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題意,得34%x-18%x=160,解得x=1000.所以48%x=48%×1000=480(公頃),18%x=18%×1000=180(公頃),34%x=34%×1000=340(公頃).答:玉米種了340公頃,高粱種了180公頃,水稻種了480公頃.方法總結: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取正確的信息是解題的關鍵.語文老師對班上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做了調查,并請數(shù)學老師制作了如圖所示的統(tǒng)計圖.(1)哪種書籍最受歡迎?(2)哪兩種書籍受歡迎程度差不多?(3)圖中扇形分別表示什么?(4)圖中的各個百分比如何得到?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解:(1)科幻書籍最受歡迎,可從扇形的大小或圖中百分比的大小得出.(2)科普書籍和武俠書籍受歡迎程度差不多,可從圖中扇形大小或圖中所標百分比的大小得出.(3)圖中扇形分別代表了最喜歡某種書籍的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百分比.(4)用最喜歡某種書籍的人數(shù)比全班的總人數(shù)即可得各個百分比,所有的百分比之和為1.方法總結:由扇形統(tǒng)計圖獲取信息時,一定要明確各個項目和它們所占圓面的百分比.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1.對本章內容的認識更全面、更系統(tǒng)化。2.進一步加深對本章基礎知識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并能靈活運用。二.學習重點和難點:重點:本章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基礎知識的運用;整式的加減運算的靈活運用。難點:本章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基礎知識的運用;整式的加減運算的靈活運用與提高。三.學習方法:歸納,總結 交流、練習 探究 相結合 四.教學目標和教學目標解析:教學目標1 同類項 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分別相等的項,另外所有的常數(shù)項都是同類項。例如: 與 是同類項; 與 是同類項。注意:同類項與系數(shù)大小無關,與字母的排列順序無關。教學目標2 合并同類項法則 合并同類項法則:把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shù),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保持不變,如: 。
【類型四】 含整數(shù)指數(shù)冪、零指數(shù)冪與絕對值的混合運算計算:-22+(-12)-2+(2015-π)0-|2-π2|.解析:分別根據(jù)有理數(shù)的乘方、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及絕對值的性質計算出各數(shù),再根據(jù)實數(shù)的運算法則進行計算.解:-22+(-12)-2+(2015-π)0-|2-π2|=-4+4+1-2+π2=π2-1.方法總結:熟練掌握有理數(shù)的乘方、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及絕對值的性質是解答此題的關鍵.三、板書設計1.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法則:同底數(shù)冪相除,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減.2.零次冪:任何一個不等于零的數(shù)的零次冪都等于1.即a0=1(a≠0).3.負整數(shù)次冪:任何一個不等于零的數(shù)的-p(p是正整數(shù))次冪,等于這個數(shù)p次冪的倒數(shù).即a-p=1ap(a≠0,p是正整數(shù)).從計算具體問題中的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逐步歸納出同底數(shù)冪除法的一般性質.教學時要多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和數(shù)學學習的魅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問題:2015年9月2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簡稱:NASA)對外宣稱將有重大發(fā)現(xiàn)宣布,可能發(fā)現(xiàn)除地球外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一時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早在2014年,NASA就發(fā)現(xiàn)一顆行星,這顆行星是第一顆在太陽系外恒星旁發(fā)現(xiàn)的適居帶內、半徑與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環(huán)繞紅矮星開普勒186,距離地球492光年.1光年是光經(jīng)過一年所行的距離,光的速度大約是3×105km/s.問: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多遠(1年=3.1536×107s)?3×105×3.1536×107×492=3×3.1536×4.92×105×107×102=4.6547136×10×105×107×102.問題:“10×105×107×102”等于多少呢?二、合作探究探究點: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類型一】 底數(shù)為單項式的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計算:(1)23×24×2;(2)-a3·(-a)2·(-a)3;(3)mn+1·mn·m2·m.解析:(1)根據(jù)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進行計算即可;(2)先算乘方,再根據(jù)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進行計算即可;(3)根據(jù)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進行計算即可.
一、情境導入1.計算:(1)-6x3y4z2÷(-23x2y2);(2)9mn÷(-6mn)2·(13n2);(3)6(a-b)3c5÷[-35(a-b)2c]·[-2(a-b)3c4].2.m(a+b+c)=am+bm+cm,(am+bm+cm)÷m=am÷m+bm÷m+cm÷m=a+b+c.你能根據(jù)多項式乘以單項式的運算歸納出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嗎?二、合作探究探究點:多項式除以單項式【類型一】 直接利用多項式除以單項式進行計算計算:(72x3y4-36x2y3+9xy2)÷(-9xy2).解析:根據(jù)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用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這個單項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解:原式=72x3y4÷(-9xy2)+(-36x2y3)÷(-9xy2)+9xy2÷(-9xy2)=-8x2y2+4xy-1.方法總結: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分別除以這個單項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解:(ax2+bx+1)(3x-2)=3ax3-2ax2+3bx2-2bx+3x-2.∵積不含x2項,也不含x項,∴-2a+3b=0,-2b+3=0,解得b=32,a=94,∴系數(shù)a、b的值分別是94,32.方法總結: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利用多項式乘法法則計算出展開式,合并同類項后,再根據(jù)不含某一項,可得這一項系數(shù)等于零,再列出方程解答.三、板書設計1.多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多項式和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與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相乘,再把所得的積相加.2.多項式與多項式乘法的應用本節(jié)知識的綜合性較強,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前面所學的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及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知識,同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教學中一定要精講精練,讓學生從練習中再次體會法則的內容,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光的速度約為3×108米/秒,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速度是8×103米/秒,則光的速度是這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速度的多少倍?解析:要求光速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速度的倍數(shù),用光速除以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速度,可轉化為單項式相除問題.解:(3×108)÷(8×103)=(3÷8)·(108÷103)=3.75×104.答:光速是這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速度的3.75×104倍.方法總結:解整式除法的實際應用題時,應分清何為除式,何為被除式,然后應當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計算.三、板書設計1.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單項式相除,把系數(shù)、同底數(shù)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商的一個因式.2.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活中的情景導入,引導學生根據(jù)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乘法運算推導出其逆運算的規(guī)律,在探究的過程中經(jīng)歷數(shù)學概念的生成過程,從而加深印象
解析:先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再求出綠化的面積,兩者相減即可求出剩下的面積.解:長方形的面積是xym2,綠化的面積是35x×34y=920xy(m2),則剩下的面積是xy-920xy=1120xy(m2).方法總結: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和單項式乘單項式法則是解題的關鍵.三、板書設計1.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單項式相乘,把系數(shù)、同底數(shù)冪分別相乘,作為積的因式;對于只在一個單項式里面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積的一個因式.2.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應用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單項式的乘法法則并能熟練應用.要求學生在乘法的運算律以及冪的運算律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處于引導位置,鼓勵學生“試一試”,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夠更為直接的理解和應用該知識點
解析:(1)根據(jù)AD∥BC可知∠ADC=∠ECF,再根據(jù)E是CD的中點可求出△ADE≌△FCE,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即可解答;(2)根據(jù)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判斷出AB=BF即可解答.解:(1)∵AD∥BC,∴∠ADC=∠ECF.∵E是CD的中點,∴DE=EC.又∵∠AED=∠CEF,∴△ADE≌△FCE,∴FC=AD;(2)∵△ADE≌△FCE,∴AE=EF,AD=CF.又∵BE⊥AE,∴BE是線段AF的垂直平分線,∴AB=BF=BC+CF.∵AD=CF,∴AB=BC+AD.方法總結:此題主要考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等幾何知識.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利用它可以證明線段相等.探究點二:線段垂直平分線的作圖如圖,某地由于居民增多,要在公路l邊增加一個公共汽車站,A,B是路邊兩個新建小區(qū),這個公共汽車站C建在什么位置,能使兩個小區(qū)到車站的路程一樣長(要求: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寫畫法)?
(3)若要滿足結論,則∠BFO=∠GFC,根據(jù)切線長定理得∠BFO=∠EFO,從而得到這三個角應是60°,然后結合已知的正方形的邊長,也是圓的直徑,利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進行計算.解:(1)FB=FE,PE=PA;(2)四邊形CDPF的周長為FC+CD+DP+PE+EF=FC+CD+DP+PA+BF=BF+FC+CD+DP+PA=BC+CD+DA=23×3=63;(3)假設存在點P,使BF·FG=CF·OF.∴BFOF=CFFG.∵cos∠OFB=BFOF,cos∠GFC=CFFG,∴∠OFB=∠GFC.∵∠OFB=∠OFE,∴∠OFE=∠OFB=∠GFC=60°,∴在Rt△OFB中,BF=OBtan∠OFB=OBtan60°=1.在Rt△GFC中,∵CG=CF·tan∠GFC=CF·tan60°=(23-1)×3=6-3,∴DG=CG-CD=6-33,∴DP=DG·tan∠PGD=DG·tan30°=23-3,∴AP=AD-DP=23-(23-3)=3.方法總結:由于存在性問題的結論有兩種可能,所以具有開放的特征,在假設存在性以后進行的推理或計算.一般思路是:假設存在——推理論證——得出結論.若能導出合理的結果,就做出“存在”的判斷,若導出矛盾,就做出“不存在”的判斷.
∴此方程無解.∴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不可能等于12cm2.方法總結:對于生活中的應用題,首先要全面理解題意,然后根據(jù)實際問題的要求,確定用哪些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如本題用方程思想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定方法來解決.三、板書設計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可以歸結為“審,設,列,解,檢,答”六個步驟:(1)審:審題要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問題中的等量關系;(2)設:設未知數(shù),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設法,因題而異;(3)列:列方程,一般先找出能夠表達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列代數(shù)式表示相等關系中的各個量,即可得到方程;(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檢: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是否保證實際問題有意義;(6)答:根據(jù)題意,選擇合理的答案.經(jīng)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中數(shù)量關系的一個有效數(shù)學模型.通過學生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方案,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四.知識梳理談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例1實際問題的方法。五、目標檢測設計1.如圖,寬為50cm的矩形圖案由10個全等的小長方形拼成,則每個小長方形的面積為( ).【設計意圖】發(fā)現(xiàn)幾何圖形中隱蔽的相等關系.2.鎮(zhèn)江)學校為了美化校園環(huán)境,在一塊長40米、寬20米的長方形空地上計劃新建一塊長9米、寬7米的長方形花圃.(1)若請你在這塊空地上設計一個長方形花圃,使它的面積比學校計劃新建的長方形花圃的面積多1平方米,請你給出你認為合適的三種不同的方案.(2)在學校計劃新建的長方形花圃周長不變的情況下,長方形花圃的面積能否增加2平方米?如果能,請求出長方形花圃的長和寬;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設計意圖】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及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決簡單的圖形面積問題.
把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并將解集中的整數(shù)解寫出來.解析:分別計算出兩個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據(jù)大小小大中間找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再找出解集范圍內的整數(shù)即可.解:x+23<1?、伲?(1-x)≤5?、?,由①得x<1,由②得x≥-32,∴不等式組的解集為-32≤x<1.則不等式組的整數(shù)解為-1,0.方法總結:此題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在于正確解得不等式組或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據(jù)題目中對于解集的限制得到下一步所需要的條件,再根據(jù)得到的條件進而求得不等式組的整數(shù)解.三、板書設計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概念解法不等式組的解集利用數(shù)軸確定解集利用口訣確定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建立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礎之上.解不等式組時,先解每一個不等式,再確定各個不等式組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類型二】 根據(jù)不等式的變形確定字母的取值范圍如果不等式(a+1)x<a+1可變形為x>1,那么a必須滿足________.解析:根據(jù)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可判斷a+1為負數(shù),即a+1<0,可得a<-1.方法總結:只有當不等式的兩邊都乘(或除以)一個負數(shù)時,不等號的方向才改變.三、板書設計1.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性質1: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性質2:不等式的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性質3:不等式的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方向改變.2.把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移項”依據(jù):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將未知數(shù)系數(shù)化為1”的依據(jù):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3.本節(jié)課學習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在學習過程中,可與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類比,在運用性質進行變形時,要注意不等號的方向是否發(fā)生改變;課堂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練習中易出現(xiàn)的錯誤,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方法總結:已知解集求字母系數(shù)的值,通常是先解含有字母的不等式,再利用解集唯一性列方程求字母的值.解題過程體現(xiàn)了方程思想.三、板書設計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驟:(1)去分母;(2)去括號;(3)移項;(4)合并同類項;(5)兩邊都除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本節(jié)課通過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讓學生感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與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是在兩邊都除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這一步時有所不同.如果這個系數(shù)是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如果這個系數(shù)是負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這也是這節(jié)課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學時要大膽放手,不要怕學生出錯,通過學生犯的錯誤引起學生注意,理解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避免出錯.
(3)∵AD=4,DE=1,∴AE=42+12=17.∵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且F是E的對應點,∴AF=AE=17.(4)∵∠EAF=90°(旋轉角相等)且AF=AE,∴△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類型二】 旋轉的性質的運用如圖,點E是正方形ABCD內一點,連接AE、BE、CE,將△ABE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則∠BE′C=________度.解析:連接EE′,由旋轉性質知BE=BE′,∠EBE′=90°,∴△BE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EE′B=45°,EE′=22.在△EE′C中,EE′=22,E′C=1,EC=3,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EE′C=90°,∴∠BE′C=∠BE′E+∠EE′C=135°.三、板書設計1.旋轉的概念將一個圖形繞一個頂點按照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2.旋轉的性質一個圖形和它經(jīng)過旋轉所得的圖形中,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任意一組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轉角,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
(3)分解因式:1+x+x(x+1)+x(x+1)2+…+x(x+1)n(n為正整數(shù)).解析:(1)根據(jù)已知計算過程直接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即可;(2)根據(jù)已知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得出答案;(3)由(1)中計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進而得出答案.解:(1)因式分解的方法是提公因式法,共應用了3次;(2)分解因式1+x+x(x+1)+x(x+1)2+…+x(x+1)2015,需應用上述方法2016次,結果是(1+x)2015;(3)1+x+x(x+1)+x(x+1)2+…+x(x+1)n=(1+x)n+1.方法總結:解決此類問題需要認真閱讀,理解題意,根據(jù)已知得出分解因式的規(guī)律是解題關鍵.三、板書設計1.提公因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驟:(1)觀察;(2)適當變形;(3)確定公因式;(4)提取公因式.2.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應用本課時是在上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延伸,在教學時要給學生足夠主動權和思考空間,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解:(1)設第一次購買的單價為x元,則第二次的單價為1.1x元,根據(jù)題意得14521.1x-1200x=20,解得x=6.經(jīng)檢驗,x=6是原方程的解.(2)第一次購買水果1200÷6=200(千克).第二次購買水果200+20=220(千克).第一次賺錢為200×(8-6)=400(元),第二次賺錢為100×(9-6.6)+120×(9×0.5-6.6)=-12(元).所以兩次共賺錢400-12=388(元).答:第一次水果的進價為每千克6元;該老板兩次賣水果總體上是賺錢了,共賺了388元.方法總結: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應該把問題分解成購買水果和賣水果兩部分分別考慮,掌握這次活動的流程.三、板書設計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第一步,審清題意;第二步,根據(jù)題意設未知數(shù);第三步,根據(jù)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式子,并找準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第四步,解方程,并驗根,還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題意;最后作答.
一.學生情況分析對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學生在小學階段已通過量、折、拼的方法進行了合情推理并得出了相關的推論。在小學認識三角形,通過觀察、操作,得到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但在學生升入初中階段學習過推理證明后,必須明確推理要有依據(jù),定理必須通過邏輯證明?,F(xiàn)在的學生喜歡動手實驗,操作能力較強,但對知識的歸納、概括能力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不強。部分優(yōu)秀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一定分析、歸納能力。
解析:水是生命之源,節(jié)約水資源是我們每個居民都應有的意識.題中給出假如每人浪費一點水,當人數(shù)增多時,將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shù)字,100萬人每天浪費的水資源為1000000×0.32=320000(升).所以320000=3.2×105.故選B.方法總結:從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體會科學記數(shù)法的實際應用.題中沒有直接給出數(shù)據(jù),應先計算,再表示.探究點二:將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的數(shù)轉換為原數(shù)已知下列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的數(shù),寫出原來的數(shù):(1)2.01×104;(2)6.070×105.解析:(1)將2.01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4位即可;(2)將6.070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5位即可.解:(1)2.01×104=20100;(2)6.070×105=607000.方法總結:將科學記數(shù)法a×10n表示的數(shù),“還原”成通常表示的數(shù),就是把a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n位所得到的數(shù).三、板書設計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進一步體會大數(shù),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發(fā)展數(shù)感、空間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PPT全稱是PowerPoint,LFPPT為你提供免費PPT模板下載資源。讓你10秒輕松搞定幻燈片制作,打造?顏值的豐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