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課件,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小蜜蜂講述它的故事——既歌曲的歌詞。在演唱歌曲時把學生帶入童話的世界里,學生樂學的氛圍立即呈現(xiàn)。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唱的會更加感情充沛。因為有了具體的形象和感情基礎,會讓學生情不自禁的進入角色的。唱歌詞的時候,用慢速指導學生唱好八分音符的小節(jié),同時對“飛回蜂房”四個字的演唱要即使強調和糾正。在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用唱名唱譜。這樣既降低了唱譜的難度,又會達到很好的效果。3小組合作,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本課的教育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教師再次播放樂曲伴奏,和學生一起表演蜜蜂勞動的情景。之后教師拿出打擊樂器。讓學生分別判斷出各打擊樂器的聲音特點,再分組合作練習為歌曲配伴奏。教師做適當?shù)闹笇?。小組派代表給大家展示編配的結果。其他學生做演唱,再給予適當?shù)脑u價。
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緒、情感同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地溝通與交流。(四)開闊視野 拓展主題弘揚民族音樂是音樂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過欣賞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獨奏《草原放牧》使學生對民族樂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親眼看琵琶、親手摸琵琶、親自彈撥琵琶,使學生對琵琶這一古老的民族樂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欣賞《女子十二樂坊》的表演激起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使他們對民族音樂產生了熱愛之情乃至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隨著音樂的流動,學生的興趣在體驗中得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在體驗中得到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在體驗中得到升華。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說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反復演唱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回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于增強樂感,以聲傳情?!俺?,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理解歌曲、體會歌曲的方法。歌曲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現(xiàn)成的作品的演唱指導,還要幫助學生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接下來,我讓學生仿寫歌詞。只要節(jié)奏合理,節(jié)拍準確,我都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作。3、最后,回顧整首歌曲,讓學生談談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五)拓展和提升課堂為了拓展課堂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向同學們提出問題:用什么好辦法可以留住我們美麗的童年呢?我讓同學們自主分成四個小組,群策群立,經過思考、討論、創(chuàng)作,然后將自己的好辦法拿出來跟大家一同分享。最后,帶著對童年的無限眷戀和遐想,結束本課。
然后出示視頻資料,讓學生們感到我們又來到了朝鮮半島的朝鮮。2、欣賞《清津浦船歌》1) 初聽:學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傾向的6/8音樂的《清津浦船歌》,說出音樂內容。2)《清津浦船歌》是表現(xiàn)朝鮮半島清津浦漁人勞動生活的歌曲。襯詞表現(xiàn)出集體勞動中人們的樂觀精神。起伏強弱的節(jié)奏和漁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漁民的生活。3)復聽:找出歌曲中模仿鼓聲的象聲詞,跟著音樂敲擊節(jié)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樂觀精神。(不經意的舉動,其實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四)音樂活動:比比誰的耳朵靈老師分別放了中國、日本、朝鮮的音樂片段,學生回答分別是哪國音樂?(這既能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又是對本課內容的當堂檢測,回扣了教學目標)(五)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參與了第一次亞洲之旅,學習了東亞日本、朝鮮的民歌。讓我們相約,下次一起走進印度、泰國和印尼!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完整教唱。在教唱過程中,首先采用師一句生一句的方式來學唱,接著利用黑板上歌詞卡片的兩種顏色,來進行師生接龍唱,例如第一遍,我唱藍色的樂句,學生唱綠色的樂句,第二遍,則反過來。接龍唱以后則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整地演唱一遍。最后,我會讓他們帶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以上五個環(huán)節(jié)是我歌曲教學的部分。四、拓展部分(7分鐘)這一部分我主要讓孩子們分組對歌曲的后半部分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例如,春天除了藏在花叢中,還可以藏在哪里?而四個小組剛好是春夏秋冬組,每個組探討出一個詞來進行創(chuàng)編。最后將新歌詞改進去課件中,讓孩子們自己來演唱自己創(chuàng)編的新歌曲。五、欣賞部分(5分鐘)音樂中描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歌曲有很多,在音樂欣賞的部分,我會讓孩子們通過點擊課件中的四季娃娃,欣賞其代表的不同的四季音樂,最后進行簡單的小結。
4、再聽歌曲。(了解歌詞內容)師:待會兒聽清楚謎面的同學請舉手示意一下。(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歌詞中所演唱的內容,文字與圖片相結合)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歌詞內容。(有問有答的謎語)師:對,以問答對唱形式演唱歌曲是民歌的一個特點。5、請學生小聲隨音樂哼唱歌曲旋律。6、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四)拓展教學。(10分鐘)1、創(chuàng)編歌詞。(意圖:進一步了解一問一答的對歌演唱形式)師: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用謎語創(chuàng)編出新的的歌詞,保持歌曲原有的節(jié)奏與結構。(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之后分組展示。)(教師可做一定的提示,教師給出謎底,請學生編出謎面來。)2、了解云南。(意圖:通過了解云南歌舞、風俗,讓學生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音樂)師:云南的民歌不僅好聽,那里的自然景色、人們的舞蹈都很美!
⑹、完整聽賞《紅旗頌》。思考:你能感覺到音樂情緒發(fā)生變化了嗎?請用手勢示意。請學生聽辨出①號角主題、②歌唱性主題、③進行性主題,并在聆聽過程中用手勢示意,強化學習的目標,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5、課堂小結:比較相同主題(紅旗)不同體裁(歌曲、樂曲)的表演風格特點。相同點:都能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的心靈,引發(fā)內心的共鳴。不同點:歌曲--動聽的旋律,動人的歌詞,動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達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上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感受。樂曲--豐富的和聲,多層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樂隊,使得樂曲在表達上更到位,更有層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難忘。6、布置作業(yè):課后唱背紅旗主題,嘗試為紅旗主題填上合適的歌詞并演唱出來,下節(jié)課同學之間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創(chuàng)作更精彩。
教學內容教法學法意圖四、揭示課題(一)、揭示課題1、師:以前我們唱歌都是大家一起唱,那叫齊唱,大家能不能幫我們今天演唱的這種形式取個名字呢?(輪唱)2、師:那誰能簡單的說一下輪唱要怎么樣演唱?3、學生舉出其它的卡農例子。(二)、聽辯游戲:給出四段音樂,請學生欣賞并辨別哪一段是卡農曲?教師小結。把自己通過親身體驗的感受用語言歸納課題—輪唱,并從輪唱引伸到卡農。讓學生學會自己總結,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五、創(chuàng)編拓展(到了第三個景點“三寶樹”)1、分組編創(chuàng)卡農節(jié)目,可以是做動作、讀歌詞、打節(jié)奏等等,也可結合歌曲《法國號》編創(chuàng)輪唱。2、分組展示。3、教師小結把自己的作品表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這首歌曲有多處難點,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而且歌詞也較長。通過分句學唱歌詞,教師示范唱和師生接口唱,加入動作邊唱邊伴奏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歌曲活潑、愉快的情緒。對自己設計的這堂課,我自己覺得優(yōu)點是:教學結構清晰,又簡入深,層層鋪墊,循序漸進,歌曲教學的比較扎實。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完整。不足之處:我覺得沒有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練唱,教學狀態(tài)不夠松弛,特別是后半部分有急于把課上完的急切情緒存在,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放松與思考。另外,歌曲中的輪唱,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交代清楚以至于學生唱的時候一頭霧水,這是我覺得非常遺憾的地方。一堂好的課是要經過不斷的修改與磨合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課,只有相對完美的課。我的目標,就是讓我的每節(jié)課都能少點遺憾,多點收獲。
4、全班表演(設計目的:讓學生能感受到劃龍船的整個過程,并在尾聲出表現(xiàn)出漸漸劃遠的感覺,拓寬了學生對劃龍船的知識面,感受對(五)再次整體感受歌曲1、聆聽整首曲子,跟音樂表演2、“你喜歡《劃龍船》這首歌嗎?喜歡他的什么特點?”從而總結《劃龍船》的特點。(設計目的:完整再現(xiàn)音樂,加深對號子這種音樂體裁的了解,為達成第三個目標服務。)三、課外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拓展和積累課外的音樂知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因此我讓學生 欣賞課外三首勞動號子視頻(《生產大勞動》《打夯歌》《抬木頭》) 常言道:“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采用了歸納式的結尾,讓學生說說這類歌曲的共同點,從而引出“勞動號子”的定義。
接著,采用師生對唱,男女對唱、領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來鞏固歌曲,在整個學唱過程中,我隨時進行難點、錯誤的糾正,通過聲情并茂的演唱示范,指導學生能用優(yōu)美、圓潤的聲音演唱全曲,并通過歌曲中反復出現(xiàn)的“圓圓”二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環(huán)節(jié)三:拓展延伸,創(chuàng)編謎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創(chuàng)編歌詞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而且《搖船調》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很適合學生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為了降低難度,我首先示范事先創(chuàng)編好的第一段歌詞,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學生結合生活常識猜出謎底,然后將自己編創(chuàng)的《新?lián)u船調》表演出來,并在《搖船調》優(yōu)美的音樂中結束課堂。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五、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我力求做到“既面向全體,又發(fā)展個性”,始終把學生擺在首要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與探究,總的來說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但還存在很多的缺憾,目前我們學校的狀況是這樣的,音樂課已停了一個多月,在準備藝術節(jié)的節(jié)目,學生在以往只有豎笛的基礎入門,有的甚至連門都沒進,而我是第一節(jié)課,在抽簽后剛進到教室,學生就得去吃早餐,我根本不來不及了解學生的一些具體情況,再加上后來又是分組,又是安排座位,本人的教學機智也不夠,沒利用好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去熟悉旋律,這就直接導致后來課堂上旋律聲部明顯薄弱,不夠突出,另外,古箏的音有點偏低,古箏一般演奏D、G調作品,用來演奏C調,因略偏低,其實昨天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功夫調弦,甚至把弦都調斷了,一個個音都拿校音器校了,和校音器是準的,但就是和鋼琴差那么一點,沒辦法,這只說明我還得加強學習,在這方面研究少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3,學生自由選擇強弱對比與老師接龍讀襯詞部分4,和老師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動作讀一讀襯詞處拍腿,其余拍手5,師生唱譜,互動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學習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chuàng)造、欣賞等活動密切結合,要以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稑藴省芬髮W生運用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也可以借助樂器演奏來學習。這即是說,學生學會讀譜主要是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而不是通過專門的讀譜練習。通過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音樂的基礎上進行識譜教學,要比單純進行專門的“讀譜訓練”、“視唱練習”,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賞樂曲、教唱歌曲、演奏樂器和創(chuàng)造等活動中,結合著這些音樂實踐活動進行識譜教學,就意味著在進行教唱歌曲等活動時“順帶著”學習識譜,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達到學習識譜的目的。
第四步:表現(xiàn)歌曲在學生能熟練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我啟發(fā)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各種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可以律動,也可以是打擊樂器,并提醒學生用打擊樂器時的注意事項,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了更大的開放性,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將整堂課推向高潮。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拓展欣賞 深層體驗完整的音樂課堂應該動靜結合,在學生又唱又跳又奏熱鬧過后。我讓學生欣賞仡佬族的特色節(jié)目《蹦蹦鼓》,使進一步了解仡佬族豐富的表演藝術,拓寬學生藝術視野,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最后,我簡單向大家介紹下我的板書設計。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yǎng)。
同時,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后,往往不滿足于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編的欲望,可這種欲望要變成實踐行動,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支持,因此,我將“用仿《種太陽》詩歌創(chuàng)編活動”定位于本次活動的難點。 說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引發(fā)興趣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春天到了,農民伯伯就要播種了,把種子播到地里,等到秋天才會有所收獲?,F(xiàn)在有個小朋友也要播種,他播種的不是種子,而是愿望,他要播種什么愿望呢?我們學完這首詩歌就知道了。二、欣賞詩歌1、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傾聽。2、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后,師生齊讀題目)3、提出問題:(1)詩中的小朋友有一個什么愿望?(2)詩中的小朋友要把太陽都送給誰了,為什么?(3)詩中的小朋友為什么要播種太陽?
師:同學們唱的可真棒,你瞧,安妮安娜這對雙胞胎還邀請我們?yōu)樗麄儼槌兀?.學習第一聲部師:那讓我們也來當回牧童呼喚可愛的小羊吧!師:為了讓羊群能聽到我們的呼喚聲,讓我們把聲音傳的更遠些!6.二聲部練習(1)第一次合唱師:同學們學的可真快,現(xiàn)在我們高低聲部一起來唱唱,看看誰最能站穩(wěn)自己的聲部。(2)學生自我評價,教師提議師:你們覺得我們剛才唱的怎么樣?那我們該怎么唱才會更好聽呢?(3)第二次合作(5)最后一句師:高聲部表現(xiàn)的牧童可自豪了,來拿起你們的羊鞭,低聲部表現(xiàn)的牧童可是非常溫柔的,7.第三次完整演唱歌曲師:在綠茵茵的高山坡上,吆喝聲,叮鈴聲,這么多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多熱鬧啊,讓我們愉快的唱一唱第一段吧8.聽錄音體驗歌曲的風格師:請同學們邊唱邊想一想,如果你是牧童的話,你最喜歡在哪里揮鞭趕羊群?請跟著音樂揮一揮羊鞭
l)、啟發(fā)學生上臺分別扮演“生、旦、凈、丑”,各自設計適合各角色的動作,隨音樂《龍里格龍》依次出場表演、造型。“凈”和“丑”角可帶上臉譜表演。2)、教師進行評價,請學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3)、全班起立,分旦角、生角加上動作表演唱《龍里格龍》。四、總結,延伸1、談感想師:今天我們了解了京劇的一些知識,大家是不是有一點喜歡京劇了?有什么感想?請你說說。(學生自由發(fā)言。)2、介紹京劇的發(fā)展師:京劇雖然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發(fā)展?,F(xiàn)在,除了古裝的傳統(tǒng)京劇以外,還編了許多現(xiàn)代京劇,像著名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們的唱腔并沒有變。因此京劇被外國人稱為東方歌劇,還有的被改編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歡迎,像《唱臉譜》、《我是中國人》等,都已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傳唱。在座的同學如有興趣,可在課外多聽、多看、多學,為宏揚我國傳統(tǒng)的京劇藝術出一份力。
結合合作學習評價的特點,本課堂中實行多元評價,一是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主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態(tài)度:傾聽、交流、協(xié)作情況,作評價,做得好的小組“加星換積分”,表現(xiàn)突出的個人“獎小圓片換積分”在課末對學生表現(xiàn)作統(tǒng)計,一個月下來,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被評為明星小組,并給予小禮物的肯定和鼓勵。七、資源開發(fā)針對《月亮月光光》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充分的利用了課本資源、網絡資源和學生自身的資源。其中在課本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上:在小組合作的簡譜視唱環(huán)節(ji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歌譜這個課本資源。在學生自身資源的利用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旋律。在多媒體網絡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上,我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刺激學生的感官,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等。
第二部分演唱歌詞,首先教師同(3—5名)高聲部歌唱能力強的同學配合演唱,其他同學熟悉歌詞,感受情緒。其次請高、低聲部能力強的同學進行示范。最后教師指揮學生進行輕聲合唱并提示互相傾聽。并利用計算機錄音,引導學生自己從錄音中發(fā)現(xiàn)演唱問題,及時解決。當學生能較好的演唱二聲部時,引導學生隨錄音伴奏演唱,并用自然的體態(tài)動作,表現(xiàn)起伏、搖蕩的感覺。體驗駕著小船盡情歌唱的幸福、喜悅心情。三、完整演唱在唱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多種形式演唱歌曲,充分表現(xiàn)完整音樂形象,創(chuàng)設積極自主地學習氛圍,盡情表現(xiàn)歌曲。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利用聽錄音伴奏,教師指揮完整演唱歌曲,并提示注意:在演唱過程中關注演唱聲音的控制和表現(xiàn),以情助聲、聲情并茂;師生共同創(chuàng)編多種形式表現(xiàn)歌曲(獨唱、齊唱、合唱;表演唱;女生齊唱;男生齊唱)在表演中教師采用計算機錄音,錄制不同形式的演唱,并從聲音、情緒、和聲的效果三方面進行評價。最后學生起立隨視頻進行表演唱。教師激勵評價。
四、說教法學法:聽唱法、模唱法、直觀演示法、模仿、講授法等等。五、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雙響筒。六、教學流程:最后我來說說我的教學流程。(一)導入:首先我先請學生觀看在《童心是小鳥》旋律作為背景下的有關童年回憶的圖片,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通過背景音樂初步讓學生感受旋律活潑歡快的律動。然后,以說話的方式為導入。同學們,你們正處在最快樂的童年時光,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快樂的故事。在你們的心中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里又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呢?這樣設計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通過師生之間言論互相說說心中的故事引出了課題童心是小鳥。通過這樣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并且在對《童心是小鳥》這一課產生興趣的基礎下開始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