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2.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3.能識別從三個方向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畫立方體及簡單組合體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并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型.一、情境導入觀察圖中不同方向拍攝的廬山美景.你能從蘇東坡《題西林壁》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體驗出其中的意境嗎?你能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數(shù)學道理嗎?讓我們一起探索新知吧!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從不同的方向看物體如圖所示的幾何體是由一些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從上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是()解析:這個幾何體從上面看,共有2行,第一行能看到3個小正方形,第二行能看到2個小正方形.故選D.
【教學目標】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2.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3.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基礎知識精講】1.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的定義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圖叫主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叫左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做俯視圖.2.幾種幾何體的三視圖(1)正方體:三視圖都是正方形.圓錐的主視圖、左視圖都是三角形,而俯視圖的圖中有一個點表示圓錐的頂點,因為從上往下看圓錐時先看到圓錐的頂點,再看到底面的圓.3.如何畫三視圖 當用若干個小正方體搭成新的幾何體,如何畫這個新的幾何體的三視圖?
目的:課后作業(yè)設計包括了兩個層面:作業(yè)1是為了鞏固基礎知識而設計;作業(yè)2是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廣知識,增加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本質的思考而設計,通過此題可讓學生進一步運用三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反思1.本節(jié)課的內容屬于選修學習的內容,主要突出對數(shù)學興趣濃厚、學有余力的同學進一步探究和拓展使用,在數(shù)學方法和思想方面需重點引導,通過引導,使學生明白解多元方程組的一般方法和思想,理解鞏固環(huán)節(jié)需多注意多種解題方法的引導,并且比較各種解題方法之間的優(yōu)劣,總結出解多元方程的基本方法.2.作為選修課,在內容上要讓學生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組概念的同時,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用三元一次方程組甚至多元方程組去求解實際問題的必要性,從而掌握本堂課的基礎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對復雜的實際問題方程中元越多,等量關系的建立就越直接;充分理解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法解方程的優(yōu)點和缺點,有關這一方面的題目要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其理解才會深刻.
探究點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論2如圖,P是△ABC內的一點,求證:∠BPC>∠A.解析:由題意無法直接得出∠BPC>∠A,延長BP交AC于D,就能得到∠BPC>∠PDC,∠PDC>∠A.即可得證.證明:延長BP交AC于D,∵∠BPC是△ABC的外角(外角定義),∴∠BPC>∠PDC(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同理可證:∠PDC>∠A,∴∠BPC>∠A.方法總結:利用推論2證明角的大小時,兩個角應是同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若不是,就需借助中間量轉化求證.三、板書設計三角形的外角外角:三角形的一邊與另一邊的延長線所組成的 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推論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 個內角的和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 相鄰的內角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推導出新的定理以及運用新的定理解決相關問題,進一步熟悉和掌握證明的步驟、格式、方法、技巧.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有條理的想象和探索能力,從而做到強化基礎,激發(fā)學習興趣.
證法二:(1)延長BD交AC于E(或延長CD交AB于E),如圖.則∠BDC是△CDE的一個外角.∴∠BDC>∠DEC.(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DEC是△ABE的一個外角(已作)∴∠DEC>∠A(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BDC>∠A(不等式的性質)(2)延長BD交AC于E,則∠BDC是△DCE的一個外角.∴∠BDC=∠C+∠DEC(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DEC是△ABE的一個外角∴∠DEC=∠A+∠B(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BDC=∠B+∠C+∠BAC(等量代換)活動目的: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幾何證明題,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證明思路,特別是不等關系的證明題,因為學生接觸較少,因此更需要加強練習.注意事項:學生對于幾何圖形中的不等關系的證明比較陌生,因此有必要在證明第2小題中,要引導學生找到一個過渡角∠ACB,由∠1>∠ACB,∠ACB>∠2,再由不等關系的傳遞性得出∠1>∠2。
方法總結:利用三角形三邊的數(shù)量關系來判定直角三角形,從而推出兩線的垂直關系.探究點二:勾股數(shù)下列幾組數(shù)中是勾股數(shù)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32,42,52;②9,40,41;③13,14,15;④0.9,1.2,1.5.解析:第①組不符合勾股數(shù)的定義,不是勾股數(shù);第③④組不是正整數(shù),不是勾股數(shù);只有第②組的9,40,41是勾股數(shù).故填②.方法總結:判斷勾股數(shù)的方法: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要符合等式a2+b2=c2;二要都是正整數(shù).三、板書設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數(shù):滿足a2+b2=c2的三個正整數(shù),稱為勾股數(shù).經歷一般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歸納能力.體驗生活中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感受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解析:熟記常見幾何體的三種視圖后首先可排除選項A,因為長方體的三視圖都是矩形;因為所給的主視圖中間是兩條虛線,故可排除選項B;選項D的幾何體中的俯視圖應為一個梯形,與所給俯視圖形狀不符.只有C選項的幾何體與已知的三視圖相符.故選C.方法總結:由幾何體的三種視圖想象其立體形狀可以從如下途徑進行分析:(1)根據主視圖想象物體的正面形狀及上下、左右位置,根據俯視圖想象物體的上面形狀及左右、前后位置,再結合左視圖驗證該物體的左側面形狀,并驗證上下和前后位置;(2)從實線和虛線想象幾何體看得見部分和看不見部分的輪廓線.在得出原立體圖形的形狀后,也可以反過來想象一下這個立體圖形的三種視圖,看與已知的三種視圖是否一致.探究點四:三視圖中的計算如圖所示是一個工件的三種視圖,圖中標有尺寸,則這個工件的體積是()A.13πcm3 B.17πcm3C.66πcm3 D.68πcm3解析:由三種視圖可以看出,該工件是上下兩個圓柱的組合,其中下面的圓柱高為4cm,底面直徑為4cm;上面的圓柱高為1cm,底面直徑為2cm,則V=4×π×22+1×π×12=17π(cm3).故選B.
故最少由9個小立方體搭成,最多由11個小立方體搭成;(3)左視圖如右圖所示.方法點撥:這類問題一般是給出一個由相同的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兩種視圖,要求想象出這個幾何體可能的形狀.解答時可以先由三種視圖描述出對應的該物體,再由此得出組成該物體的部分個體的個數(shù).三、板書設計視圖概念:用正投影的方法繪制的物體在投影 面上的圖形三視圖的組成主視圖:從正面得到的視圖左視圖:從左面得到的視圖俯視圖:從上面得到的視圖三視圖的畫法: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由三視圖推斷原幾何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操作、猜想、討論、合作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三視圖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間大小的對應關系.通過具體活動,積累學生的觀察、想象物體投影的經驗,發(fā)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數(shù)學思考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1.經歷由實物抽象出幾何體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2.會畫圓柱、圓錐、球的三視圖,體會這幾種幾何體與其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3.會根據三視圖描述原幾何體。教學重點:掌握部分幾何體的三視圖的畫法,能根據三視圖描述原幾何體。教學難點:幾何體與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培養(yǎng)空間想像觀念。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觀察實踐法教學過程設計一、實物觀察、空間想像設置: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方塊,搭建一個立體圖形,讓同學們畫出三視圖。而后,再要求學生利用手中12塊正方形的方塊實物,搭建2個立體圖形,并畫出它們的三視圖。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觀察、作圖。議一議1.圖5-14中物體的形狀分別可以看成什么樣的幾何體?從正面、側面、上面看這些幾何體,它們的形狀各是什么樣的?2.在圖5-15中找出圖5-14中各物體的主視圖。3.圖5-14中各物體的左視圖是什么?俯視圖呢?
解:方法一:因為DE∥BC,所以∠ADE=∠B,∠AED=∠C,所以△ADE∽△ABC,所以ADAB=DEBC,即44+8=5BC,所以BC=15cm.又因為DF∥AC,所以四邊形DFCE是平行四邊形,所以FC=DE=5cm,所以BF=BC-FC=15-5=10(cm).方法二:因為DE∥BC,所以∠ADE=∠B.又因為DF∥AC,所以∠A=∠BDF,所以△ADE∽△DBF,所以ADDB=DEBF,即48=5BF,所以BF=10cm.方法總結:求線段的長,常通過找三角形相似得到成比例線段而求得,因此選擇哪兩個三角形就成了解題的關鍵,這就需要通過已知的線段和所求的線段分析得到.三、板書設計(1)相似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分別相等、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兩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感受相似三角形與相似多邊形、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體驗事物間特殊與一般的關系.讓學生經歷從實驗探究到歸納證明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探究、歸納總結的能力.
合探2 與同伴合作,兩個人分別畫△ABC和△A′B′ C′,使得∠A和∠A′都等于∠α,∠B和∠B′都等于∠β,此時,∠C與∠C′相等嗎?三邊的比 相等嗎?這樣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嗎?改變∠α,∠β的大小,再試一試.四、導入定理判定 定理1:兩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這個定理的 出 現(xiàn)為判定兩三角形相似增加了一條新的途徑.例:如圖,D ,E分別是△ABC的邊AB,AC上的點,DE∥BC,AB= 7,AD=5,DE=10,求B C的長。解:∵DE∥BC,∴∠ADE=∠B,∠AED=∠C.∴△ADE∽△ABC(兩角分別相等的兩 個三角形相似).∴ ADAB=DEBC.∴BC=AB×DEAD = 7×105=14.五、學生練習:1. 討論隨堂練 習第1題有一個銳角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為什么?2.自己獨立完成隨堂練習第2題六、小結本節(jié)主要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一定要掌握好這個定理.七、作業(yè):
[想一想]同學們經歷了上述三種方法,你還能想出哪些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你認為最優(yōu)化的方法是哪種?思路點拔:1、如果旗桿周圍有足夠地空地使旗桿在太陽光照射下影子都在平地上,并能測出影子的長度,那么,可以在平地垂直樹一根小棒,等到小棒的影子恰好等于棒高時,再量旗桿的影子,此時旗桿的影子長度就是這個旗桿的高度.2、可以采用立一個已知長度的參照物在旗桿旁照相后量出照片中旗桿與參照物的長度根據線段成比例來進行計算.3、拿一根知道長度的直棒,手臂伸直,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使直棒剛好完全擋住旗桿,量出此時人到旗桿的距離、人手臂的長度和棒長,就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來進行計算.等等.第四環(huán)節(jié) 課堂小結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2、在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實踐過程中,你是否想到最優(yōu)的方法?3、在與同伴合作交流中,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第五環(huán)節(jié) 布置作業(yè),反思提煉
教學目標:1.會畫直棱柱(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種視圖,體會這幾種幾何體與其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2. 會根據三視圖描述原幾何體。教學重點:掌握直棱柱的三視圖的畫法。能根據三視圖描述原幾何體。教學難點:幾何體與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培養(yǎng)空間想像觀念。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觀察實踐法一、實物觀察、空間想像觀察: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直三棱柱、直四棱柱,根據你所擺放的位置經過 想像,再抽象出這兩個直棱柱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繪制:請你將抽象出來的三種視圖畫出來,并與同伴交流。比較:小亮畫出了其中一個幾何體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你認為他畫的對不對?談談你的看法。拓展:當你手中的兩個直棱柱擺放的角度變化時,它們的三種視圖是否會隨之改變?試一試。
當Δ=l2-4mn<0時,存在以P、A、B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P、C、D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的一個點P;當Δ=l2-4mn=0時,存在以P、A、B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P、C、D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的兩個點P;當Δ=l2-4mn>0時,存在以P、A、B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P、C、D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的三個點P.方法總結:由于相似情況不明確,因此要分兩種情況討論,注意要找準對應邊.三、板書設計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2判定定理3本課主要是證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總結常見的輔助線添加方法,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幾何思維都獲得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
一、 背景與意義分析統(tǒng)計主要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據,它通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shù)據來幫助人們對事物的發(fā)展作出合理的判斷,能夠利用數(shù)據信息和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已成為信息時代每一位公民必備的素質。通過對本章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的學習,學生可基本掌握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的方法。二、 學習與導學目標1 知識積累與疏導:通過復習小結,進一步領悟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數(shù)據處理,對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斷的事實。2 技能掌握與指導:通過復習,進一步明確數(shù)據處理的一般過程。3 智能提高與訓導:在與他人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設計調查問卷。4 情感修煉與提高: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參與調查、整理數(shù)據,體會社會調查的艱辛與樂趣。5 觀念確認與引導:體會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辨證思想。三、 障礙與生成關注調查問卷的設計及根據調查總結的報告給出合理的預測。四、 學程與導程活動活動一 回顧本章內容,繪制知識結構圖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并借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檢查生字讀音?! ⌒∏穑?qiū)渲染(xuàn )迂回( yū)蒙古包( měng ) 襟飄帶舞( jīn )鄂溫克(è) (2)指導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衤”,與衣服有關,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皾笔亲笥医Y構,右邊下面是“止”,不能寫成“上”?! 吧选毕旅媸恰耙隆?,與衣服有關?! 拔ⅰ保褐虚g部分不能少一橫?! 。?)理解較難的詞語?! 、俾?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菰闲熊囀譃⒚?,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盀⒚摗钡囊馑际牵簽t灑自然,不拘束。這個詞語反映了草原的廣闊無邊?! 、诶斫狻敖箫h帶舞”一詞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鮮艷的服裝來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帶隨風舞動?! 、邸按渖鳌币辉~可以從難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這里表示“將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綠得太濃了,將要流下來,寫出了草原的綠,是充滿生命力的?! 、芏鯗乜耍何覈贁?shù)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東北部。
2.為了表現(xiàn)出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時驚心動魄的氣勢,表現(xiàn)出艦載機成功著艦后國人的喜悅,作者在語言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請你結合課文做具體分析。明確:(1)運用修辭手法,描繪著艦場面?!奥暼缜T疾,氣卷萬山來?!边\用對偶、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強文章氣勢,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艦載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具有感染力。(2)運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艦載機著艦的情形。如“震耳欲聾”“轟鳴”描繪出艦載機著艦時巨大的聲音,“眨眼之間”“剎那間”“疾如閃電”等詞描繪出艦載機著艦時的震撼場面?!袄卫蔚亍薄胺€(wěn)穩(wěn)地”生動地寫出了我國艦載機著艦技術的成熟和飛行員操作技能的嫻熟?!岸ǜ窳艘粋€象征勝利的巨大‘V’字”的特寫鏡頭,既是對當時情景的生動再現(xiàn),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喜悅和自豪。
【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加深對燃燒條件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滅火的原理。2.過程與方法: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習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學。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利用化學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緦W習重點】通過物質燃燒條件的探究,學習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設計探究實驗,說明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和方法?!緦W習難點】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設計對照實驗進行物質燃燒條件的探究?!菊n前準備】《精英新課堂》:預習學生用書的“早預習先起步”?!睹麕煖y控》:預習贈送的《提分寶典》。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1.復習:什么叫燃燒?燃燒條件有哪些?今天自己設計實驗來進行探究。2.明確實驗目標,導入新課。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學生閱讀課本P150的相關內容并掌握以下內容。實驗用品:鑷子、燒杯、坩堝鉗、三腳架、薄銅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濾紙、蠟燭。你還需要的實驗用品:酒精燈、水。1.實驗:用棉花分別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片刻。上述實驗中我們能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如果在酒精燈上加熱時間較長,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答:蘸酒精的棉花燃燒,蘸水的棉花沒有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有可燃物。如果加熱時間較長,水蒸發(fā)后,蘸水的棉花也會燃燒。2.如圖所示,進行實驗:我們能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答: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乒乓球碎片和濾紙碎片,都能燃燒,說明二者都是可燃物。放在銅片兩側給它們加熱后可看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3.你能利用蠟燭和燒杯(或選擇其他用品)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嗎?答:點燃兩支相同的蠟燭,然后在一支蠟燭上扣住一只杯子,看到被杯子扣住的蠟燭一會兒就熄滅,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氧氣。
在這一單元中,學生要學會就有關人與物之間所屬關系進行問答的句子。本單元大量引入有關運動的名詞,要求學生彼此詢問有無此類物品,并做出相應的回答。 同時學習表示建議的句型Let’s運動的形容詞。 本單元所選用的話題來自學生所喜歡的生活片段,在教學中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會更融洽,會促進師生彼此間的了解,成功的教學還會讓部分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收藏習慣。 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A.在詢問對方是否有某物的對話中學會使用do和does引導的一般疑問句; B. 學會使用描述性的形容詞來評價事物; C. 學會在對話中使用名詞復數(shù); D. 學會用祈使句來向對方提出建議. 2) 語言技能:A. 學會用祈使句詢問某人是否有某物; B. 學會向他人提出建議的句子. 3) 學習策略:A.通過與同學討論,做出猜測;
討論喜歡的影視類型及理由:在看過一部影視作品后,大家總是喜歡在一起談論影視的主要內容、主要情節(jié)、主要演員主題歌曲、主題音樂等,互相介紹自己對該影視的看法。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活動,分組討論學生喜歡看什么類型的電影,并說明喜歡的理由。運用I like…I don’t like…Because it is…等語言結構;然后每個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學生闡述本組組員喜歡觀看的電影類型;最后匯總,總結出全班同學最喜歡觀看哪一種類型的電影。如果有可能,根據學生的選擇放一部(一段)這種類型的影視節(jié)目。通過學生的討論、調查,使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詢問和陳述自己或別人在影視方面的喜好及理由,更好地鞏固所學內容。Self Check教學內容Self Check(教材P58)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復習詞匯go,movie,action,comedy,documentary,thriller,and,but,scary,funny, sad,exciting;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制訂計劃和打算并談論喜好和偏愛”的目標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