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說課稿2篇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數據的收集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數據的收集教案2

    1. 小明的腳長23.6厘米,鞋號應是 號。2.小亮的腳長25.1厘米,鞋號應是 號。3.小王選了25號鞋,那么他的腳長約是大于等于 厘米且小于 厘米。小結:剛才同學們都體會到了分組編碼使原來繁多,無敘的數據簡化、有序。因此分組、編碼是整理數據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工商業(yè)、科研等活動中有廣泛的應用(四)反饋練習課內練習以下是某校七年級南,女生各10名右眼裸視的檢測結果:0.2,0.5,0.7(女),1.0,0.3(女),1.2(女),1.5,1.2,1.5(女),0.4(女),1.5,1.1,1.2(女),0.8(女),1.5(女),0.6(女),1.0(女),0.8,1.5,1.2(1)這組數據是用什么方法獲得的?(2)學生右眼視力跟性別有關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你將怎樣處理這組數據?你的結論是什么?(五). 歸納小結,體味數學快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課堂小結交給學生)數據收集的方法:直接觀察、測量、調查、實驗、查閱文獻資料、使用互連網等。整理數據的方法:分類、排序、分組編碼等。(學生可能還會指出鞋碼和腳長之間的關系等)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認識無理數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認識無理數2教案

    本節(jié)課中教師首先用拼圖游戲引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把課程內容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呈現出來,然后進行大膽置疑,生活中的數并不都是有理數,那它們究竟是什么數呢?從而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為獲取新知,創(chuàng)設了積極的氛圍.在教學中,不要盲目的搶時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思考與操作.(二)化抽象為具體常言道:“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師應通過一系列數學活動開啟學生的思維,因此對新數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于感性認識,還應要求學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當數學語言進行解釋.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在教學過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環(huán)節(jié),加深對新數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數的客觀存在,讓學生覺得新數并不抽象.(三)強化知識間聯系,注意糾錯既然稱之為“新數”,那它當然不是有理數,亦即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所以“新數”不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為進一步學習“新數”,即第二課時教學埋下了伏筆,在教學中,要著重強調這一點:“新數”不能表示成分數,為無理數的教學奠好基.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頻數直方圖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頻數直方圖教案2

    [師]同學們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買衣服時,衣服上的號碼都有哪些,標志是什么?[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標有M、S、L、XL、XXL等號碼.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體范圍.適合什么人穿.但肯定與身高、胖瘦有關.[師]這位同學很善動腦,也愛觀察. S代表最小號,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適合穿S號.M號適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著裝…….廠家做衣服訂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個范圍分組批量生產.如何確定組距與組數呢?分組組數的確定,不僅與數據多少有關,還與數據的取值情況有關.在實際決定組數時,常有一個嘗試過程:先定組距,再計算出相應的組數.看看這個組數是否大致符合確定組數的經驗法則.在嘗試中,往往要比較相應于幾個組距的組數,然后從中選定一個較為合適的組數.我們一起看下表:小亮的做法.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數軸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數軸教案2

    議一議數軸上的兩個點,右邊點表示的數與左邊點表示的數有怎樣的大小關系?數軸上表示的數,▁▁▁邊的總比▁▁▁邊的大;正數▁▁▁0,負數▁▁▁0,正數▁▁▁負數。練習:比較大?。?3▁5; 0 ▁-4 ;-3 ▁-2.5。3、合作交流(1) 什么是數軸?怎樣畫數軸。(2) 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3) 什么是相反數?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4) 如何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5、隨堂練習:(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數軸上的點只能表示有理數B、 一個數只能用數軸上的一個點表示C、 在1和3之間只有2D、 在數軸上離原點2個單位長度的點表示的數是2 (2)語句:①-5是相反數?②-5與+3互為相反數③-5是5的相反數④-5和5互為相反數⑤0的相反數是0⑥-0=0。上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代數式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代數式教案2

    1.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景給字母賦于實際意義;理解代數式和代數式的值的意義,能解釋一些簡單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在具體情景中能求出代數式的值. (重難點)2.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背景和引用符號,經歷觀察、體驗、驗算、猜想、歸納等數學過程,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增強符號感,發(fā)展運用符號解決問題和數學探究意識. 教法學法:教學方法:引導—探究—發(fā)現法.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電腦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欣賞視頻,導入新課師:國慶六十周年大閱兵,同學們看了嗎?首先請同學們來欣賞一段視頻.(26秒.定格在胡錦濤主席乘坐紅旗轎車閱兵的一個瞬間.)師: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guī)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閱兵.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代入法1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代入法1教案

    【類型三】 已知方程組的解,用代入法求待定系數的值 已知x=2,y=1是二元一次方程組ax+by=7,ax-by=1的解,則a-b的值為()A.1 B.-1 C.2 D.3解析:把解代入原方程組得2a+b=7,2a-b=1,解得a=2,b=3,所以a-b=-1.故選B.方法總結:解這類題就是根據方程組解的定義求,即將解代入方程組,得到關于字母系數的方程組,解方程組即可.三、板書設計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基本思路是“消元”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此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使得學生的探究有很好的認知基礎,探究顯得十分自然流暢.充分體現了轉化與化歸思想.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和體驗轉化與化歸思想,增強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加減法1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加減法1教案

    已知xm-n+1y與-2xn-1y3m-2n-5是同類項,求m和n的值.解析:根據同類項的概念,可列出含字母m和n的方程組,從而求出m和n.解:因為xm-n+1y與-2xn-1y3m-2n-5是同類項,所以m-n+1=n-1,①3m-2n-5=1.②整理,得m-2n+2=0,③3m-2n-6=0.④④-③,得2m=8,所以m=4.把m=4代入③,得2n=6,所以n=3.所以當m=4,n=3時,xm-n+1y與-2xn-1y3m-2n-5是同類項.方法總結:解這類題,就是根據同類項的定義,利用相同字母的指數分別相等,列方程組求字母的值.三、板書設計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①變形,使某個未知數的系數絕對值相等;②加減消元;③解一元一次方程;④求另一個未知數的值,得方程組的解.進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思想,初步體會數學研究中“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選擇恰當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絕對值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絕對值教案2

    4、 填表:相反數 絕對值21 0 -0.75 5、 畫一條數軸,在數軸上分別標出絕對值是6 , 1.2 , 0 的數6、 計算:(1) (2) 五、探究學習1、某人因工作需要租出租車從A站出發(fā),先向南行駛6 Km至B處,后向北行駛10 Km至 C處,接著又向南行駛7 Km至D處,最后又向北行駛2 Km至E處。請通過列式計算回答下列兩個問題:(1) 這個人乘車一共行駛了多少千米?(2) 這個人最后的目的地在離出發(fā)地的什么方向上,相隔多少千米 ?2、寫出絕對值小于3的整數,并把它們記在數軸上。六、小結一頭牛耕耘在一塊田 地上,忙碌了一整天,表面上它在原地踏步,沒有踏出這塊土地,但我們說,它付出了艱辛和汗水,因為它所走過 的距離之和,有時候我們是無法 想象的。這就是今天所學的絕對值的意義所在。所以絕對值是不考慮方向意義時的一種數值表示。七、布置作業(yè)做作業(yè)本中相應的部分。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合并同類項教案2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合并同類項教案2

    本節(jié)課采取了開門見山的切入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上,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思考、探究、實踐”的過程。在總結出同類項定義后,沒有按通常的做法,即直接分析定義中的兩個條件,強調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而是通過一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問題中體會定義中的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使他們先有較強烈的感性認識,而后,分析定義中的兩個條件,這樣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更牢固的印象.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數學不應只強調抽象、嚴謹,這樣不但會更顯數學教學的枯燥,而且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畏難情緒,甚至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還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yǎng)。如:學習同類項的概念時,當把字母順序進行改變后,部分學生就認為不是同類項。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估算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估算2教案

    在探究估算方法的時候,教師要注重適時的引導,以免讓學生無從下手.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實用價值,了解到“數學既來源與生活,又回歸到生活為生活服務”.(二)課堂評價的一些思考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在估算的過程中多給予適當的引導和評價,讓學生逐步把握估算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信心.比如對“畫能掛上去嗎”這個問題情境,學生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些學生可能認為可以掛上去,因為人還有身高,完全可以彌補梯子穩(wěn)定擺放的高度和掛畫位置的高度之間的差距,有些學生可能認為,人不可能爬到梯子的頂部,加上人如果本來比較矮,畫就不能掛上去等等想法,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熱情,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作為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鼓勵探究方式、表達方式和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定理與證明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定理與證明2教案

    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顧引入活動內容:①什么叫做定義?舉例說明.②什么叫命題?舉例說明. 活動目的:回顧上節(jié)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展開打好基礎.教學效果:學生舉手發(fā)言,提問個別學生.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索命題的結構活動內容:① 探討命題的結構特征觀察下列命題,發(fā)現它們的結構有什么共同特征?(1)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全等.(2)如果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這個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3)如果一個四邊形的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那么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4)如果一個四邊的對角線相等,那么這個四邊形是矩形.(5)如果一個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那么這個四邊形是菱形.② 總結命題的結構特征(1)上述命題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2)“如果……”是已知的事項,“那么……”是由已知事項推斷出的結論.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確定位置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確定位置2教案

    第一環(huán)節(jié)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導入新課通過若干圖片,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常常需要確定位置.導入新課:怎樣確定位置呢?——§3.1確定位置。第二環(huán)節(jié)分類討論,探索新知1.溫故啟新(1)溫故:在數軸上,確定一個點的位置需要幾個數據呢? 答:一個,例如,若A點表示-2,B點表示3,則由-2和3就可以在數軸上找到A點和B點的位置??偨Y得出結論:在直線上, 確定一個點的位置一般需要一個數據.(2)啟新:在平面內,又如何確定一個點的位置呢?請同學們根據生活中確定位置的實例,請談談自己的看法.2.舉例探究Ⅰ. 探究1(1)在電影院內如何找到電影票上指定的位置?(2)在電影票上“6排3號”與“3排6號”中的“6”的含義有什么不同?(3)如果將“6排3號”簡記作(6,3),那么“3排6號”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義? (4) 在只有一層的電影院內,確定一個座位一般需要幾個數據?結論:生活中常常用“排數”和“號數”來確定位置. Ⅱ. 學有所用(1) 你能用兩個數據表示你現在所坐的位置嗎?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算術平方根2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算術平方根2教案

    1.細講概念、強化訓練要想讓學生正確、牢固地樹立起算術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淺入深、不斷深化的過程.概念是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經過分析、綜合去掉非本質特征,保持本質屬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過程也是思維過程,加強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概念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講清概念,加強訓練,逐步深化.“講清概念”就是通過具體實例揭露算術平方根的本質特征.算術平方根的本質特征就是定義中指出的:“如果一個正數 的平方等于 ,即 ,那么這個正數 就叫做 的算術平方根,”的“正數 ”,即被開方數是正的,由平方的意義, 也是正數,因此算術平方根也必須是正的.當然零的算術平方根是零.

  •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定義與命題1教案

    北師大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定義與命題1教案

    一、情境導入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主要由推進艙(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神舟十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02.666秒發(fā)射,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fā)射.在軌飛行十五天左右,加上發(fā)射與返回,其中停留天宮一號十二天,共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6月13日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6月26日回歸地球.要讀懂這段報導,你認為要知道哪些名稱和術語的含義?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定義 下列語句屬于定義的是()A.明天是晴天B.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C.等角的補角相等D.平行四邊形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解析:作出正確選擇的關鍵是理解定義的含義.A是對天氣的預測,B是描述長方形的性質,C是描述補角的性質.只有D符合定義的概念.故選D.方法總結:定義指的是對術語和名稱的含義的描述,是對一個事物區(qū)分于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的描述,而不是對其性質的判斷.

  • 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字編碼》說課稿

    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字編碼》說課稿

    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這部分教材是在新課標理念下新增加的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重要是向學生滲透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本節(jié)課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如:學號、門牌號、身份證號等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二)學生分析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對數字編碼有了簡單的了解,如:運動員的號牌、車牌號、郵編、門牌號等。學生也簡單的知道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這節(jié)課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課標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經歷嘗試編寫本學校獨一無二學號的過程,使學生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和實踐活動能力。 3.體會數字應用的廣泛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下冊用尺規(guī)作角教案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下冊用尺規(guī)作角教案

    解析:①以O為圓心,任意長為半徑作弧交OA于D,交OB于C;②以O′為圓心,以同樣長(OC長)為半徑作弧,交O′B′于C′;③以C′為圓心,CD長為半徑作弧交前弧于D′;④過D′作射線O′A′,∠A′O′B′為所求.解:如下圖所示.【類型三】 利用尺規(guī)作角的和或差已知∠AOB,用尺規(guī)作圖法作∠A′O′B′,使∠A′O′B′=2∠AOB.解析:先作一個角等于∠AOB,再以這個角的一邊為邊在其外部作一個角等于∠AOB,那么圖中最大的角就是所求的角.解:作法:①作∠DO′B′=∠AOB;②在∠DO′B′的外部作∠A′O′D=∠AOB,∠A′O′B′就是所求的角(如下圖).三、板書設計1.尺規(guī)作圖2.用尺規(guī)作角本節(jié)課學習了有關尺規(guī)作圖的相關知識,課堂教學內容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 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6和7的認識》說課稿

    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6和7的認識》說課稿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6和7 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用具、教學過程、教學特色等六個方面來談。一、教學背景(一)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的“6和7”部分的第一課時“6和7的認識”,即教材第39到40頁的內容。從教材內容來看,這兩頁可以分為五個部分:情境導入、6和7的表示、5、6、7的大小關系、7與第7的區(qū)別(也可以說是基數與序數的區(qū)別)、6和7的書寫。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內容還有第43頁練習九中的1~3小題。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0~5的認識,“>”“<”“=”等符號的表示,第1到第5的認識。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后,我們還要學習8和9的認識、10的認識、11~20各數的認識。

  • 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說課稿

    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倍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將通過對已學習的有關乘法的知識進行遷移獲得“倍”的概念?!氨丁笔且粋€新的概念,是一種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本內容的學習,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簡單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義,拓寬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與能力,培養(yǎng)數感,為今后學習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等相關知識奠定基礎。二、說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目標如下: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yǎng)幾何直觀。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突破方法:通過反復的學具操作活動,讓學生去觀察、經歷、體驗和探索,在親身感受中建立“倍”的概念。

  • 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加減混合》說課稿

    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加減混合》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加減混合》。一、教材分析(一)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與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連加、連減相同,加減混合也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xù)的口算過程,但不同的是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既要記住第一步計算結果,又要在第二步計算時應對跟第一步不同的運算方法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掌握加減混合運算過程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現了對比性很強的兩組情境圖幫助學生學習,情境圖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觀地展示加減混合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算理,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數學知識。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現組合型的情境圖,學生對圖中原來物體的個數很難理解,所以如何指導學生學會看這種組合型的情境圖也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另一重難點。

  • 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幾分之幾》說課稿

    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幾分之幾》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同仁們:大家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幾分之幾》。下面我對本課題主要從教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進行簡單分析。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幾分之幾》是人教版三年級第八單元第2個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幾分之一”,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課題的理論、知識等是學好分數的基礎,它在整個分數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二、說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著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本節(jié)課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動手操作等合作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掌握分數表示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從而掌握幾分之幾的讀寫和同分母的大小比較,理解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初步培養(yǎng)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上一頁123...707172737475767778798081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