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故事吧?。ㄕn件第2張播放視頻《烏鴉喝水》)【設計意圖】用視頻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為什么?(課件第3張)生1:烏鴉把石子投進水罐中,水面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生2:這說明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所以水面會升高,烏鴉才能喝到水。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體積和體積單位。(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小組實驗并觀察:(課件地4張)(1)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進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2)匯報交流:(課件第5張)生1:第一個杯子里的水不能全部倒入第二個杯子里。師: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嗎?生2: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所以第一個杯子會剩下一部分水?!驹O計意圖】用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從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現象并進一步思考原因,從而找到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2.下面的洗衣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課件第6張)洗衣機所占的空間最大。3.引入體積的意義:師: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師: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生:洗衣機的體積最大,手機的體積最小。4.學習體積單位(課件第7張)(1)怎樣比較下面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
(一)激趣導入。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課件第2張)1.談話: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做一個搶答游戲,看你們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怎么樣。2.搶答:請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說出下面的數有幾個因數。師出示數,學生搶答因數的個數。3.思考:(1)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幾?最大因數是幾?(課件第3張)(2)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3)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生1:一個數是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 生2: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生3:找一個數的因數,用這個數依次除以1,2,3,4……商如果是整數,除數和商都是這個數的因數。 【設計意圖】用搶答游戲的方式引入課題,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為下面要學習的質數與合數做準備。4.師:我們學過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那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兩個新概念:質數和合數。(板書課題) . (二)探究新知 1. 找出1—20各數的因數,看看它們的因數的個數有什么規(guī)律。(1)學生小組內交流,寫出1——20各數的因數,看看它們的因數的個數有什么特點。(課件第4張演示)1的因數有:1 11的因數有:1,11 2的因數有:1,2 12的因數有:1,2,3,4,6,12 3的因數有:1,3 13的因數有:1,13 4的因數有:1,2,4 14的因數有:1,2,7,14 5的因數有:1,5 15的因數有:1,3,5,15 6的因數有:1,2,3,6 16的因數有:1,2,4,8,16 7的因數有:1,7 17的因數有:1,17 8的因數有:1,2,4,8 18的因數有:1,2,3,6,9,18 9的因數有:1,3,9 19的因數有:1,19 10的因數有:1,2,5,10 20的因數有:1,2,4,5,10,20
(一)復習導入 1.師:我們學過了因數的有關知識,下面老師就檢驗一下,看你們學得怎么樣?(課件第2張)(1)24的因數有(1,2,3,4,6,8,12,24),30的因數有(1,2,3,5,6,10,15,30),24和30的公因數有(1,2,3,6),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6)。(2)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驹O計意圖】復習舊知,約分的根據是分數的基本性質,要約成最簡分數,需要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所以復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這兩個知識點的練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2.大家一定都喜歡孫悟空吧!你知道孫悟空最大的本事是什么嗎?(72變)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創(chuàng)造第73變——變分數?。ǘ┨骄啃轮? 1、探究約分的方法。(1)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課件第4張) 小組討論:你是怎么想的?匯報交流(課件第5張)生1: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1除外)去除。生2:我用24和30的公因數2去除,,然后再用12和15的公因數3去除, 生3:我直接用24和30的最大公因數6去除。(2)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約分?(課件第6張)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請你填一填這兩道題,看看你學得怎么樣。(課件第2張)1.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別寫成(cm³) 、(dm³)、 (m³)。2.棱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³)。3.棱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³)。4.棱長是1m的正方體,體積是(1m³)?!驹O計意圖】1dm³是多少cm³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間的進率:(課件第3張)(1)下圖是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³。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呢?(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想的?(3)匯報交流:(課件第4張)生1:如果把它的棱長看作是10cm,可以把它切成1000塊1cm³的小正方體。10×10×10=1000.生2:它的底面積是1dm²,就是100cm²,100×10=1000,一共是1000cm³。1dm³=1000cm³【設計意圖】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從討論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2.你知道1m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課件第5張)生1:把棱長是1m的正方體,看作棱長是10dm的正方體,10×10×10=1000dm³。1m³=1000dm³。 生2:棱長是1m的正方體,底面積是1m²,就是100dm²,100×10=1000dm³,一共是1000dm³。生3:1m³=1000dm³ 3.整理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1)小組討論: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計量單位?請整理在表中。
1、了解和認識彩車巡游是節(jié)慶游藝形式之一。學習并掌握主題型、活動型彩車模型的設計制作方法。 2、在欣賞評述中,感受節(jié)慶中的彩車藝術,在探究實踐中拓展設計思維,在參與“彩車巡游”的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3、體驗彩車制作的科學原理,樂意和同學分工合作,體驗節(jié)慶彩車巡游和學習成功的樂趣。 圍繞個主題,綜合利用各種環(huán)保材料設計制作美觀的活動彩車模型。 彩車整體造型的構思與應用的活動原理。 教師播放視頻,再講述導語,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氛圍,引起他們的興趣。(出示ppt) 師:我們先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吧!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彩車有不同的裝飾和特點。 師:在盛大的慶典或節(jié)日的游行隊伍里,??梢钥吹缴世_紛、造型獨特的大型彩車,為節(jié)日增添了歡樂的氣氛,同時很好地體現了一定的主題和思想內容。
教學目標: 一、了解車的類型、結構、功能等,并學會運用多種媒材制作造型美觀的車。 二、掌握制作車的基本方法。 三、在實踐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材料制作車的樂趣和成就感。 四、訓練學生積極地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實踐與創(chuàng)造,養(yǎng)成善于思考、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利用生活中顯而易見的材料,制作汽車。 教學難點:車型設計新穎美觀,結構合理。 教師用具:電教媒體,教學課件,汽車范作,剪刀,雙面膠等。學生用具:自備的制作汽車的各種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種蔬菜、瓜果,橡膠泥,剪刀,小刀,鉆子,牙簽,舊鞋,襪子,玩具賽車車輪等。)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明確目標 1、欣賞蘿卜汽車和拖鞋汽車,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書課題。 二、交流討論,呈現問題 1、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你會選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車的哪個部分呢? 2、師生互動探討:恰當、巧妙地選材。(了解學生的創(chuàng)作想法與思路,教師及時予以引導。)
設計意圖:在游戲中鞏固策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緩解學習疲勞。這個游戲的“揭密”過程關注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體會列方程的策略和倒推策略之間的聯(lián)系,把新舊知識進行了有機地融合,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四、課堂小結 提升策略提問學生: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應用什么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什么類型的題目適合用今天的策略解答?用這樣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你還有別的收獲嗎?設計意圖:突出主題,讓學生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總結,體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領悟程度。五、課堂作業(y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完成練習一4、5兩題。設計意圖: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為后續(xù)教學研究收集寶貴的教學信息。
5、交流。學生可能有按照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的。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最簡便,同時明確在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中為什么要乘6。7、質疑問難。8、揭示表面積的含義:剛才我們在求做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積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10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學到的知識通過應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1、書中的習題。15頁練一練、17頁1、5題。通過有目的的基本練習、鞏固練習、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教學要求1. 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學會解決“找次品”這類問題的思想方法。2.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3. 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情分析有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本單元主要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的方法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yōu)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這些內容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應讓學生在具體操作和試驗中感悟、體會,由此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學會解決“找次品”這類問題的方法。
2. 教材分析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學生在掌握行程問題基本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教材給學生提供了“騎車”的情境,通過簡單的路線圖等方式呈現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去解決2個問題:①讓學生根據兩輛車的速度信息進行估計,在哪個地方相遇。②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3.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在三年級接觸了簡單的行程問題,四年級上冊,學生就真正的開始學習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并用三者的數量關系來解決行程問題。而本節(jié)課正是運用這些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相遇問題的探究。4、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出發(fā),制定了以下的目標:①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及特點。②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③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說教材分析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二學段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jié)課也是整數除法意義上的進一步擴展,也將為今后學習小數除以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因此,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學生已掌握整數除法、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小數乘法等知識,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引導學生探索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結構,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
重難點依據人教版數學教材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為教學重點,因為只有掌握了計算法則,才能進行計算。同時,也確定了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中國教育中一門必修學科,因此,從小學數學教學開始,就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紤]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以及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教材中各年級涉及到的內容如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加強了動手操作,讓每個學生拿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沿著棱剪開,再展開,觀察展開后的形狀。并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這樣,可以使學生把展開后每個面與展開前這個面的位置聯(lián)系起來,更清楚地看出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以及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系,既讓學生明確了表面積的含義,又為下面學習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做好了準備。
一、說教材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一個數乘小數》。它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前一節(jié)課《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1、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掌握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師引導,得出確定積的小數位數時,位數不夠要用“0”補足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筆算和口算。2、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說教材《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個內容。小數除法是繼整數除法、分數除法之后數的除法的又一次擴展,分為一個數除以整數和一個數除以小數兩種情況。“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它在計算教學中處于關鍵地位。它是綜合性最強的計算,包含了商不變的性質、小數的基本性質、試商的方法,還有商中間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為以后的小數四則運算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引出問題,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興趣。教材在編排時重點突出運用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將新知轉化為舊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要隨著除數的變化而變化”。
2、教學目標新教材對學習目標的分解是以“學生的全域發(fā)展”作為標準進行的,更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目標的可操作性。學習目標首先被分解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不僅解決了“學到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尤其解決了“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根據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教學大綱以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心里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標:① 知識目標:根據具體情境學會用字母表示數; ② 能力目標: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 ③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④ 教學重、難點: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二、說教法“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采用了觀察比較、順勢誘導、交流歸納的教學方法。
(二)教材分析《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是為以后學習分數和小數的混合運算打下基礎。例1是教學小數化分數。教材突出“先把小數化成分母為10、100、1000……的分數再寫成最簡分數”這一轉化過程。例2時教學6個數的大小比較,從中學習如何把分數化小數,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本節(jié)課的內容,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學生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將為今后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是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和小數、小數和分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與小數、小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3.情感目標: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一、說教材“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106頁的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探討關于在一條線段植樹的問題,只要教過這節(jié)課的老師都知道,即使在一條線段上植樹也有不同的情形:本節(jié)課主要講的例1,主要研究兩端都要栽的植樹問題,也是這一系列內容的起始課,教材以學生比較熟悉的植樹活動為線索,讓學生選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探究栽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經歷猜想、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并啟發(fā)學生透過現象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抽取出數學模型,再利用規(guī)律回歸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本冊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為此,本課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三、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能動作用,所以本節(jié)課學生主要采用以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觀察實踐,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首先是小組合作觀察藥箱和其他立體圖形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后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后小組成員一齊操作。然后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于觀察物體,你有什么新發(fā)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啟發(fā)、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因此,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出發(fā),尋找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容積的概念。同時也多次提供了實踐機會,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的過程,在操作中感知1升、1毫升的大小和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二、說教學目標1、理解容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感知1升和1毫升的實際大小,并掌握容積單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通過實驗的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究容積單位、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三、教學重難點:1、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系。2、會計算容積。四、說教法為了使課堂的主人能活躍起來,我用了自主探究式發(fā)現問題、談論交流和實驗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五、說學法: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嘗試、觀察、討論和探究中獲取知識。
PPT全稱是PowerPoint,LFPPT為你提供免費PPT模板下載資源。讓你10秒輕松搞定幻燈片制作,打造?顏值的豐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