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看圖片或課件,回答理解性問題,并通過情景、動作等幫助學生理解hurry, ready 和oops的意義,可適當進行造句練習加以鞏固,并注意對兩個句型:“It’s time for ...”和“It’s time to ...”加以比較。聽錄音,然后跟讀、模仿。分角色朗讀和分角色表演。(三)趣味操練 (Practice)1.調查:設計一個調查表,然后調查五名學生或教師的作息時間,在四人小組中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新句型“It’s time to ...”來表述。2.Let’s check教師連續(xù)播放三次錄音。第一遍讓學生先聽錄音,第二遍勾出與錄音內容相符的一項,第三遍檢查并核對答案。教師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四)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1.做本單元B部分Let’s talk的活動手冊配套練習。2.將本課時對話讀給同伴、朋友或家長聽。3.用英語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1、Read and Write部分的課件及錄音。 2、Pronunciation部部分的錄音。 3、單詞卡片:sunny,warm,cold,snowy,cool,cold, cloudy, hot, rainy, windy。 【教學過程 】 (一)熱身、復習 (Warm-up/Revision) 出示單詞卡:warm,hot,cool,cold,rainy,snowy,windy,sunny,cloudy,學生集體朗讀。 請學生打開書P52,看記錄回答教師問題: 教師提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 請4位學生分別提問Harbin,Lhasa,Urumqi,Hongkong的天氣,大家回答。 請學生朗讀P51對話后的句子:It’s cool. 在本上認真書寫句子It’s cool. 教師要巡視檢查。 (二)呈現(xiàn)新課 (Presentation) A. Lead-in 請學生繼續(xù)看記錄,教師提問: Is it warm in Beijing? Is it snowy in Harbin? Is it cool in Shanghai? Is it windy in Lhasa? Is it cold in Urumqi? Is it hot in Hong Kong? 引導學生根據(jù)記錄用Yes, it is. 或No, it isn’t. 回答。 請學生用Is it…?分別猜一猜London,Sydney,Singapore,Moscow的天氣,教師前一天根據(jù)天氣預報情況用Yes, it is. 或No, it isn’t. 回答學生的提問。 請學生朗讀P51對話后的句子:Is it cold?并說出意思。 學生在本上規(guī)范書寫句子Is it cold?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標點是?。
教學參考時間:5分鐘(1)教師課前在教室里藏好一些動物和人物的圖片。(2)給全班學生一分鐘時間尋找。(3)請找到圖片的學生根據(jù)圖片上的人物或動物正在做的動作表演對話?;顒悠撸翰乱徊陆虒W參考時間:5分鐘(1)教師一只手拿一張圖片,另一只手用白紙遮住圖片,一邊慢慢抽動白紙,一邊問:What are the…s doing? 學生用They are…猜圖片中的內容。(2)猜對的學生上臺主持游戲。(3)教師也可以在白紙上剪幾個圓洞蓋在圖片上,慢慢移動白紙的位置讓學生猜白紙下面圖片的內容。(4)也可以分組利用詞卡做該游戲。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鞏固與擴展)活動八:練一練教學參考時間:5分鐘(1)活動手冊Ask and write. 讓學生看一看兩個表格,找規(guī)律做問答,然后再把表格中所缺單詞寫出來。(2)活動手冊Let’s find out.讓學生仔細觀察兩幅圖找出不同的地方,并用英語表達出來?;顒泳牛盒〗Y教學參考時間:1分鐘本課我們學習了如何詢問他、她、它們正在做什么What are they doing? 及回答:They are…5、板書
學生搜集中外重要節(jié)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生日所在的月份。教師準備相關節(jié)日及部分中外名人的圖片或音像資料片。教師課前準備Let’s find out2的配圖畫好春、夏、秋、冬四個方框。錄音:Listen and number。教學過程:Warm up (熱身)活動一復習單詞教學參考時間:3分鐘(1)教師播放Let’s chant部分的歌謠,學生聽一遍后跟唱。(2)出示帶有各個月份特征的單詞卡片。學生看圖說出單詞,并一起拼讀其縮寫形式。幫助學生在有節(jié)奏的說唱中鞏固記憶單詞,為在后面活動中學生能夠熟練應用作鋪墊?;顒佣?復習句子教學參考時間:5分鐘(1)師生同唱Let’s chant部分歌謠“When Is Your Birthday?”。(2)教師引導學生看歌謠下面的翻滾過山車的動畫,師生進行問答,如:When is the rabbit’s birthday? It’s in May. 等。教師示范后請學生進行Pair work,也可以展開競賽的形式進行“連鎖問答”。鞏固有關生日問答的語句,為Let’s find out1的活動做準備。
(1)呈現(xiàn)猴子圖片,初步接觸知識.教師在發(fā)指令時,加入 Touch your tail.當學生覺得茫然時,老師趁機出示課件(一只猴子)Look,We have no tails,but the monkey has.Look at the monkey,How long is the tail?在課件上呈現(xiàn)數(shù)據(jù)38cm.學生回答:Its tail is38cm long.根據(jù)教材內容教師提問:How tall is the monkey?學生:It’s 40cm tall.老師自己引出only一詞,注意這個詞的發(fā)音.多媒體再出示兩只猴子的圖片,一只黃色,一只棕色,讓學生加以比較.教師問:Which monkey do you like?The yellow one or the brown one?【設計思路】 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也同時在復習前兩課時所學內容,起到知識循環(huán)的作用.(2)猜一猜游戲:它們有多高?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只猴子的身高.注意提示學生用上I think….這一句型,表示自己的猜測.在這里也可安排一個競賽,看誰能猜中正確數(shù)據(jù),教師讓一些學生猜后出示數(shù)據(jù).【設計思路】 學生對有懸念的東西都特別感興趣,在此不僅練習了兩位數(shù)的讀法,又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理.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5-6頁的內容《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下面我談談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不妥之處,懇請各位教師指正。一.我對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參考教學參考書《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中第2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對整數(shù)乘除法有了較多的接觸,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并掌握了相應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為后面學習的四則運算打基礎,也為以后學習小數(shù)、分數(shù)的意義和關系做鋪墊。二.學情分析(根據(jù)考評要求,可不說)因為年齡特征決定了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奇好動,雖具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就知識層面上,已經(jīng)學習了簡單整數(shù)乘除法,對整數(shù)乘除法及各部分名稱有初步的感性認知,初步具備了理性認知學習的基礎;同時又存在個體差異,多數(shù)學生思維活躍,數(shù)學興趣濃厚,表現(xiàn)欲望強烈,少數(shù)學生缺乏積極性,學習被動。
1.整理用字母表示數(shù)。(1)梳理知識: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師: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生: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計算方法師:你能舉例說明嗎?生:字母表示 數(shù)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s=vt總價=單價×數(shù)量 c=an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c=at(2)字母表示計算方法:+=(3)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師: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生:長方形 周長 c=(a+b) ×2 面積:s=ab 正方形 周長 c=4a 面積:s=a2 平行四邊形 面積 s =ah三角形 面積 s=ah¸2 梯形 面積 s=(a+b)·h¸2 圓 周長c=πd=2πr 面積 s=πr2(4)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乘法交換律 a×b=b×a乘法結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c+b×c2.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shù)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相乘,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師: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shù)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相乘,書寫時應注意什么?生交流:(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shù)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用“?”代替,也可以省略不寫。(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shù)寫在字母的前面。(3)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3. 典題訓練(1)填一填。①李奶奶家本月用電a千瓦時,比上個月多用10千瓦時,上個月用電( )千瓦時。②如果每千瓦時電的價格是c元,李奶奶家本月的電費是( )元。李奶奶家銀行繳費卡上原有215元,扣除本月電費后,還剩( )元。③小明今年m 歲,媽媽的歲數(shù)比她的3倍少6歲。媽媽的歲數(shù)是( )歲。如果m=12,媽媽今年是( )歲。④三個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最大的一個是n,那么最小的一個數(shù)是( )。(2)連 一 連。比a多3的數(shù) a3比a少3的數(shù) 3a3個a相加的和 a+33個a相乘的積 a-3a的3倍 a的
(一)復習導入 師:什么是體積?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是物體的體積。師:怎樣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生: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師: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課件出示:生:把圓轉化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寬等于半徑,所以圓的面積:S = πr2猜測:把圓柱轉化成什么立體圖形來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一)復習導入 1.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這些景區(qū)嗎?(課件第2張)鳥巢、水立方、市容衛(wèi)生、綠化建設、城市規(guī)劃建設、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 2.師: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基礎建設全面展開。你知道這些設施的費用是從哪兒來的嗎?生:這些設施的費用都是政府投資的,是國家出錢建設的。師:國家的錢又是從哪兒來的?生:國家的財源主要來自稅收。3.導出納稅、稅率。(課件第3張)生1:納稅是根據(jù)國家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生2: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fā)展經(jīng)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yè)。生3: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哦!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稅收的知識。板書課題:稅率【設計意圖】 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增強學生的納稅意識。(二)探究新知 1、探究稅率的含義。(課件第4張)(1)你知道哪些納稅項目?應該怎樣繳納稅款呢?生1: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生2: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yè)額……)的比率叫做稅率。2、探索應納稅額的計算。(課件第5張)(1)有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yè)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想的?說說你的思考過程。(3)匯報交流:(課件第6張)生1:繳納的營業(yè)稅是營業(yè)額的5%。生2:求營業(yè)額的5%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生3:30×5%=1.5(萬元)答: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1.5萬元。3、做一做。(課件第7張)(1)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小組合作:你會做嗎?說說你的想法。匯報交流:(課件第8張)生1:“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生2:要從工資總數(shù)里減去3500元,剩下的錢按3%的稅率繳稅。生3:(5000-3500)×3%=1500×0.03=45(元)答:她應繳個人所得稅45元。 (2)計算某商場5月份商品零售營業(yè)稅。(課件第9張) 你會做嗎?說說你的想法。小組合作:你是怎樣想的?說說你的思考過程。(課件第10張)匯報交流:(課件第11張)生:先求總營業(yè)額,再求營業(yè)稅。 72+35+46+21+56=230(萬元)230×5%=1.15(萬元) 答:這個商場5月份商品零售營業(yè)稅是1.15萬元。 (3)豐華商場9月份按規(guī)定繳了1.85萬元的營業(yè)稅,他們納稅的稅率是5%。這個商場9月份的營業(yè)額是多少萬元?(課件第12張)生1:把營業(yè)額看做單位“1”,求營業(yè)額,做除法。生2:1.85÷5%=1.85÷0.05=370(萬元)答:這個商場9月份的營業(yè)額是370萬元。生3:把營業(yè)額看做單位“1”,求營業(yè)額,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課件第13張)解:設這個商場9月份的營業(yè)額是x萬元。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和老師一起完成一個知識大比拼的游戲,(PPT課件出示)準備好了嗎?1、填空。15∶3=( )∶( )2∶3=( )÷( )0.2=( )∶2=( )÷62、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列各比改寫為乘法等式。3:8=15:40 x:4=1:2生:準備好了。師:現(xiàn)在我們開始。師:今天和老師學習怎樣解比例。(板書課題:解比例)【設計意圖】這種方法的導入,讓學生更快、更集中注意力奔向主題,沒有渲染的成分,簡單實用。(二)探究新知1、自學解比例的意義師:閱讀教材第42頁,理解什么叫做解比例。生: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教師板書: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2、學習例2,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1)出示例2的PPT課件。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高度約320 m。北京的世界公園里有一座埃菲爾鐵塔的模型,它的高度與原塔高度的比是1∶10。這座模型高多少米?(2)理解題意,弄清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師:同學們,你是怎樣理解題目中1∶10的?生:題目中告訴我們1∶10是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與原塔高度的比。師:你能根據(jù)題意寫出比例關系式嗎?生:根據(jù)題意列比例關系式: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師:這個關系式用數(shù)字該怎樣表示?生:老師,在這個比例中我只知道三個數(shù)字,模型的高度的數(shù)量我不知道是幾呀?師:這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生:老師我想用字母x代替模型高度的數(shù)量,您看可以嗎?師:好的,你的想法非常的好,也很正確!師:題目中告訴我們原塔高度是多少?生:320 m。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究三角形、四邊形的內角和,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思考、推理、歸納的過程,滲透猜想--驗證--結論--運用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探究意識。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窘虒W重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并能應用這一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通過量、拼、算等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3600 。【教學難點】 用不同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引導學生利用轉化的方法把四邊形或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發(fā)現(xiàn)多邊形的邊數(shù)與內角和之間的關系?!窘虒W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討論法、講解法?!菊n前準備】多媒體、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各一個、量角器。
(一)觀圖激趣、設疑導入 1、(PPT課件出示復習題)2、引導學生復習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并進行相應的計算。生1: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生2: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比例尺。(PPT課件出示問題)在一幅地圖上量得A地點到B地點的圖上距離是5 cm,已知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4000000,那么A地點到B地點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師:在這里已知的條件有哪些?生1:知道兩地的圖上距離是5 cm。生2:知道比例尺是1∶4000000。師: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生:計算兩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接著來學習比例尺的應用,學習如何利用比例尺來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把復習題中的習題變換已知和未知條件來變成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的靈活性。(二)探究新知探究學習例2,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1、PPT課件出示P54例3。下面是北京軌道交通路線示意圖。地鐵1號線從蘋果園站至四惠東站在圖中的長度大約是7.8 cm,從蘋果園站至四惠東站的實際長度大約是多少千米?2、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師:從例題中可以知道哪些已知條件?生:可以知道兩站的圖上距離大約是7.8cm。師:這是從題目中直接讀出來的,那么從所給的圖中還能觀察到什么條件呢?生:可以知道比例尺是1∶400000。布置學生小組討論怎么樣解決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教師進行指導。3、匯報學習成果,師生共同探究:師:你們是怎么解答的?生1:通過列方程來解答的。生2:根據(jù)題意,可以先設實際長度為x cm,再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列方程解答。師:解答時要注意什么?生1:要求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但已知的圖上距離是多少厘米,可以先設實際距離為x cm,算出實際距離的厘米數(shù)后,再化成千米數(shù)。生2: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實際距離。4、完成解答:(板書解題過程)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解:設從蘋果園站到四惠東站的實際長度是x cm。=x=7.8×400000x=31200003120000 cm=31.2 km答:從蘋果園站到四惠東站的實際長度大約是31.2 km。5、拓展延伸:師:我們除了用方程解答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生:可以用算術方法解答。師:可以怎樣來分析呢?生:在“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實際距離既可看成分數(shù)的分母,又可看成除法中的除數(shù),所以可得出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師:我們來共同完成解答:(板書過程)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7.8÷=3120000(cm)3120000 cm=31.2 km答:從蘋果園站到四惠東站的實際長度大約是31.2 km。6、牛刀小試。(1)師:我們一起來做兩個練習題,看我們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PPT課件出示)①教材P54做一做。先把教材P54做一做的圖中的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再用直尺量出圖中河西村與汽車站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厘米,并計算出兩地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
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男女生之間的拉力存在著怎樣的大小關系?進一步求證這兩個力的大小關系經(jīng)過共同討論,得方案:把兩個彈簧秤勾在一起,重現(xiàn)拔河比賽,分三種情況進行。(通過攝像頭把彈簧秤的讀數(shù)放大)兩彈簧稱勾在一起拉,處于靜止不動時(即拔河比賽,雙方處于僵持狀態(tài))兩彈簧稱勾在一起拉,并向一方運動(即比賽繩子被拉向一方時的狀態(tài))3、兩彈簧稱勾在一起拉,一方方向慢慢改變(兩力方向始終在一條直線上)實驗結論:兩彈簧稱的讀數(shù)的變化總是相同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得到牛頓第三定律:追問:既然兩個力大小相等,那么拔河比賽為什么還存在勝負之分?講清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的受力物體不同,并和學生討論如何做才會獲勝。回應課前問題:“以卵擊石”為什么雞蛋碎?
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闡述了三個方面,一是三角形的定義,二是三角形高和底的定義 。是學生在學習了線段、角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分類和內角和打下堅定的基礎。二、 學情分析對于學情的合理把握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觀察、記憶、想象能力在迅速的發(fā)展,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動力,引導他們多觀察,多想象。 三、 教學目標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能準確作出三角形的高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猜測、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相互轉化、滲透、遷移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回答“朝聞道夕死可矣”是哪位古人的名言,和我校的校園文化有何歷史淵源?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孔子”,并有自豪的表情。我感到本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效果。二、本節(jié)課的一些特點和成功之處:1、 從重知識的傳授轉向重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觀察和審視美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以及類比推理能力。2、 注重物理課程的校本化、注重學科與校園文化、中國古代文化相融合。將屈原、孔子等人的思想與本節(jié)課所提倡的科學精神進行了恰當?shù)穆?lián)系。將中國古代樸素的時空觀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耙晃m映世界、一剎那含永遠”等思想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進行了類比。將中國古代的“太極圖”與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渦旋星系”作類比,這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類比能力,還能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對學校的熱愛。
視頻把樂曲表現(xiàn)的意境通過直觀的圖像展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如詩如畫的意境,整體感受樂曲的情緒。視頻資料只是作者對這首樂曲的個人感受,所以放在最后讓學生體驗,而不是放在初聽時用,目的在于不把學生的思維固定,放在教學階段的最后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人們眼中的《春之歌》,開拓視野。三、拓展1.請小朋友演奏《春之歌》(《選自〈湯普森鋼琴基礎教程〉》)2.欣賞門德爾松的另一首無詞歌《快樂的農夫》3.展示描寫春天的音樂作品。四、課堂小結教學反思在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能力下,合理運用音像資料,豐富課堂、拓展視野。在本課中用豐富的音像資料,讓學生了解《春之歌》以及其優(yōu)美的旋律帶給人們的視聽享受,從而知道門德爾松的音樂成就。音樂欣賞重在對音樂作品的想象和理解,所以從情緒感知出發(fā),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課堂樂器演奏技巧,與校本教材相結合,鑒賞音樂作品,學生能很容易地記住主題旋律、得到成功的喜悅。
2、初聽歌曲,聽出歌曲中出現(xiàn)的人聲音色和演唱形式。聆聽前,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人聲的分類和學過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并把這些知識寫在黑板上,便于學生在聆聽時對照。歌曲先是由男聲領唱,接著是男女聲合唱。3、復聽歌曲,聽后讓學生說說歌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動自己。引導學生從歌名和歌詞中談談對歌曲的理解,結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領唱與合唱”所體現(xiàn)的效果,體會歌曲最令人感動的部分。4、再次聆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甜美與溫馨。(二)聆聽歌曲《兩顆小星星》1、從復習演唱歌曲《小小少年》人手,簡單回憶德國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節(jié),并讓學生談談對主人公海因切的印象。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教師引導學生從歌曲的節(jié)奏型與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的自信與自豪的性格特點。還請學生聽出不同情緒的兩個樂段,為后面編創(chuàng)活動做鋪墊。
同時,新課標指出“教學應體現(xiàn)學科綜合”的理念,我將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fā)展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團隊精神。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指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一步強調2/4拍和×××后十六音符和0××帶休止的切分節(jié)奏,突破重難點。同時,我會鼓勵學生去課外尋找和學習跟本課的內容相關,或節(jié)奏相同的歌曲和音樂知識。教科書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音樂教學的功能絕不僅僅只體現(xiàn)在一堂課上,我鼓勵孩子們去尋找和學習課外資源,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預設,很多環(huán)節(jié)可能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還有各種問題產生,我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引導和調整。
第四環(huán)節(jié):播放視頻《三只小豬》。增加幼兒對故事的印象,并討論:你們覺得故事中的小黑豬是怎么樣一只小豬?(是一只勤勞、勇敢、聰明的小豬)如果你蓋房子,會選擇什么材料蓋?建議幼兒蓋結實的磚房子,要做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第五環(huán)節(jié):表演《三只小豬》。選出扮演角色,分發(fā)頭飾。運用多媒體課件布置故事背景,教師指導。最后教師再圍繞活動重點和活動方法進行最后的歸納和總結。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活動延伸:小朋友們真棒!今天都學會了講這個故事。那晚上回家的時候就唱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哦。請爸爸媽媽監(jiān)督我們做一個勤勞、勇敢的孩子!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活動取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3.請幾組同學表演這幾個的場面,其他同學做評委,從模仿表演中享受學習音樂的快樂。五.課堂小結 (階段目標:以“我的收獲”(課件十)幫助學生總結所學內容,知道音樂中,不同的音樂要素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人物、場面)課后反思:(課件十一)在本節(jié)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堅持以“聽”為核心(因為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讓學生“帶著問題聽”、“想著聽”、“動著聽”、“演著聽”等多元化的“聽”的形式。一系列“聽”的任務不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學生“聽”的興趣與“聽”的質量。而且我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積極引導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快樂學習的實踐中去,創(chuàng)建出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情景,讓學生的了解音樂,感受音樂,融入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