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 示例1:“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薄榜W”字形象地寫出了大陸漂移的樣子,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易懂。示例2:“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边\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南極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極洲在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重要位置。 示例3:“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边\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同體積被壓扁的沙子比普通沙子重得多的特點?!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三個層次的語言賞析,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學習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為今后的說明文寫作夯實基礎。四、總結(jié)拓展,激發(fā)思維所選的兩篇課文就同一對象——恐龍從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jié)論。文章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選擇下面兩個探討任務之一課外完成。
(3)推薦男女生代表各一位在全班進行演講展示。 (4)圍繞“講”和“演”兩方面的技巧,點評演講效果。(生開展演講活動,師指導)【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集中梳理演講技巧,并設計演講技巧進行演講展示,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逐步運用于具體的演講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五、總結(jié)存儲1.教師總結(jié)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面對世界政治格局劇變的局面,以戰(zhàn)略家的視野指出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與價值,用詩歌般的語言闡述了奧林匹克平和自信的內(nèi)涵,提出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教育,是面向大眾,是促進和平、公平、公正。他激情澎湃地暢想美好前景,確信奧林匹克精神必將如陽光般普照大地。整篇演講詞站位高、格局廣,語言莊重、典雅,值得我們用心體會。2.布置作業(yè)學校即將舉行春季運動會,如果你被邀請在運動會的開幕式上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你將如何演講?結(jié)合你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的理解,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講詞,并適當設計一些演講技巧。
【設計意圖】從詩意的語言入手,引導學生關注句式節(jié)奏、抒情性、敘事性、哲理性,品析語言,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作者對麗江的熱愛、贊美之情,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隱含的思想。五、總結(jié)存儲1.教師總結(jié)作者虛構(gòu)一個旅游者兼講述者——“一滴水”,用它形成時空線索,串聯(lián)起麗江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并著力表現(xiàn)景物背后的麗江的人文精神,來抒發(fā)作者對麗江古城與自然美妙融合的贊美之情,對麗江的醇美、和諧、沉靜的贊美之情,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明和諧交融的贊美之情,對自然萬物的熱愛和生命平等的意識。詩意的語言中,有強烈的抒情,有厚重的歷史感,有深邃的哲思。這“一滴水”折射出的,是阿來的思想、靈魂。2.布置作業(yè)(1)模仿本文的寫法,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隨筆,選擇一個恰當?shù)囊暯牵缭綍r空,全面多角度展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2)課外閱讀阿來的《大地的階梯》,體會融景物、歷史、感悟、思考于一體的游記風格。
預設 第一組:(1)語言精準又生動形象,首先用長句總寫各拉丹冬的變化多端,然后接連用短句,簡筆勾勒各拉丹冬巍峨高大、棱角分明的特點,張弛有度,富有音樂美感。(2)用語精簡而準確,形象性強,短促的句子節(jié)奏,很好地表現(xiàn)出冰體形狀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最后部分節(jié)奏放緩,形成一種張弛有度的音樂美,讓句子又融入段落主體比較舒緩的節(jié)奏中去。第二組:(1)將自己的身體不適比喻為“小震”“大地震”,描寫自己由于病痛而行動遲緩的“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幽默之中,透露出作者樂觀、堅強的精神和對探險事業(yè)的熱愛。 (2)用“分外利落”形容自己拍攝冰山時跌倒骨裂的情景,好似沒有痛苦一般。這幽默調(diào)侃之中,透露出作者樂觀、堅強的精神。第三組:(1)“眩暈”原指一種癥狀,感覺到自己或周圍的東西旋轉(zhuǎn),這里指“浩浩蒼蒼”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該看什么;“賣弄”原指有意顯示、炫耀,含貶義,這里指大自然的無窮創(chuàng)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乙]愛是人世間最完美的一種情感,愛就像一縷冬日里的陽光,能讓饑寒交迫的人感到溫暖;愛就像一泓沙漠中的清泉,能使瀕臨絕境的人看到希望;愛就像一盞黑暗中的路燈,能讓迷惘的人找到方向。我們要讓愛永駐心中,哪怕只是對父母的一句“我愛你們”、對朋友的一句“加油”、對摔倒老人的一次伸手。多一份行動,多一份傳遞,多一種信念,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他人,回報社會,讓愛的種子飛得更遠更廣,永遠地扎根于人們的心中?。ㄉ涣饔懻摚╊A設 乙結(jié)尾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更加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尤其是排比句的運用,使得句式整齊、有氣勢,情感表達有感染力。另外,結(jié)尾段不斷重申觀點,也起到了加深聽眾印象的效果。師:除了運用修辭手法之外,根據(jù)演講稿的特點,我們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錘煉語言來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呢?(生結(jié)合演講稿的特點,討論交流)預設 (1)運用一些口語、大眾化的語言,拉近與聽眾的距離。(2)多用短句,少用結(jié)構(gòu)復雜的長句,使語意清晰,簡短易懂。
預設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反送別詩傷感悲戚的格調(diào),體現(xiàn)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表明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此句蘊含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為遠隔千里的朋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名句。設問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的“蒸”和“撼”換成“滋”和“搖”好不好?為什么?預設 不好?!罢簟笔钦趄v的意思,形象地描繪了洞庭湖霧氣蒸騰、湖面浩渺的畫面;“撼”是搖撼的意思,描繪出了洞庭湖波濤洶涌似要撼動岳陽城的雄偉壯闊的景象,且“撼”還能傳達出詩人面對湖水時心胸似乎也被震蕩,從而想要建功立業(yè)的主觀感受。如果換成“滋”和“搖”則顯得境界小、力度弱,沒有這樣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驹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問題引領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品味詩歌中的名句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感受古人煉字的智慧,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情感和藝術手法。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委宣布比賽規(guī)則和評分細則,為下面比賽活動中,學生學會欣賞和評價演講打下基礎。三、八仙過海賽一賽(主持人組織演講比賽)演講比賽的程序:1.各組參賽同學抽簽,確定演講順序。2.參加比賽的同學按照順序進行演講,每位選手演講完畢,評委現(xiàn)場打分。3.評委根據(jù)評分細則評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記分員核算出選手的平均分,并由主持人公布最后得分。4.每位參賽者演講結(jié)束,評委和教師進行簡要點評。5.第二輪由每組得分最高的選手進行即興演講拉票,決出班級前三名。6.主持人宣布比賽結(jié)果。7.活動結(jié)束?!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演講比賽和評價兩個活動的交互進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演講技巧的具體運用方法,從而提高演講能力。在整個演講活動中,學生組織活動和實施活動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和發(fā)揮。四、尺短寸長評一評1.精彩的演講結(jié)束了,在這次演講比賽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講有哪些?請說明理由。(生自由發(fā)言,對演講活動進行總結(jié)評價)2.在這次精彩的演講比賽中,大家有哪些收獲?請結(jié)合活動過程具體來談。
片段三: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黃傳惕《故宮博物院》 (1)找出三個片段中關于說明順序的標志性詞語。預設 片段一:立春過后、再過兩個月、不久、于是轉(zhuǎn)入、到了秋天、準備迎接。片段二:首先、此外、還可以、也可以。片段三: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下面、周圍。(2)學生歸納結(jié)論。預設 正確使用標志性的詞語,能使對說明對象及內(nèi)容的介紹更清楚。(3)小組討論:以時間、空間或邏輯為序的說明語段,通常使用哪些標志性的詞語?預設 時間順序的說明語段一般要運用表示時間或先后的標志性詞語;空間順序的說明語段要運用表示方位的詞語,如“東、西、南、北、里、外、左、右”等;邏輯順序的說明語段可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詞語。
1.了解演講者的觀點,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內(nèi)涵。2.梳理演講者的思路,把握演講詞層層推進的結(jié)構(gòu)。 一、導入新課 1974年,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發(fā)現(xiàn)J粒子,開辟了人們認識微觀世界的新境界,并因此于197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位用中文在諾獎頒獎典禮上發(fā)表演講的科學家,引起了世界的轟動。請同學們閱讀下面這則材料,了解他取得這項偉大成就的經(jīng)歷。1974年以前,人們認為基本粒子都可以歸納為三種夸克。丁肇中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但他想進行實驗的想法卻遭到了幾乎所有國家大型實驗室的反對。最終,他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開展了實驗,經(jīng)過兩年多夜以繼日地實驗,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種未曾預料過的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而它來自第四夸克。他的發(fā)現(xiàn)推翻了過去認為世界只由三種夸克組成的理論,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被稱為“物理學的十一月革命”。丁肇中也因此項發(fā)現(xiàn)在197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說教學目標1.回憶值得細細回味的點點滴滴,回憶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2.和同學分享令人難忘的集體活動,舍不得的人,有特殊意義的物品,或者一兩個關于成長的故事。3.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閱讀、交流、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 4.回憶小學生活的美好時光,在寫一寫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fā)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5.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fā)師生情、同學情及學生對母校的感激之情。二、說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圍繞“難忘”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重點)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難點)三、說教法學法1.情境導入法由一首學生耳熟能詳?shù)男≡?,把他們引入一個故事的情境,既為課文學習、了解田老師的教學方法打下基礎,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愜意的教學情境,對于剛從暑假回到課堂的學生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明確:(1)并非指個子,隱含了永不褪色的親情,永遠割舍不了的鄉(xiāng)情。(2)老人內(nèi)心呼喊兒子,因兒子沒有回應而傷心;老人年老,被兒子遺忘,透出一種深深的失落感。(3)不僅是對吃棗而言,也是對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隱含的是對既往歲月、對傳統(tǒng)生活、對精神家園的感情。(4)“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進程中傳統(tǒng)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5)“巧克力”具有與“棗兒”相對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內(nèi)涵,它是現(xiàn)代生活的象征。走出去的人們,往往迷戀于外在世界,忘記了回家的路,但他們最終會回來的,喧囂之后是平靜,躁動之后是安寧。(6)道德、倫理、親情是每個人必須有的,但日益強勁的現(xiàn)代化浪潮卻不可阻擋地席卷著一切,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他們熟悉的生活。
【教學提示】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文最強音,宜在分組演讀后全班合讀,以收到震撼人心、擲地有聲的效果。2.思考:暴風雨來臨之前,烏云和大海有什么變化?明確:烏云:狂風卷集著烏云——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一堆堆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大海:泛起白沫的大海——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3.探究: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先后描繪了哪三個畫面?在這三個畫面中,海燕的表現(xiàn)有什么變化?明確: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畫面,海燕在這三幅畫面的典型環(huán)境中活動,其形象逐步完整、鮮明:第一幅,風卷云集,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第二幅,暴風雨迫近,海燕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第三幅,暴風雨即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
明確:舞臺說明為舞臺上屈原的動作、形象外貌做了一個必要的交代,為讀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鋪墊。我們可以看到舞臺上的屈原是一個堅持真理的愛國者,是一個受到奸佞殘酷迫害的形象。目標導學三:把握本文寫作特色1.文中作者將很多的事物賦予了其他的含義。請同學們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么手法?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談談戲劇的創(chuàng)造主旨。明確: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無形的長劍:象征堅定的信念。土偶木梗: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tǒng)治集團。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象征寄托靈魂的一方凈土。這是象征手法。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1)首領穩(wěn)穩(wěn)坐在馬上,笑一笑。明確:“穩(wěn)穩(wěn)”“笑一笑”,與“我”和牛的恐懼形成對比,襯托出首領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2)首領緩緩移下馬,拐著腿走到索前,舉手敲一敲那索。明確:溜索前首領下馬用手“敲一敲那索”,體現(xiàn)了他細心、認真、負責的性格特征。(3)(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跨上角框,首領吼一聲:“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明確:帶“我”溜索時提醒“我”不要看下面,體現(xiàn)了首領對他人的關愛。(4)猛聽得空中一聲呼哨,尖得直入腦髓,腰背顫一下?;厣韰s見首領早已飛到索頭,抽身躍下,拐著腿彈一彈,走到漢子們跟前。明確:首領打著尖細的呼哨,“飛到索頭”“抽身躍下”,最后一個溜索,這些行為都表現(xiàn)出首領非凡的身手、粗獷的為人、領袖的氣質(zhì)。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詩歌意象“詩是無聲畫”,詩要用形象說話。一般說來,詩歌寫作是由“靈感—尋象—尋言”這三個階段構(gòu)成的。獲得靈感,就是獲得一種詩美體驗;獲得詩美體驗之后,就要將詩美體驗轉(zhuǎn)化為詩歌意象。詩歌意象創(chuàng)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象征手法的運用。象征多用具體生動的形象來暗示某種生活、情緒和哲理,可以將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2.要善于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詩歌創(chuàng)作中,或是即事抒情,或是融情于景,或是托物言志,要盡力將情感形象化,避免單純地抒情。3.意象的組合。意象組合是用一個接一個的意象,按照一定的美學原則把它組合起來,形成一幅幅跳躍的畫面,使它們產(chǎn)生對比、襯托、聯(lián)想、暗示等作用,讓讀者通過一系列的意象組合去揣摩和領悟作者的意圖。
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目標:1.積累一些文言字詞。2.了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nèi)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chǎn)生的背景。3.背誦并默寫這兩篇短文。過程和方法目標: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2.把握兩文托物言志的寫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1.學習《陋室銘》,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2.學習《愛蓮說》,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教學重點: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欣賞兩文的語言之美,手法之美。教學難點:1.辨析《陋室銘》中結(jié)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的含義,及“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言外之意;理解類比手法的運用。2. 《愛蓮說》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質(zhì)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蓮之愛”與“菊之愛”?理解映襯手法的運用。教法學法:朗讀法 ,串講伐,合作探究法,練習法。
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的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魯迅說:“他的著作還有兩種缺點:一是嗤笑解剖學家,二是用人類道德于昆蟲界。”周作人說:“法布爾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我們讀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卑徒鹫f:“《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傳統(tǒng)文化玉蟬:蟬意喻人生蟬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來被視為純潔、清高、通靈的象征。玉蟬究其用途,大體可分為四種:一是佩蟬,是專門佩戴在人身上以作裝飾和避邪用,示高潔;一種為冠蟬,是作為飾物綴于帽子上的,表示高貴;一種是琀蟬,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復活;還有一種是鎮(zhèn)蟬,做鎮(zhèn)紙用的文房用品,多出現(xiàn)在明代以后,前三種蟬屬于高古玉,主要產(chǎn)生在商周至戰(zhàn)漢時期。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的文章,仿佛呼喚著我們?nèi)ふ掖禾?。我們到校園里找一找,也許能在操場邊發(fā)現(xiàn)剛探出頭的小草;我們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許能在天空中發(fā)現(xiàn)飄飄搖搖的風箏;打開課本,我們還會在課本插圖中發(fā)現(xiàn)春天的影子;讀著課文,我們會感覺自己就是那幾個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我們還能體會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fā)現(xiàn)春天的欣喜。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一年半的語文學習后,他們已經(jīng)能夠說一段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生活素材,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現(xiàn)在中國十分需要像法布爾的《昆蟲記》那樣的作品。——茅盾法布爾的天性與一個渺小的昆蟲有相同之處,青年的法布爾可能把自己看作昆蟲。在十分復雜、冷酷無情的大自然環(huán)境中,堅韌不拔地為個人與族類的生存而斗爭,這就是昆蟲的本性;而法布爾則為他的學術研究與文學理想,至死不屈地進行斗爭?!独ハx記》沒有一般文學作品、一般抒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態(tài),文風質(zhì)樸,別有風趣,自成一格,所以能夠成為傳世之作?!_大岡法布爾一生勤奮、博學,除精于昆蟲學研究之外,在植物學、數(shù)學、物理學及化學諸多領域也造詣頗深,而且具備古代史、古代神話、詩歌、音樂、繪畫、文學等多方面素養(yǎng)。讀《昆蟲記》時,不僅要了解昆蟲世界的奧秘,也應領悟到“法布爾精神”。法布爾精神高度概括為兩個字:求真。這位飽經(jīng)滄桑、追求不止的昆蟲學探索者,對待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與對待研究的驚人毅力足以贏得人們的崇高敬意?!?譯者)王光
1.藤野先生有這么多優(yōu)秀品質(zhì),對“我”如此關心,按理“我”應該留在仙臺繼續(xù)學醫(yī),可后來為什么改變了學醫(yī)的志向呢?明確:當看到日本學生的狂妄傲慢(匿名信事件),尤其看到中國國民的愚昧麻木的時候(看電影事件),“我”的思想受到了嚴重挫傷。醫(yī)術再高,只能醫(yī)病,不能醫(yī)治人心。要救中華民族,首先要救治國人的精神,喚醒國人愚昧、麻木的靈魂,而文學可以做到這一點。于是決定棄醫(yī)從文,改變志向。材料鏈接: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jīng)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后,我便覺得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