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體研習1、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寫了故都的秋?郁達夫先生既然這么喜歡故都的秋,那么他選取了哪些畫面來寫故都的秋?(學生閱讀圈點,教師引導學生找關鍵詞、關鍵句。)明確:從3--11自然段。主要是5幅畫面,第3段庭院靜觀(破屋秋色),第4段槐樹落蕊(街頭落蕊),第5段秋蟬殘鳴,第6—10段閑話秋涼,第11段清秋佳果。2、故都的秋有什么特點?明確:清、靜、悲涼。2、作者在對這些景具體的描繪中,是如何體現故都秋“清、靜、悲涼”的特點的呢?(下面先請同學來誦讀課文3——11段落,其他同學要眼耳手腦并用,一是圈出文中體現秋天色彩的詞語,二是標出傳遞聲響的物名。我們將從“秋色”和“秋聲”兩個角度來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教學設想:本節(jié)課的主題是“生命之綠,璞玉心靈”,用圈點批注法解讀愛綠的感情,讓學生在批注中明確“綠”的象征意義,而不只是結論的傳遞。同時借助于閱讀、感受和理解把握作者對綠的認識是不斷升華的,由一般對生命希望之綠的喜愛,到與綠交往后被它的不畏強暴,永遠向陽的精神所折服,最后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綠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經成了我們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讓學生評中求解,評中悟情,評中明理,評中品味。教學進程:一、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朱自清的《綠》,初步了解了讀書動筆的基本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用圈點批注的方法來學習陸蠡的散文《囚綠記》。二、釋題師:看標題,囚綠之“綠”在文中具體指什么?(一株常春藤)“囚”就是囚禁的意思,那題目就是記述囚禁綠色常春藤的經過。三、圈點、把握情節(jié)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呢?文中除了寫“囚綠”之外,還寫了哪些有關綠的意念和行動?帶著這樣的質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請同學們圈點出疑難字詞,或結合書下注釋,或同學合作解決,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標注段落節(jié)次。勾畫出表現作者對綠意念和行動的句子。
教學過程:一、導語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俯視封建君王“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钡绻麣v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保ā度龂萘x》卷首詞)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應該是三國時代留下了濃重一筆的人物。老師總結,并啟發(fā)他們去聯系:我們學過他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边€有《龜雖壽》“神龜雖壽,猷有竟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薄肚嗝分鬄⒄撚⑿邸分性退娺^,《三國演義》電視劇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頻頻見面了。《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
讓學生仔細聆聽美妙的音樂,合作討論,加深理解。(1)本詩文中的“蘭芝被遣”和“蘭芝抗婚”的情節(jié),可與樂曲展開部第一階段“逼嫁抗婚”對比閱讀。文中的劉蘭芝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被遣歸及被迫“改嫁”,劉蘭芝與祝英臺一樣都進行了抗爭。樂曲中的樂器奏出了具有威脅力的封建勢力的主題,代表著封建勢力的兇暴殘酷,同時敘述了祝英臺的悲痛和不安心情,表現了控訴、抗爭的感情。(2)本詩文中的“夫妻誓別”的情節(jié),可與樂曲呈示部中的結束部“長亭惜別”對比閱讀。文中劉蘭芝與焦仲卿的誓別。二人分手之際,依依不舍,“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樂曲中梁祝分別時依依不舍又充滿悲傷,音調抒情徐緩。讓學生在徐緩的音樂中去感受劉蘭芝與焦仲卿生離死別的痛苦。
四、品味詩歌藝術1、詩人是如何表現其品質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明確:詩句“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很好地體現了詩人光輝俊潔的人格。用“江離”“辟芷”“秋蘭”三種香草來裝飾自己,比喻自己,極其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使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2、《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教學意圖】要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須閱讀古詩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國文化形成過程中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說是儒家學說,包括《論語》這部經典?!墩撜Z》等書是讀書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課本,是知識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礎,而且影響到整個社會生活,內容包括倫理道德、教育體制、民間習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必要讀一讀《論語》。【教學設計】因《論語》的年代已久遠,對學生而言,要理解透徹文句是比較深奧困難的,因此必須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論語》進行思想上的解讀??捎山處煆摹墩撜Z》中概括出幾點與生活、現實相關的要點,要求學生分組進行透徹的學習和領會,如“小人與君子”、“學習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冀虒W重點、難點〗讀《論語》知儒家思想?!冀虒W方法〗講解啟發(fā)、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第7~10段,我們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先寫毛澤東主席的號召,激勵無數的航天人去實現千年夢想;接著寫我們的計劃,上天畢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誰一句話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計劃,這計劃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成功了,而從毛主席發(fā)出號召開始到火箭成功發(fā)射才用了1年零9個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由號召,到計劃,到成功,一步一步寫來,緊張的任務,緊湊的文章,娓娓道來,條理清晰。第11~13段,人造衛(wèi)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載人飛天,圓千年夢想。我們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準備,一是航天員的準備,已經挑選了19位優(yōu)秀的飛行員,他們是航天員的預備軍??磥韺崿F中國人的航天夢已為時不遠了??墒窃诳茖W上是沒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計劃擱淺了,我們的飛天夢想“只能塵封在一張張構思草圖中”,這是多么遺憾的事啊!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張芝為代表,張芝被后人稱之為“草圣”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一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漢代創(chuàng)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fā)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fā)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張芝創(chuàng)立了今草,即草書
巴金在十年浩劫中的大致經歷:放棄包弟并沒有換得保全一家人,1968年8月,巴金被關進牛棚改造,隨后經受了大字報、掛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1970年,到農村改造,掏大糞、喂豬、背稻草、種地……1972年,妻子蕭珊在飽受精神折磨后患上癌癥,病逝。巴金的兒子在勞動改造的過程中也飽受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性格變得內向抑郁,疾病纏身。此時,巴金69歲。巴金曾在《病中》一文寫道:“當姚文元拿著棒子的時候,我給關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諾諾之外,敢于做過什么事情?十年間我不過是一條含著眼淚等人宰割的牛?!毙〗Y:(幻燈片12)社會是病態(tài)的社會,政治是高壓的政治,人性是扭曲的人性。十年文革,十年浩劫,給多少人留下了累累不可彌合的精神創(chuàng)傷。即使一條小狗,也可能擺脫不了“文革”無情的迫害,比如包弟,比如藝術家鄰居的小狗。
(1)主人公大衛(wèi)·科波菲爾: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曾經是個孤兒。作家描寫了他從孤兒成長為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的過程。他善良,誠摯,聰明,勤奮好學,有自強不息的勇氣、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滿懷信心,在順境中加倍努力,終于獲得了事業(yè)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這個人物身上寄托著狄更斯的道德理想。(2)《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女性形象:在狄更斯筆下,《大衛(wèi)·科波菲爾》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個任務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通小姐、米考伯太太、艾米麗……貝西姨婆與摩德斯通小姐的對比,克拉拉、朵拉與艾妮斯的對比更使她們栩栩如生,對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愛就更深一層,對摩德斯通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對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氣憤。
教學過程:一、交流誦讀課文技巧。——節(jié)奏、韻腳、感情……(5分鐘)二、再讀確定自己的學習主題(15分)1、主題提示: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簡介詩歌“三美”追求聞一多先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集詩人、學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詩人。他不但致力于新詩藝術美的探索,提出了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歌\"三美\"的新格律詩理論主張,還努力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寫出了許多精美詩篇。他的新格律詩理論被后人稱為現代詩學的奠基石,影響深遠。《詩的格律》是聞一多先生系列詩論中最重要的一篇。在這篇論文中,他系統(tǒng)的提出\"詩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的美(音節(jié))、繪畫的美(詞藻),并且還有建筑的美(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這一關于新詩\"三美\"主張遂成為新格律詩派的理論綱領。
3、介紹對聯的歷史引出本課的重點。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副對聯是“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出現在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64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044年了。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對聯有什么基本的特點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請在座的各位當回醫(yī)生,給下面這幅對聯號號脈,看它對仗是否工整?上聯: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下聯:冰消雪化梅花萬朵撲鼻有什么問題,怎么改?剛才這幾位同學指出了這幅對聯的兩個問題,也提出了兩條修改意見。第一是下聯少了一個字,最好是添加一個“香”字;第二是下聯的“梅花萬朵”與上聯的“千條楊柳”是數量詞對名詞,名詞對數量詞,對仗不工整,要調整為“萬朵梅花”。這樣,數量詞“萬朵”對“千條”,名詞“梅花”對“楊柳”。大家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對聯的兩個特點特點:第一個特點是上下聯字數要相等(板書)。就是上聯有幾個字,下聯也要有幾個字。大家記下來,對聯基本要求一,“上下聯字數相等”。這個要求是很嚴格的,一般來說,違反這個規(guī)則就不成對聯了。
(三)作家介紹,寫作背景大家說“雨巷”這首詩寫得美不美?(美)剛才我也說了,這首詩是中國朦朧詩的百年經典。那么對于這么出名的詩,有誰能夠向我們介紹一下它的作者跟寫作背景呢?(明確: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肥谴魍娴某擅骱颓捌诘拇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適當板書)
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只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才能讓學生直接體會到古詩所具有的音樂美,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美學感染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運用了不少的疊詞,朗讀它們,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貫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強了文章的節(jié)奏感。通過朗讀,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到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音樂美。4、朗讀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體的、可感觸的藝術形象,來表現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把詩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內涵豐富的形象中,以瞬間表現永恒,以有限傳達無限,以少勝多,給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廣闊大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觀書須熟讀,使其言皆者出于吾云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這些話語道出了反復朗讀對于理解文章含義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地教學詩歌時,只有指導學生反復地朗讀,才能讓學生將文章中雋永的意境,深厚的蘊涵更好地品味出來,從而更好地欣賞到文章的含蓄美。
竇娥的三樁誓愿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么?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采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腐敗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愿望。“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為什么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巖漿,沖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tǒng)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于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峰。《竇娥冤》中有兩句唱詞,兩個牌文本不同,試分析其優(yōu)劣。《古名家雜劇》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難為地;天也,我今日負屈銜冤哀告天。
【教學過程】一、介紹作者沈從文先生(1902~1988),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蕓蕓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chuàng)作集《鴨子》,有7O余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創(chuàng)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chuàng)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在文學態(tài)度上,沈從文先生一直堅持自由主義立場,堅持文學要超越政治和商業(yè)的影響。1948年沈從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責沈從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識的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下半生從事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致力于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研究。于1980年應邀赴美國講學,并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
【教學內容及步驟】第一課時一、簡介并導入:這篇小說是發(fā)表于《青年文學》1982年第五期,并獲得1982年全國最佳短篇小說獎的小說。作者鐵凝,1957年生,河北趙縣人,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發(fā)表中短篇小說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夜路》,中短篇小說集《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鐵凝小說集》。她以一個女作家的敏銳、細膩的藝術感受力,真摯美好的情致,對生活素材獨到的發(fā)掘和精巧提取,語言清朗睿智,作品蘊涵深摯,質樸優(yōu)美。這篇小說寫的是一群以香雪為代表的山村少女對開進深山的火車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以此折射出受現代文明沖擊的農村蹣跚前進的身影。小說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后,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構思巧妙,表述獨特,語言精美。小說主要通過哪幾個故事情節(jié)表現的呢?
⒈作者是如何寫洪州的地理風貌的?突出了什么特點?明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报D―歷史久遠“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界域遼闊?!敖笕鴰搴?,控蠻荊而引甌越”――地勢宏偉2.作者怎樣寫參加宴會的人物,照應了前文的哪個詞語?明確:作者在寫參加宴席人物時,用了“雅望”“懿范”“勝友”“高朋”“騰蛟起鳳”“紫電清霜”等詞語,極盡人物的文韜武略,照應了前文的“俊采”一詞。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明確:文章借用鋪陳的手法,歷敘界域之大,地勢之雄,物產豐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樂的氛圍、宴會的高雅,同時也緊扣照應了題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7.小結:本段略寫洪州的地理風貌,極寫滕王閣的無限壯美,和周圍環(huán)境的超凡脫俗,以及閣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這樣寫,既初步寫出了滕王閣的不同凡響,又為后文詳寫做好了鋪墊。
一、明確目標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2.通過學習,了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二、整體感知1.導入新課"屈指可數""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功能,直接催生了數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為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系(板書課題)。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學。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1)學生讀課文,整理文章的結構脈絡。(2)小組交流討論。
節(jié)選部分結構:節(jié)選自第二幕,主要寫周樸園與魯家母子的對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三十年后周樸園和侍萍再次相見。第一層:侍萍以敘述別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樸園的罪惡,訴說自己的遭遇。──寫他們過去的矛盾第二層:通過周樸園態(tài)度的變化,暴露他的偽善面目,表現侍萍這個勞動婦女的階級本色。──寫他們現在的矛盾第二部分: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侍萍與周萍母子見面。通過周樸園和魯大海的激烈沖突,揭露周樸園壓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階級的反抗斗爭。分段依據:第一部分從家庭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第二部分從社會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為了使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新仇舊恨集中在一幕戲中得到反映,作者靈活地運用了“回顧”的方法,把歷史和現實,過去和現在緊緊聯系起來了,用以刻畫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