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節(jié)《千米的認識》。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扒住辈幌窭迕住⒎置啄菢涌吹靡?、畫得出,所以學生對“千米”的感知相對較少,這就為學生認識“千米”帶來了困難。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靈活運用教材,是解決這一困難的有效途徑。根據(jù)上述內容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2、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其中,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jīng)驗,激發(fā) 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jīng)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理解圓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心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教學中理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chǎn)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guī)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fā)現(xiàn)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一、教材分析《扇形統(tǒng)計圖》這一內容選自于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七單元。有關統(tǒng)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統(tǒng)計的實用價值。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tǒng)計圖所反映的情況。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扇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直觀觀察學習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由于任何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寫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邊與一次函數(shù)y=ax+b的右邊一致,所以從變化與對應的觀點考慮問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歸結為兩種認識:⑴從函數(shù)值的角度看,就是尋求使一次函數(shù)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⑵從函數(shù)圖像的角度看,就是確定直線y=ax+b在x軸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點的橫坐標所構成的集合。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上兩個角度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shù)的關系。1、“動”―――學生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親身經(jīng)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2、“探”―――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合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激發(fā)強烈的探索欲望。3、“樂”―――本節(jié)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一點,直觀多一點,動手多一點,使學生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數(shù)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一.說教材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節(jié)的《用關系式表示的變量間關系》。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通過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感受到變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的能力,為本節(jié)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二.說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根據(jù)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確立本節(jié)課的三種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根據(jù)具體情況,能用適當?shù)暮瘮?shù)表示方法刻畫簡單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能確定簡單實際問題中函數(shù)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并會求函數(shù)值。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探索某些圖形中變量之間的關系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發(fā)展符號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研究,學習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通過對自變量和因變量關系的表達,培養(yǎng)數(shù)學建模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教 學 過 程教師 行為學生 行為教學 意圖時間 *揭示課題 8.4 圓(二) *創(chuàng)設情境 興趣導入 【知識回顧】 我們知道,平面內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三種(如圖8-21): (1)相離:無交點; (2)相切:僅有一個交點; (3)相交:有兩個交點. 并且知道,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可以由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半徑r的關系來判別(如圖8-22): (1):直線與圓相離; (2):直線與圓相切; (3):直線與圓相交. 介紹 講解 說明 質疑 引導 分析 了解 思考 思考 帶領 學生 分析 啟發(fā) 學生思考 0 15*動腦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識】 設圓的標準方程為 , 則圓心C(a,b)到直線的距離為 . 比較d與r的大小,就可以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講解 說明 引領 分析 思考 理解 帶領 學生 分析 30*鞏固知識 典型例題 【知識鞏固】 例6 判斷下列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⑴直線, 圓; ⑵直線,圓. 解?、?由方程知,圓C的半徑,圓心為. 圓心C到直線的距離為 , 由于,故直線與圓相交. ⑵ 將方程化成圓的標準方程,得 . 因此,圓心為,半徑.圓心C到直線的距離為 , 即由于,所以直線與圓相交. 【想一想】 你是否可以找到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其他方法? *例7 過點作圓的切線,試求切線方程. 分析 求切線方程的關鍵是求出切線的斜率.可以利用原點到切線的距離等于半徑的條件來確定. 解 設所求切線的斜率為,則切線方程為 , 即 . 圓的標準方程為 , 所以圓心,半徑. 圖8-23 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為 , 由于圓心到切線的距離與半徑相等,所以 , 解得 . 故所求切線方程(如圖8-23)為 , 即 或. 說明 例題7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數(shù)法,在利用代數(shù)方法研究幾何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想一想】 能否利用“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的幾何性質求出切線方程? 說明 強調 引領 講解 說明 引領 講解 說明 觀察 思考 主動 求解 思考 主動 求解 通過例題進一步領會 注意 觀察 學生 是否 理解 知識 點 50
解在角度單位狀態(tài)為“度”的情況下(屏幕顯示出 ),按下列順序依次按鍵:顯示結果為36.538 445 77.再按鍵:顯示結果為36゜32′18.4.所以,x≈36゜32′.例5 已知cot x=0.1950,求銳角x.(精確到1′)分析根據(jù)tan x= ,可以求出tan x的值,然后根據(jù)例4的方法就可以求出銳角x的值.四、課堂練習1. 使用計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數(shù)值.(精確到0.0001)sin24゜,cos51゜42′20″,tan70゜21′,cot70゜.2. 已知銳角a的三角函數(shù)值,使用計算器求銳角a.(精確到1′)(1)sin a=0.2476; (2)cos a=0.4174;(3)tan a=0.1890; (4)cot a=1.3773.五、學習小結內容總結不同計算器操作不同,按鍵定義也不一樣。同一銳角的正切值與余切值互為倒數(shù)。在生活中運用計算器一定要注意計算器說明書的保管與使用。方法歸納在解決直角三角形的相關問題時,常常使用計算器幫助我們處理比較復雜的計算。
如圖,課外數(shù)學小組要測量小山坡上塔的高度DE,DE所在直線與水平線AN垂直.他們在A處測得塔尖D的仰角為45°,再沿著射線AN方向前進50米到達B處,此時測得塔尖D的仰角∠DBN=61.4°,小山坡坡頂E的仰角∠EBN=25.6°.現(xiàn)在請你幫助課外活動小組算一算塔高DE大約是多少米(結果精確到個位).解析:根據(jù)銳角三角函數(shù)關系表示出BF的長,進而求出EF的長,得出答案.解:延長DE交AB延長線于點F,則∠DFA=90°.∵∠A=45°,∴AF=DF.設EF=x,∵tan25.6°=EFBF≈0.5,∴BF=2x,則DF=AF=50+2x,故tan61.4°=DFBF=50+2x2x=1.8,解得x≈31.故DE=DF-EF=50+31×2-31=81(米).所以,塔高DE大約是81米.方法總結:解決此類問題要了解角之間的關系,找到與已知和未知相關聯(lián)的直角三角形,當圖形中沒有直角三角形時,要通過作高或垂線構造直角三角形.
解:(1)設第一次落地時,拋物線的表達式為y=a(x-6)2+4,由已知:當x=0時,y=1,即1=36a+4,所以a=-112.所以函數(shù)表達式為y=-112(x-6)2+4或y=-112x2+x+1;(2)令y=0,則-112(x-6)2+4=0,所以(x-6)2=48,所以x1=43+6≈13,x2=-43+6<0(舍去).所以足球第一次落地距守門員約13米;(3)如圖,第二次足球彈出后的距離為CD,根據(jù)題意:CD=EF(即相當于將拋物線AEMFC向下平移了2個單位).所以2=-112(x-6)2+4,解得x1=6-26,x2=6+26,所以CD=|x1-x2|=46≈10.所以BD=13-6+10=17(米).方法總結: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先進行數(shù)學建模,將實際問題中的條件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中的條件.常有兩個步驟:(1)根據(jù)題意得出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式,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純數(shù)學問題;(2)應用有關函數(shù)的性質作答.
教學目標:1.知道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lián)系,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2.會求拋物線與坐標軸交點坐標,會結合函數(shù)圖象求方程的根.教學重點: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lián)系.預設難點:用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綜合解題.☆ 預習導航 ☆一、鏈接:1.畫一次函數(shù)y=2x-3的圖象并回答下列問題(1)求直線y=2x-3與x軸的交點坐標; (2)解方程2x-3=0(3)說出直線y=2x-3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和方程根的關系2.不解方程3x2-2x+4=0,此方程有 個根。二、導讀畫二次函數(shù)y= x2-5x+4的圖象1.觀察圖象,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坐標是什么?2.求一元二次方程x2-5x+4=0的解。3.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與一元二次方程x2-5x+4=0的解有什么關系?(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是二次函數(shù)y=ax2+bx+c當函數(shù)值y=0時的特殊情況.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關系?
探究點二:列分式方程某工廠生產(chǎn)一種零件,計劃在20天內完成,若每天多生產(chǎn)4個,則15天完成且還多生產(chǎn)10個.設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x個,根據(jù)題意可列分式方程為()A.20x+10x+4=15 B.20x-10x+4=15C.20x+10x-4=15 D.20x-10x-4=15解析:設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x個,則實際每天生產(chǎn)(x+4)個,根據(jù)題意可得等量關系:(原計劃20天生產(chǎn)的零件個數(shù)+10個)÷實際每天生產(chǎn)的零件個數(shù)=15天,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即可.設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x個,則實際每天生產(chǎn)(x+4)個,根據(jù)題意得20x+10x+4=15.故選A.方法總結:此題主要考查了由實際問題抽象出分式方程,關鍵是正確理解題意,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三、板書設計1.分式方程的概念2.列分式方程本課時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通過參與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價值,增強學習的自覺性,體驗類比學習思想的重要性,然后結合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shù)學之美.
解:(1)設第一次購買的單價為x元,則第二次的單價為1.1x元,根據(jù)題意得14521.1x-1200x=20,解得x=6.經(jīng)檢驗,x=6是原方程的解.(2)第一次購買水果1200÷6=200(千克).第二次購買水果200+20=220(千克).第一次賺錢為200×(8-6)=400(元),第二次賺錢為100×(9-6.6)+120×(9×0.5-6.6)=-12(元).所以兩次共賺錢400-12=388(元).答:第一次水果的進價為每千克6元;該老板兩次賣水果總體上是賺錢了,共賺了388元.方法總結: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應該把問題分解成購買水果和賣水果兩部分分別考慮,掌握這次活動的流程.三、板書設計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第一步,審清題意;第二步,根據(jù)題意設未知數(shù);第三步,根據(jù)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式子,并找準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第四步,解方程,并驗根,還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題意;最后作答.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例6、例7《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shù)》,我的設計理念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建構知識、發(fā)展思維。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闡述。一、 說教材1、教材分析:“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shù)乘法”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分數(shù)乘法計算、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生活入手,通過幾組算式,讓學生計算出○的左右兩邊算式的得數(shù),找出它們的相等關系,總結出整數(shù)的運算定律對分數(shù)同樣適用。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課所學的使一些分數(shù)的計算簡便,也為以后學習用不同方法解答應用題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3)通過游戲Simon says 來練習以show, open, close, put, carry 所引導的祈使句。教師發(fā)指令學生做動作。但只有聽到老師帶有Simon says的指令時,才能做出相應的動作,否則就是失敗。失敗的同學退出游戲。(4)聽Let's chant的錄音,學生邊聽邊做,逐漸過渡成邊聽邊說邊做,最后獨立說做,并進行比賽。4. 課堂評價(Assessment)做活動手冊本單元第5部分練習。學生根據(jù)錄音,圈出所聽到的文具。具體方法和步驟參考如下:(1)學生看圖,用英語說出圖中每樣文具物品。(2)教師講解題目的意思并指導做的方法。(3)學生聽錄音做練習。(4)再放錄音,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跟讀并互相核對答案,并說出所圈的文具,再通過給花朵涂色進行自我評價。5. 擴展性活動(Extensive activities)選詞游戲。將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各派一個選手,教師說單詞,選手快步跑到講臺前,找到所說單詞,并舉起大聲讀出,正確為勝。
教師將本課A、B部分所學單詞的圖片卡貼在黑板上,找兩個學生各手持一把新蒼蠅拍,教師讀出一個單詞,學生就要馬上找出來并拍立一下。第一個拍的學生獲勝。(4)教師準備一個小場景:將所有學過的食品及飲料或模型放在一個鋪著臺布的桌上,請學生根據(jù)A、B部分的Let’s talk進行自由會話。2.新課展示(Presentation)(1)本課時Let’ s learn中的單詞認讀教學,可繼續(xù)采用A部分第二課時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拼讀規(guī)則,認讀和學習新單詞。(2)讓學生聽Let’s learn的錄音,一邊聽,一邊指著書上相應的圖,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3)用一組連貫的動作教Let’s do中的動詞Pour,smell,taste,drink。首先,教師左手端著一個茶壺,右手拿一茶杯,對全班說:Look!I’m pouring the tea. Pour the tea.(邊倒茶,邊說兩遍)。
3 趣味操練 (Practice)(1)請學生拿出他們事先準備的材料,指導學生按步驟進行搖搖樂的制作,每句話中的第一個動作都是教師要強調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勢,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可適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用顏色筆將搖搖樂畫得更漂亮些,有條件的話,可以用相機將學生的作品拍下來,有機會可以展覽。(2)讓學生跟著錄音一起唱歌曲 Happy New Year,可以在唱歌時打節(jié)拍或邊唱邊舞。4 課堂評價 (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本單元4、5 部分的練習。本次評價要與課本上的4—6單元評價相結合,讓學生自己動手填寫評價表,評價自己。5 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新年的時候將歌曲 Happy New Year唱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聽,祝賀他們新年快樂!板書設計:Recycle 2Let’s make 部分的制作流程圖Happy New Year! (一月一日的日歷)
Let’s learn(1)教師在黑板上簡單畫一個房間,畫上床、書架等家具。然后說:Look! This is my new room. I have a bed and a shelf. What else do I have? 教師在床頭的位置畫一面鏡子,說:I also have a mirror. 然后拿出一面鏡子,示范朗讀mirror, 學生跟讀。教師分別問幾個學生:Do you have a mirror in your bedroom?如果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師則有意再次重復一下“mirror”一詞,說:Oh, you have a mirror.如果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教師可以說:Oh, sorry. You don’t have a mirror. 導出其他單詞,示范朗讀,注意發(fā)音及口型。(2)做“冷暖”游戲。(3)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單詞:mirror, curtain, closet, end table, trash bin,讓學生在詞卡反面或練習本上拼寫、記憶單詞。(4)播放本課錄音,讓學生在書上手指相應單詞并跟讀。鞏固延伸:做句型接龍游戲;做“找同伴”活動;學唱歌曲;完成配套練習;練習書寫單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與要求:1、 能夠聽懂、會說本課對話,并能做替換練習。2、 能夠聽、說、認讀句型There is a ……/There are …并能在情景中正確運用。3、 了解Good to know內容。
教師播放Let’s learn課件,提問:Guess, what does Wu Yifan do on Saturdays? 請3-4人回答后。用同樣方法完成watch TV, read books,請學生聽并且跟讀。繼續(xù)看課件,播放兩個男孩的對話,請學生聽并跟讀,注意語音、語調。 在句子中練習單詞,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對話練習聽錄音中的對話 1-2遍,請同學說一說對話的內容。可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人機對話。分組練習,向你的朋友詢問。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力,并能在恰當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句型。Let’s chant B出示B部分的歌謠,請學生小聲試讀,可以讀出不同的節(jié)奏。播放歌謠,請學生仔細傾聽2-3遍,說到相對應的地方,教師帶領學生指一指畫畫、看電視、讀書、玩電腦游戲這四種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歌謠。請學生反復跟讀。分角色演唱,可拍手掌握節(jié)奏。 看一看、說一說幫助學生鞏固本課句型。轉盤游戲教師拿出課前制作好的大轉盤,上面有do homework, watch TV, read books這三幅圖畫。請一名學生撥動轉盤,轉盤快速轉動,停止時看指針指向哪一幅圖,該生提問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其余同學回答,先回答出的同學可撥動轉盤,游戲繼續(xù)。
鞏固延伸嘗試與他人進行書信交流第三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的與要求:1、 能夠使用所學四會句子完成Task time中的采訪任務。2、 能夠理解Let’s play中的問題并做出正確回答。3、 能夠聽懂、會唱歌曲“My Favourite Day”。教學重、難點:重點、難點為復習并使用四會句子完成Task time中的采訪任務,并展示個人報道。課前準備:教學掛圖、錄音帶、錄音機、簡歷表教學過程:1、 熱身(1) 放第二單元歌曲,學生跟唱,復習有關一周七天的單詞。(2) 日??谡Z練習。2、 預習:放錄音,欣賞歌曲。3、 新授Task time(1) 就歌曲內容向學生提問:Do you like weekends? What’s your favourite day? 引導學生回答:My favourite day is Saturday/Sunday. 并請學生說明理由,表述周末活動。出示采訪表,回答問題。(2) 讓學生參照學生用書的采訪表進行小組交流,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填充表格,然后每組派代表做匯報。Let’s play看圖片,指導學生先讀懂句子,再回答問題。Let’s sing學生理解并學唱本單元歌曲“My Favourite Day”.鞏固延伸:采訪教師;畫畫猜人
教學目標與要求:1、 通過活動和復習句型,介紹及動作短語等。2、 學唱歌曲。教學重、難點:重點為復習鞏固介詞及存在句型。難點為正確區(qū)分內容相近的圖片。課前準備:詞卡、錄音機、錄音帶、圖片教學過程:1、 熱身(1) 放歌曲錄音,學生跟唱。(2) 師生進行日常會話。2、 預習做“按我說的做”游戲。3、 新授(1) 看圖片,問:Where is the …? Ss: It’s in /on/over…(2) 做“猜一猜”游戲。(3) 兩人一組完成Pair work,連一連,說一說。(4) 聽錄音,完成練習。錄音原文如下:There are mountains behind her village. There is a river near her house. There is a new air-conditioner in her bedroom. She cleans her bedroom every day.There is a lake near his village. There are many trees in front of his house. There is a big trash bin in his kitchen. He can cook tasty meals.There is a forest near his village. There is a road beside his house. There is a man under a tree. He often waters the flowers.There are many Paths in her village. There are new curtains on the window of her house. There are many new skirts in her closet. She washes the clothes every weekend.鞏固延伸:做“幸運摸獎”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