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升格訓練師:大文豪曹雪芹寫《紅樓夢》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可見修改是寫作獲得成功的必然環(huán)節(jié),很多文學名家對此也深有感觸。這些古今中外的作家,都向我們推薦了一種修改文章的好方法——朗讀修改法。結合你自己的寫作經驗,你覺得大聲朗讀可以發(fā)現(xiàn)習作中的哪些問題?預設 如有些詞語聽起來不順耳,有些句子讀起來不順口,有些段落缺少過渡,或前后意思重復,有些地方表達不清楚,有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欠妥,有些標點的運用不規(guī)范等,這些問題都能夠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2.再改隨筆。師:之前修改寫景隨筆,用的是默讀修改法,這次換作朗讀修改法,會不會有新的收獲呢?請大家朗讀病文,然后小組討論:文中還有哪些用詞不恰當、語句不連貫的地方,找出來并進行修改,使之文從字順。(生朗讀隨筆,修改后交流討論并展示)預設 (1)“有什么輕柔的東西拂到臉上,細細的”,可以把“輕柔的”改成疊詞“柔柔的”,放到后面,和“細細的”并列,這樣讀起來音律感要好些。
(生動手寫下來,小組交流,推薦三至五個同學全班交流)師小結:正如巴爾扎克說的“唯有細節(jié)將組成作品的價值”。同學們在寫作中可恰當?shù)靥砑有は?、語言、動作、景物等細節(jié)描寫,用上合適的修辭手法,細化分解過程,盡最大的努力,讓描寫細致生動起來,讓內容充實起來。【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句子的分析對比,學習歸納表達細節(jié)的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練習。這些方法可操作性強,易于學生學習和評價。三、實踐運用,描摹細節(jié)1.修改習作,打磨細節(jié)。(1)在本節(jié)課開頭展示的修改習作中選出兩篇。(生推薦,屏幕展示)(2)師生就所選習作中的某個段落,圍繞一個中心詞,如喜歡、贊賞、討厭、厭惡等,全班集體修改,學習如何運用肖像、語言和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表情達意。(3)展示修改片段,對比原文。(4)生點評修改效果談收獲。
師小結:以簡代繁,是讓語言簡明的又一方法。除了常用的人稱可以替代,還可以對不必要的具體內容進行概述,以達到簡明的效果。替代的詞句要巧,既要簡潔,又不能改變原意。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語言簡明的另一種方法:“語言簡明”的方法:④巧用替代法——善于概括,巧用指代。師補充:漢語是一種非常豐富的語言,它的許多表達形式都是以簡明為原則而形成的,像成語、簡稱、緊縮句、合說等。我們在運用語言時,可以適當?shù)剡x用這些表達形式,使語言達到簡明。需要注意的是,簡明與否不能單純以字數(shù)多少為標準,要從語言表達的需要出發(fā),當簡則簡,當繁則繁。不能為了“簡”而影響“明”,甚至讓人產生誤解。歸納這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語言意識并參與寫作實踐,學以致用,訓練使語言“簡明”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
第三部分(第3—8段):寫小桃樹艱難曲折的生長過程。第四部分(第9—14段):回到眼前情景,生動地描寫小桃樹在風雨中的掙扎。3.理清小桃樹的生長過程。師:作者寫小桃樹時,將眼前之景與回憶交叉敘寫。請同學們按照時間順序,理清小桃樹的生長過程。預設 小桃樹的生長過程:桃核被埋在院子角落里(“我”將它忘卻)—萌芽(嫩綠)—長到二尺來高(樣子極猥瑣)—有院墻高了(被豬拱,討人嫌,被遺忘,奶奶照顧)—開花(弱小,遭大雨,沒有蜂蝶戀過,花零落,在雨中掙扎)—高高的一枝兒上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在風雨中搖著愣是沒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師小結:小桃樹的經歷充滿磨難:在幾乎被“我”忘卻的時候卻破土而出;出生后瘦弱可憐,遭到大家的嘲笑,連奶奶也說它沒出息;它被豬拱過,又險些被砍掉;它第一次開花就遭到風雨的摧殘。但是,它一直頑強地生長,勇敢地與風雨搏斗,努力地綻放。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運用圈點批注法理解作者對小桃樹的情感。既能培養(yǎng)學生品析語言的能力,又能在把握小桃樹意象的基礎上準確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出示瀑布圖片)同學們,望著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氣勢恢宏。今天我們將要欣賞另外一種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出示紫藤蘿圖片,兩圖對照)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難怪作者說是紫藤蘿瀑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當代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蘿瀑布》。(板書文題)【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由瀑布圖片引入紫藤蘿圖片,在類比中讓學生感受紫藤蘿瀑布的美?,并思考作者為何將紫藤蘿與瀑布聯(lián)想到一起,二者有何相似之處。二、整體感知——梳理思路1.師范讀課文,生完成任務。(1)圈出文中的易錯生字,并標注拼音,注意字形。(2)思考:作者描繪了哪幾幅紫藤蘿畫面?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思想家、學者。清朝光緒年間舉人,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受傳統(tǒng)教育,光緒十年(1884)中秀才,1889年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協(xié)助康有為一起聯(lián)合在京應試舉人發(fā)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總教習,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晚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他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著作大多收入《飲冰室合集》。文學知識議論文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
提起了母親,朱德將軍滿臉溫情和悲痛。生他的時候,母親不過二十剛過的年齡。她比一般婦女要高大一些,強壯一些,褲子和短褂上,左一塊右一塊都是補丁,兩只手上突顯著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勞過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頭發(fā)在后頸上挽成一個發(fā)髻,兩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滿了賢惠,充滿了憂愁。(摘自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毛澤東寫給朱德母親的挽聯(lián)毛澤東曾給朱德的母親寫了一副挽聯(lián):“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泵珴蓶|在這副挽聯(lián)中高度贊揚了朱德母親的高尚品質,高度評價了他的革命戰(zhàn)友朱德的革命精神。上聯(lián),“為母”是指做母親。是的,母親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那么,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呢?毛澤東接下來告訴人們“當學民族英雄賢母”,告訴天下所有做母親的人,要學習民族英雄——朱德賢惠的母親。上聯(lián)的重點在于贊子,既悼母又贊子,一語雙關。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文章內容,學習文章層層推理的特色。四、當堂檢測《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的磨煉。請根據(jù)查找的相關資料,補充一些例子,并說說你的看法。1.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2.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3.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仍然堅持音樂創(chuàng)作。(生交流討論,舉手發(fā)言)師小結: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優(yōu)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huán)境,坎坷的道路,卻能磨煉人的意志,增強人的上進心。學習了本文,希望大家悉心體會,思有所悟,學有所獲?!驹O計意圖】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激勵學生要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學會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境。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象征手法,明確本體與象征體的聯(lián)系,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朗讀加深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讓這種精神內化為個人力量。三、練習象征手法的運用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形象可以象征什么?課件出示:落葉、荷花、蠟燭、梅花、翠竹、鷹、太陽、孔雀、牛生答: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可以象征舍己為人的品質,可以象征教師?!瓗煟捍蠹业乃悸分饾u被打開了,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開始寫作。注意:本文前半部分是對白楊樹的自身形象進行描繪,再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賦予它一定的象征意義,所以同學們不要一開始就寫什么物象征什么。結束語:同學們,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就如一幅無形的畫,又恰似一首讀不盡的詩,茅盾先生的散文達到了如詩如畫的藝術境界,白楊樹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被賦予了特定的內涵。讓我們再次以茅盾先生寫的小詩《題白楊圖》作結,向白楊樹的精神致敬,向中華兒女身上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致敬?。◣熒x教材P81《題白楊圖》一詩)
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資料助讀1:課件出示:居里夫人長期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惡劣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致使有害物質嚴重危害了她的身體健康,最終得了惡性貧血白血病。鐳射線在無聲地侵蝕著居里夫人的肌體,她美麗而健康的容貌在悄悄消逝,逐漸變得眼花耳鳴,全身無力。師:重病中的居里夫人,在你們心中、在人們心中還美麗嗎?資料助讀2: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獝垡蛩固埂兜磕瞵旣?#183;居里》師小結:鐳有美麗的顏色,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更是具有美麗的顏色,而且這種美將是永恒的!希望你們永遠記住美麗的居里夫人,永遠記住居里夫人美好而崇高的人格!【設計意圖】資料助讀+追問,將學生對人物精神品質的理解引向了更深的層次。
設問2:第3段和第4段都寫繁華,兩段的區(qū)別是什么?預設 第3段是概括總寫繁華景象,第4段則是具體描繪繁華景象。兩段之間是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關系?!驹O計意圖】通過細讀課文,讓學生在把握生字詞的基礎上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可以用簡單的詞語概括作者所感知畫面的整體特點,而且能夠用文中具體的語句加以印證。以此訓練學生自主把握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三、自主探究尋繁華1.瀏覽課文,理清全文的說明順序設問1:作者介紹了這幅畫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進行勾畫批注,并說說文章可分為哪幾個部分,概括主要意思。(生瀏覽勾畫,批注交流)預設 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1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清明上河圖》。第2段:介紹了這幅畫作的作者張擇端及其創(chuàng)作動機。
【活動二:學做播音員】用恰當?shù)恼Z調、語速、節(jié)奏播報這兩則消息。師:如果你是播音員,要向全國人民播報這則振奮人心的消息,你會怎么播報?(任選一則)點撥:把握語調、語速、節(jié)奏等要素。新聞以陳述事實為主要內容,它不像散文、詩歌,有強烈的情感。新聞中很少用到嘆號、問號等,所以播報的時候一般采用陳述語氣。另外,要讀出導語和主體之間的層次感,導語和主體之間停頓的時間可以稍長一點兒。像本課這樣激動人心的消息,播報的時候聲調可以高亢一些?!驹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親身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更深入地把握新聞內容,進一步感知新聞的特征。強烈的代入感也能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地內化學到的知識。三、學寫新聞師:請大家把班里最近發(fā)生的新鮮事寫成新聞,注意“六要素”“五部分”“三特點”,注意客觀敘述,表達出自己的態(tài)度。
1.南方園林江南有溫和的氣候、充沛的水量、豐盛的物產、優(yōu)美的景色、寬松的人文環(huán)境,其園林營建必然自呈特色?!吨袊蟀倏迫珪?#183;江南園林》將其總結為三點:第一,疊石理水、水石相映。太湖石奇特多姿,在庭中造型尤佳。最稱絕的是蘇州瑞云峰、杭州植物園縐云峰、上海豫園玉玲瓏。第二,花木種類多。第三,建筑風格淡雅、樸素。布局自由,結構不拘定式,清新灑脫,小巧細膩,幽雅美麗。小閣臨流,冷色多,像山水畫。青瓦素墻,褐色門窗,官僚政治意識淡薄,書卷氣深濃。南方園林以江南園林為代表。江南園林主要指以蘇州、杭州、無錫、揚州、南京、上海、常熟等城市為主的私家園林。江南園林屬于文人寫意派山水園,文人畫家參與造園,以人工造景為主,規(guī)劃巧妙,設計精致,人文氣氛濃。造園師在有限的空間再現(xiàn)真實的自然山水,以小見大,意蘊無窮。
預設 清政府派遣這些留學生去國外留學,目的是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回來報效國家,然而實際上他們在國外不學無術,忘記了自身使命和肩上的責任。作者在描寫完留學生的這些丑態(tài)之后,采用了反語的手法,用一句話進行了總結——“實在標致極了”,仿佛是壓抑不住的火山爆發(fā),極盡諷刺之能事,酣發(fā)鄙夷、憎惡之胸臆。師:作者在這里采用了反語的手法,暗諷“清國留學生”們的丑態(tài),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這種手法?預設 作者稱日俄戰(zhàn)爭時的日本學生為“愛國青年”,說自己國內的論敵為“正人君子”,都是運用反語進行嘲諷。又如說日本對醫(yī)學的翻譯“并不比中國早”,說日本青年雖抗議托爾斯泰引用《新約》中的話,但他們“暗地里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都是話里有話,含義無窮的?!驹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咬文嚼字”,讓學生學會從字里行間來品析文章深意,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揣摩魯迅先生“幽默諷刺、含蓄深蘊”的語言風格。
陰陽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我國古代地名中的“陰”和“陽”實際上是一種方位指示,“日之所照曰陽”,也就是說太陽所能照到的地方就稱為陽。 山水陰陽是說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山峰高聳,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而河流位于地平面以下,所以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其實是河流的北面。 故有“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在我國歷史上,很多地名及地理表述都與此關系密切,如江陰、衡陽、漢陽等。 《愚公移山》 中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其中的“漢陰”是指漢水的南岸。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姚鼐《登泰山記》)、“所謂華山洞(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寫為‘華陽洞’。 看正文下句,應為‘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本文語言的突出特點是暢達自然與典雅凝練相得益彰。全文用暢達、自然的書面語寫成,文字精致凝練,極少冗詞贅語。同時,大量的四字短語,精練生動,簡潔整飭,余味無窮,使文章的語言典雅而有韻味。除此之外,本文的語言還有三個比較突出的具體特點。一是節(jié)奏感強,張弛有度。如在表現(xiàn)河水滾滾而來、急墜而下、四溢奔流的場景時,作者多次使用“更鬧,更擠,更急”這樣短促急驟的句式,突出畫面的動態(tài);在描寫河底巨石的形態(tài)時,作者使用的句式就比較舒緩,表現(xiàn)出畫面的靜態(tài)。二是善用擬人,生動形象。本文在描寫河水時,大量使用擬人手法,借人寫水,非常生動形象。這樣的寫法,既能展現(xiàn)出水的形態(tài),也有利于表現(xiàn)水的情態(tài),還可以含蓄地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心態(tài),可以把景物寫活。三是用詞精準,表現(xiàn)力強。本文在描寫河水時的用詞非常精準,表現(xiàn)力很強。如“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一句,“鬧”“擠”“急”用擬人手法,分別從聲音、橫向寬度、縱向速度三方面描繪河水急墜的畫面,既全面,又準確。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分析千里馬的形象,勾連寫作背景來了解文章寓意。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五、總結存儲1.教師總結《馬說》是經典名篇,文章篇幅短小,僅151字,言簡意賅,但引人深思,是“神完氣足”之作。韓愈“不平則鳴”的吶喊,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反思,也是一種對于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關懷,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2.布置作業(yè)在我國封建社會,人才一旦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賞識,就會被埋沒,甚至終生不能施展抱負。我們生活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時代,只要你有才就一定能有所作為?!扒Ю镏?,始于足下?!弊屛覀儚默F(xiàn)在開始練就本領,以備“千里之行”。課下請同學們以《世有千里馬,然后有伯樂》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隨筆。
(生練讀課文)2.讀出層次,概括內容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用自己的話把賣炭翁的故事講給同桌聽。故事示例:一個賣炭的老翁,一年到頭都在終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臉色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的頭發(fā)已經斑白,十個指頭卻像炭一樣黑。賣了炭得到一點錢,拿來做什么用呢?只不過是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飯食。可憐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但他卻擔心炭價太低,只盼望天氣更加寒冷……(生自由朗讀,根據(jù)課下注釋理解內容,講故事)師:請同學們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概述賣炭翁的遭遇。(生交流明確,師引導)預設 詩歌主要講了一個賣炭翁辛苦燒的一車炭最終被宮使用半匹紅紗一丈綾掠奪一空的故事。師:這首詩圍繞著“炭”敘事,如果主體事件用“失炭”來概括的話,前面還記敘了哪些事?請同學們填空。
師小結:作者用漫畫式的手法表現(xiàn)“車王”和“勃朗隊長”,把這兩個人寫得頗為可笑,但“車王”的奇言奇行是建立在他高超的駕車技巧和對路況的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的,他并非嗜酒莽撞、荒誕可笑,實是自信、熱情、灑脫;“勃朗隊長”雖然有點“顛三倒四”,卻同樣自信而熱情。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兩個人的欣賞之意,是因為他們表現(xiàn)出的對待生活、對待自我的態(tài)度與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有許多契合之處。【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風格。從幽默的語言入手,感受“馬克·吐溫式的幽默”,并歸納產生這種效果的方法,從而對文章進行深入解讀。五、總結存儲1.教師總結作者在文中譏諷那些騎騾乘車的游人,是因為他們的本意是雇傭車馬為己所用,卻反被車馬所限制,從而喪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從文中可以看出馬克·吐溫幽默、坦率的個性和積極、樂觀、自由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普通人民生活的深切關注。他警惕甚至批評生活中過于“文明化”、過分優(yōu)雅的東西,贊同富有活力、簡單自由的生活理念。透露出散發(fā)著人道主義的好奇心與幽默感,體現(xiàn)出一種雖有些粗糲卻隨性豪放的姿態(tài)。
1.《蒹葭》中的“伊人”究竟為何人?長期以來,人們對《蒹葭》主題的解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直接導致了對詩中“伊人”形象有多重理解。持“愛情說”者,認為“伊人”是意中人;持“政治說”者,認為“伊人”是賢能之人;持“理想說”者,認為“伊人”象征著理想。其實,無論“伊人”是何人,指的是什么,詩歌中的主人公都是經歷了許多波折,一直苦苦追尋著“伊人”。這其實體現(xiàn)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意義,美好的事物總是可望難即的,不管最后主人公是否尋得“伊人”,這追尋過程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意義。2.《關雎》和《蒹葭》在內容情感和表現(xiàn)形式上有什么異同?相同點:《關雎》和《蒹葭》都屬于《詩經》中的“國風”,都是當時的民歌;都運用了“興”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都大量使用重章疊句的藝術形式,反復詠唱;在語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韻,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變化;都使用了雙聲疊韻詞,富于聲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