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2建設上海浦東新區(qū)的地理背景教案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2、培養(yǎng)學生看圖表的能力,初步滲透統(tǒng)計思想。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難點:熟練掌握計算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的計算,能夠有效的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1、口算10-38+49-1 9-88+215+38+77+55+6 3+911-19+68+86+78+6 9+82+93+102、()里應填什么數?(1)比9大2的數是(),比7多4的數是()。(2)寫出得數是13的四道算式?( )、()、( )、()(3)練習9+()=13 8+()=1512-()=2()+7=14()+()=12 ()+()=19二、指導練習練習二十一第4題(1)學生看書,弄清題目的意思。問:這題是什么意思?(2)分組討論,并派代表說一說。(3)教師板書,引導學生看統(tǒng)計表。指導學生看表:表的第一豎行畫有皮球、毽子、跳繩;第二豎行上面寫著“一班有”,下面的數就是一班有這三種體育用品的數量,即一班有7個皮球、5個毽子、4條跳繩;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減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減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想去動物園嗎?今天我們就跟著亮亮和晶晶一起去動物園逛一逛,好不好?(打開課件,指出亮亮和晶晶,說他們手里還拿著漂亮的氣球,為下面的觀察作鋪墊)動物園里可真熱鬧,天上還有4只小鳥也在跟著湊熱鬧,注意觀察,你看到了什么?(飛走了1只小鳥)。二、探索新知1.減法的意義(1)認識減號原來有4只小鳥,飛走了1只,就是從4里面去掉1,“去掉”用什么符號表示?板書“-”,并讓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用減號表示的算式叫作減法算式。從4里面去掉1,就用減法計算。不僅這個用減法,只要是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就要用減法計算。(2)寫算式用算式怎樣表示呢?4-1=3(只)“4”表示原來有4只小鳥,“1”表示飛走1只也就是去掉1,“3”表示還剩3只小鳥。去掉的數寫在減號后面,原來的數寫在減號前面,剩下的數寫在等號后面。這個算式就表示從4里面去掉1,還剩3.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案

    教材分析:例4是讓學生判斷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梢越Y合這種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情景,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便于學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認識數學的功能。估算的策略是多樣化的,可以用連加,也可以用連減,還可以用加減混合,中間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減法的估算。教材上呈現了兩種估算策略,有一名學生用連減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約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約得30,從而判斷用剩下的錢買水杯還夠,兩步計算中都運用了估算。另一名學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約得70,再口算出大約還剩30元,從而得出買水杯還夠的結論,第一步計算運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確計算。由于每個個體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這兩種估算策略以外,還有一名學生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算呢?”提示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靈活采用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 人教版高中語文《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教案

    人教版高中語文《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教案

    七、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看云起云飛——交流對我國現代科技發(fā)展轉機的看法甲生說:本文作者把成立京師大學堂、廢除科舉、派遣留學生看作三件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是很有見地的。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是北京大學的前身,是我國第一次設立的大學,所教東西比較全面,包括了現代的科學。這表明,國人已經從先前的自大、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中轉過彎來。先前不少人把西方科技看作是雕蟲小技,而認為我們才是正宗的。這是狂妄自大。又有一些人走到另一個極端去,產生了什么“種族退代論”,這是自卑感在作怪。成立京師大學堂,標志著國人的認識產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對西方科技有了正確的認識,看到科技在國計民生中起的重要作用,克服了自大缺點。我們又重新樹立了信心,認識到,改革教育、辦好學校,我們也同樣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科技人才,同樣可以發(fā)展科技,借以富民強國,這就克服了自卑感。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郵票中的數學問題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郵票中的數學問題教案

    《貼郵票》活動要求:A、每組4人,給四封不同地點、質量的信件B、根據信封上的信息計算郵費并按要求貼上郵票(郵票的總面值剛好等于郵費,不能多貼)每封信最多貼三張郵票,只有0.8元或1.2元的兩種郵票紀律要求:看看哪組合作得最好,速度最快!如果遇到困難,在事發(fā)那個在一邊最后再去解決。3、小組匯報(1)、貼郵票的過程中大家遇到了什么問題?(有的能貼有的不能貼)這樣的信件有哪些?(告訴我地點、質量、郵費)(2)、其他的信件都能貼出來嘛?說說看你是怎么貼郵票的?(3)、請將你們貼好郵票的信件送到郵箱來。剩下的都是一些“難題”(4)、思考:為什么4.0元、4.8元、6元的郵費沒有辦法按要求貼出郵票?(5)、原因出在哪里?這個問題怎么解決?(郵票面值太小,將郵票的面值改大)(6)、那最少要改成多大的?為什么?(將郵票面值改大,你會從多大面值的郵票開始考慮?為什么?)

  •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教案2篇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教案2篇

    (四)實例探究☆力和運動的關系1、一個物體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為零,先對物體施加一向東的恒力F,歷時1秒,隨即把此力改變?yōu)橄蛭?,大小不變,歷時1秒鐘,接著又把此力改為向東,大小不變,歷時1秒鐘,如此反復只改變力的方向,共歷時1分鐘,在此1分鐘內A.物體時而向東運動,時而向西運動,在1分鐘末靜止于初始位置之東B.物體時而向東運動,時而向西運動,在1分鐘末靜止于初始位置C.物體時而向東運動,時而向西運動,在1分鐘末繼續(xù)向東運動D.物體一直向東運動,從不向西運動,在1分鐘末靜止于初始位置之東☆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2、用30N的水平外力F,拉一靜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20kg的物體,力F作用3秒后消失,則第5秒末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別是A.v=7.5m/s,a=l.5m/s2B.v=4.5m/s,a=l.5m/s2C.v=4.5m/s,a=0D.v=7.5m/s,a=0

  •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教案2篇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教案2篇

    觀察實驗視頻實驗驗證師:其實大家完全可以利用身邊的器材來驗證。實驗1、用彈簧秤掛上鉤碼,然后迅速上提和迅速下放?,F象:在鉤碼被迅速上提的一瞬間,彈簧秤讀數突然變大;在鉤碼被迅速下放的一瞬間,彈簧秤讀數突然變小。師:迅速上提時彈簧秤示數變大是超重還是失重?迅速下放時彈簧秤示數變小是超重還是失重?生:迅速上提超重,迅速下放失重。體會為何用彈簧秤測物體重力時要保證在豎直方向且保持靜止或勻速實驗2、學生站在醫(yī)用體重計上,觀察下蹲和站起時秤的示數如何變化?在實驗前先讓同學們理論思考示數會如何變化再去驗證,最后再思考。(1)在上升過程中可分為兩個階段:加速上升、減速上升;下蹲過程中也可分為兩個階段:加速下降、減速下降。(2)當學生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時會出現超重現象;當學生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時會出現失重現象;(3)出現超重現象時加速度方向向上,出現失重現象時加速度方向向下。完全失重

  • 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是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在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這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fā)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 《“貝”的故事》教案

    《“貝”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貼、街、掃”等9個生字,會寫“貝殼、甲骨文、樣子、可以、錢幣、錢財、有關”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激趣引入?! ?、觀察,說說你的發(fā)現?! 。?)流、淚、河、江(2)說、話、記、讀 ?。?)樹、楊、李、林(4)購、貨、贈、賺  2、說說你的發(fā)現?! ∩?:第一組的字都是“氵”,三點水的字都與水有關?! ∩?:第二組的字都是“讠”,言字旁的字都與說話有關。  生3:第三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 ∩?:第四組的字都是“貝”,貝字旁的字都與錢有關?! ?、師:孩子們真聰明,觀察得非常仔細。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貝有關的課文?! ?、揭示課題:3、貝的故事。

  • 好吃的餅干教案

    好吃的餅干教案

    一、交流餅干1、猜猜兩個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搖搖聽聽哪個多,哪個少?2、那你吃過什么餅干?二、觀察交流ppt(一):夾心餅干1、看看這是什么樣的餅干?2、有幾塊餅干?兩塊餅干中間是什么?小結:有兩塊餅干,中間有一層奶油,這是夾心餅干。

  • 《好玩的磁鐵》教案

    《好玩的磁鐵》教案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演示會飛的蝴蝶等。教師操作各種紙卡動物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讓幼兒猜測這些制卡為什么會跑?(引出磁鐵)2.磁鐵娃娃找朋友。(1)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引導幼兒知道磁鐵有各種不同的形狀。(2)提供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等物品,讓幼兒自由探索、發(fā)現磁鐵娃娃喜歡哪些東西。(3)將磁鐵吸住的物品放在一起,觀察比較磁鐵的朋友有什么特點?

  • 《家鄉(xiāng)的變化》教案

    《家鄉(xiāng)的變化》教案

    一、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xiāng)是個美麗神奇的地方,它的山山水水養(yǎng)育了我們,根據你們的調查,家鄉(xiāng)有了那些變化,其中那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jié)課,我們先交流,然后把交流的內容寫下來?! 《?、從興趣入手,多角度觀察  自由組合,交流學習  學生自由組合,將采訪、收集到的資料在組上進行交流,然后,選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h(huán)境生活工業(yè)  多角度觀察農業(yè)、旅游、飲食、交通

  • 圓的周長教案 3篇

    圓的周長教案 3篇

    一、討論探索活動導入  1、展示實物籃球、瓶蓋、硬幣  揭示主題:圓的周長  2、提問:正方形、長方形的邊長是4條邊相加就是周長,那圓的周長也和它們一樣嗎?  3、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測量出籃球的周長(分小組討論探索)  4、提問:圓是沒有邊長的,它只是一條曲線,你們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將圓的周長測量出來嗎?你們能想幾種方法出來?

  • 《鼓手的戰(zhàn)爭》教案

    《鼓手的戰(zhàn)爭》教案

    發(fā)聲練習 ⑴根據以上節(jié)奏出示旋律。⑵師生一起識譜。⑶學生跟琴用“啦”模唱第二條旋律。⑷學生跟琴視唱譜。歌唱學習 ⑴范聽第一遍,比比誰的耳朵靈。提問:a、 聽聽歌曲中使用了什么打擊樂器? (小鼓) b、 歌曲講了一個什么故事?⑵范聽第二遍提問: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情緒演唱?你能給這首歌取個名字嗎?⑶出示歌譜,并給歌曲分句,請學生找出節(jié)奏相同的地方,再范聽一遍。⑷有感情,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邊拍邊讀)⑸學唱歌曲

  • 《西風的話》教案

    《西風的話》教案

    (一)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西風的話》這首兒童抒情歌曲是黃自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歌曲表現了作者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時光、熱愛生活、憧憬光明。G大調、四四拍;音域為d1——e2。歌曲為大調式,一段體,由四個規(guī)整的樂句構成。該曲歌詞含蓄、深邃,情景交融;曲調婉轉、典雅,抒情柔美,詞曲結合完善,富有詩意。(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a、學唱《西風的話》,學習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歌唱秋天的美景。b、啟發(fā)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體驗音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2、過程與方法a、本課始終把新課標“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學科綜合”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b、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秋天”為主線,讓學生在音樂中感悟秋天,描繪秋天,唱響秋天,表現秋天。c、本課充分滲透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理念。

  • 《飛來的花瓣》教案

    《飛來的花瓣》教案

    聆聽感悟第二樂段1、B段情感的推動體驗。①設問:第二部分激動的情緒是怎么推上去的?找到音的最高點,高音2②品味前2句的旋律推進美感。教師哼唱曲譜,請學生關注每一句的句首音和句尾音。第一句:5到3,第二句 5到5,第三句3 到高音2。品味第三句首回落的情緒美感。對比,有回落和無回落的不同推進感。③聆聽前2句,教師引導學生用手勢表現旋律的起伏變化。2、體驗情感的爆發(fā)點:“三個回答”①教師自然地用歌聲接上前面的聆聽。并分析強拍起音帶來的情感爆發(fā)。②學生自由表現“三個回答”。師:同學們,請你想想平時老師對你的關愛,對你的叮嚀,一定有很多令你感動的小情節(jié)吧?。ㄩ]起眼睛默默想10秒)所有的記憶,所有的感激,所有的深情在這里化成一次又一次“回答老師”。你會用怎么樣的力度處理來表現這三個重復的回答老師,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 《西風的話》教案

    《西風的話》教案

    一、師生問好二、情境導入——秋的色彩1、教師播放課件, 學生欣賞感受。(多媒體課件將音樂旋律、文字、美術作品、動畫等融為一體,給學生視覺與聽覺上的雙重享受,使美感得到有效綜合,為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學唱歌曲,實現教學目標,做鋪墊。) 2、啟發(fā)學生談對秋的感悟,用一兩句話來描述。 二、體驗感受——秋的語言了解作者與歌詞1、教師出示歌詞,指導學生分析并朗讀歌詞,體會歌詞的特點及歌詞表達的涵義。2、教師出示課件,簡介詞作者,讓學生了解廖輔叔和《西風的話》3、如果你是作曲者,設想一下歌曲節(jié)奏和旋律是怎樣的?學生通過對歌詞的理解用語言描述,教師板書。三、探索表現——秋的旋律(一)歌曲節(jié)奏的探索1、教師出示歌曲節(jié)奏,指導學生模仿探究,掌握全曲是由四個方整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并且四個樂句節(jié)奏完全相同,同時了解節(jié)拍和節(jié)奏特點。2、小組合作探討,教師指導學生把四句歌詞填到節(jié)奏中,提示學生注意一字多音處的填寫。教師播放音樂。

  • 《神圣的戰(zhàn)爭》教案

    《神圣的戰(zhàn)爭》教案

    一、欣賞引入(一)、播放影片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戰(zhàn)爭年代的特定環(huán)境,引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師:同學們知道這是發(fā)生在什么時期的影片嗎?(在二戰(zhàn)時期,德國侵略者在蘇聯(lián)大地上瘋狂掠奪,蘇聯(lián)人民在蘇共的領導下展開了頑強的斗爭,終于取得了抗戰(zhàn)的勝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就是《神圣的戰(zhàn)爭》。)二、新課教學(一)、認識節(jié)奏型師: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幾個節(jié)奏型 X X X X X 16分音符 8分音符 4分音符請同學們分別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來表現這三個節(jié)奏的速度。并模仿出來。師小結:時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二)、節(jié)奏練習

  • 《嬌艷的花》教案

    《嬌艷的花》教案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感受、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藝術特色。難點: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顏色的濃淡關系,特別是水分的干濕對表現物象的作用.在實踐練習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作。  三、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1.課堂開始為學生朗誦周敦頤的《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學生自由談談對這首詞的感受。3.出示課題:《嬌艷的花》

  • 《美麗的夢神》教案

    《美麗的夢神》教案

    教學過程音畫結合,大膽表現。師:夜慢慢地深了,螢火蟲也提著小燈籠回家去了,小朋友們也慢慢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播放《美麗的夢神》)。1、引導學生雙手合攏放在耳邊閉上眼睛欣賞樂曲。師:剛才我們一起欣賞的樂曲感覺怎么樣?生:很優(yōu)美……師:這里有一個七彩的畫盒,如果老師讓你選擇一種顏色來表示優(yōu)美的旋律,你會選哪種顏色?生:藍色。師:那如果是歡快,熱烈的,你會選哪種?生:紅色。師:你認為《夏夜》該用怎樣的顏色與線條來表現呢?(學生發(fā)言。)

上一頁123...404142434445464748495051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