀,自讀,賽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2.小組賽讀,男女同學賽讀。3.小組交流:通過朗讀這首詩,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詩,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二、品讀詩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讀詩歌,并邊讀邊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什么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體會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組內討論交流。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白樺》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xiàn)也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tài)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形成過程必須具備的條件。2.并從這塊琥珀推想出這個故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1.你們見過琥珀嗎?如果見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2.我們先來欣賞幾件美麗珍貴的琥珀藝術品。出示圖片。3.最后一幅圖為書上的琥珀圖片: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呢?誰想說一說?作者也向我們介紹了這塊琥珀的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樣描述的。讓我們來看課文吧。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以理解。3.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
教學目標1.認識“浙簇”7個生字,會寫“浙羅”15個生字。正確讀寫“一簇杜鵑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3.理解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4.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重點難點1.學習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2.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教學準備教師搜集有關表現(xiàn)祖國大好山河的風景圖、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做成ppt課件。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讀課文、認生字、標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現(xiàn)場用展示臺予以展示呈現(xiàn)。
(二)提問:夜校的學習條件怎樣?雨來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默讀第二段。指導朗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庇懻摱我夂托祟}。(段意:雨來上夜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小標題:“雨來上夜校。”)(三)學習第三段。默讀課文,提問:這段主要說了幾層意思?學生默讀課文,小組交流,展示如下:(兩層意思:第一層從“有一天”至“只從街上傳來一兩聲狗叫”,主要寫鬼子開始掃蕩了;第二層從“第二天”至這段結束,主要寫雨來為掩護交通員李大叔,被鬼子捆綁起來了。)指導朗讀第二層。重點朗讀:“他抬頭一看,是李大叔?!薄斑?!這是什么時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別的院里去,對誰也不許說?!庇懻摱我夂托祟}。段意:(雨來為掩護交通員李大叔,被鬼子捆綁起來了。)(小標題:“雨來掩護李大叔”。)
學生總結得出:只有乘法和除法,都是按從左往右進行計算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師的“導”起著關鍵的作用,多媒體的展示也為學生的比較、分析、歸納出四則運算的方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分散了教學的難度,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接著小結方法,教師:像我們以后遇到這樣的加減法計算或乘除法計算的時候,應怎么樣計算呢?得出并板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3、鞏固練習教師課件出示: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上臺板演,并說說解題的方法和計算步驟,4、回顧與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的?又有什么收獲?七、板書設計: 72-44+85 72+85-44 987÷3×6 6÷3×987 987×6÷3 =28+85 =157-44 =329×6 =2×987 =5922÷3 =113 =113 =1974 =1974 =1974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說教學目標 1.讀準多音字“曲”,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江南春》。 3.能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讀懂詩歌大意。 4.能說出《浪淘沙》是怎樣寫出黃河的雄偉氣勢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寫出了江南春天的特點的。 6.結合詩句,初步感受古詩中的對偶句。 三、說教學重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江南春》;能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寫法;結合詩句,初步感受古詩中的對偶句。2.能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寫法;結合詩句,初步感受古詩中的對偶句。3.想象詩歌描繪的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景色,體會詩人的情感。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入詩境——想象畫面解詩意——吟誦詩詞品情感”的教學方法,注重圖文結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誦。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以讀為本”的理念,讓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說教材《浪淘沙》是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首古詩,這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詩開篇與眾多的黃河詩一樣,著力描寫九曲黃河大浪淘沙之勢。緊接著著張騫窮河源遇牛郎、織女的典故,再把“黃河之水天上來”更形象化。在王之渙、李白之外,另辟一條境界,增添了一層奇妙的神話色彩。全詩立意新穎,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現(xiàn)了詩人奮發(fā)有力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二、說學情學生在經過了五年的語文學習后,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了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情趣盎然,緊接著把學生帶進新課,點擊課件出示配景詩《江南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接著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每一上新課之前,我都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讓學生嘗試說說,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知道什么?根據學生所說的和所提的,老師歸納總結出有價值的內容和問題,以便在學習古詩中深入滲透探究解決問題。(二)知詩人,介紹寫作背景讓學生把課前收集到的資料對詩人進行簡介及介紹寫作背景。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其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又為理解古詩內容做好了準備,同時幫助其獲取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的品質。
師:巨人看見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大聲叱責。請把巨人叱責的話找出來讀一讀。(生邊讀邊畫出巨人叱責孩子們的語句,文中主要有三句)師:讀一讀這三句話,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是什么樣子的?生:巨人說:“你們在這兒干什么?”這時他可能瞪著眼睛,臉上通紅通紅的,雙手叉著腰,心里想:這是我的花園!你們這些小家伙隨便進來,真討厭!生:巨人說:“我自己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边@時候,比他剛回來時更煩,樣子更兇。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獨地度過了漫長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這些小家伙又來了!這時,他可能攥著拳頭,唾沫飛出老遠。生:“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許任何人在里面玩?!本奕诵睦锟赡芟耄@是我的地方,我已經說了不讓你們進來,你還敢進來!巨人說不定已經邁開大步準備去教訓這個小男孩。
師:是呀。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研究了大量恐龍與鳥類化石之后,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但相關化石一直沒有找到。直到20世紀末期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段落齊讀。師:(投影出示再讀)你讀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化石是首次發(fā)現(xiàn),是在遼西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師: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生:高興到了極點,就要發(fā)狂了。師:研究者們?yōu)槭裁磿绱说馗吲d?(設計意圖:由點帶面,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感受科學家的艱辛與執(zhí)著。)
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擴、荷”等4個字,會寫“擴、范”等9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清靜、淺藍、擴大、范圍、努力”等詞語。2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課文,在腦海里構建“海上日出”美景。3.讀句子,抓住詞語,通過圖文結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4.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的方法,訓練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的能力。教學重點1.通過閱讀,感悟海上日出的動靜相宜的描寫方法。2.體會作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和擬人手法的運用。3.抓住關鍵詞句,感受日出的壯麗景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隨文入境、以境促讀,以情怡景。教學難點1.學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3.體會日出的變化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的方法。
一、說教材 《盼》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地第二篇課文,作者是當代女作家鐵凝。課文主要講地是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從那以后,“我”每天總是盼著下雨。一天放學后,終于掉了雨點兒,“我”想出各種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沒有實現(xiàn)。第二天早晨,“我”背著書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點兒。“我”興奮地跑回家讓媽媽幫“我”穿上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地雨滴讓“我”欣喜不已。課文用生動、準確地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想要穿上雨衣地“我”對雨天地渴盼、穿著雨衣在在街上行走地快樂。課文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美好地童年生活畫面,文中“我”心底地渴盼更能觸動孩子們地心靈。同時,文中運用地多種描寫方法也能讓學生在習作上受到啟發(fā)。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會寫“雨衣、袖筒、斗篷”等 詞語。 2.能把握課文內容,知道文章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地。
用扇子扇風乘涼→空調乘涼問題:你能發(fā)現(xiàn)洗衣機,電梯,空調等產品的誕生,幫助人們解決了什么問題嗎?小調查。問一問家人,他們小時候用的物品,哪些現(xiàn)在已經不生產了?哪些物品是過去沒有,而現(xiàn)在有的,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哪些舒適和便利?(三)想一想:從人們的生活需要出發(fā),我們還可以改善和發(fā)明哪些產品?我的設想:【設計理念】通過這些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實踐中懂得了工業(yè)生產的目的。我們應當倍加珍惜工業(yè)生產者的勞動成果?;顒尤簭摹爸袊圃臁钡健爸袊鴦?chuàng)造”看一看,查一查,說一說。1.觀察各種商品,能否看到“中國制造”的商品。2.查一查:說說你了解的“中國創(chuàng)造”。3.區(qū)別一下:“中國制造”與“中國創(chuàng)造”。4.查找在世界上有影響的“中國創(chuàng)造”。
學生參考教材第31頁我們能做得更好的四個方面,結合自己曾經的經驗,小組討論交流,我們盡自己所能,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讓父母少為我們操心,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板書:盡自己所能能做得更好的事情。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盡自己所能,在生活中做得更好,讓父母少為我們操心。環(huán)節(jié)三:課堂小結,內化提升學生談一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相機引導。設計意圖:梳理總結,體驗收獲與成功的喜悅,內化提升學生的認識與情感。環(huán)節(jié)四: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生活中,把能夠做得更好的設想變成實際行動。設計意圖:將課堂所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實行為實踐。六、板書設計為了突出重點,讓學生整體上感知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我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設計板書:在黑板中上方的中間位置是課題《少讓父母為我們操心》,下面是:管好自己就是為父母分擔,多為父母著想,盡自己所能能做得更好的事情。
①看,好幾張都是關于汽車尾氣的圖片。那一輛普通轎車會排放多少溫室氣體呢?②小結:同學們,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大量制造二氧化碳,帶來全球變暖,最終給我們人類帶來傷害。預設(2):工廠廢氣小結:工廠生產我們所需物品的同時,也在制造溫室氣體,使得全球變暖。預設(3):燃燒垃圾、燃燒秸稈預設(4):空調外機等電器①學生介紹②你們想過嗎?空調這些家電在投入使用的時候就會間接產生溫室氣體。③小結:人類的很多活動都在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預設(5):過度砍伐①這張?zhí)厥獾膱D片,是誰收集的?你是怎么想的?②小結:大量砍伐森林減少了對溫室氣體的吸收。我們來看看全球森林面積的現(xiàn)狀。③同學們,看了介紹,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3. 小結:“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人為因素已成為自20 世紀中期以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