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討論,拓展延伸】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2.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這是兩道開放性的題目。第一題,要啟發(fā)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xiàn)象來認識這個社會,例如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第二題重在激發(fā)學生進行大膽新奇的聯(lián)想和想象,營造一種暢游理想未來的熱烈氣氛。【把握文章主旨】仔細閱讀課文,理解文章主旨。《雖有嘉肴》:本文論述了教與學的關系問題,說明了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促進的道理。《大道之行也》:本文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作者對這個理想社會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睘槭裁凑f“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江南流水更多地是表現(xiàn)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4.“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為什么聽到這樣的“雞啼”?當鼓聲停止后,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后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5.西北現(xiàn)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源地,曾有過秦、漢、唐的強盛,擁有雄睨世界的輝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貧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是,“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并沒有因生活的貧苦和封閉而喪失希望,復生的生命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fā)的。這里的人們是有希望的,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作者筆下的大雁有哪些特點?①飛來的季節(jié)是三月春天;②飛行的路線是筆直的;③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叫,就喧嚷;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響;⑤愛尋食玉米粒;⑥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數(shù)列隊飛;⑦四月的夜間,大雁會一陣陣喧鬧。2.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大雁的句子,體會其作用。例如:①而一只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飛行2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②烏鴉通常被認為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地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也就成了曲線。③它們順著彎曲的河流拐來拐去,穿過現(xiàn)在已經沒有獵槍的狩獵點和小洲,向每個沙灘低語著,如同向久別的朋友低語一樣。④第一群大雁一旦來到這里,它們便向每一群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fā)出邀請。⑤那接著而來的低語,是它們在論述食物的價值。
黃河有令人震撼的剛強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畫的柔美的一面——剛柔相濟?!酒肺读咙c詞語】1.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吸”,壺口之水的氣勢、能量盡顯無遺,省去了不少渲染的筆墨。2.于是,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 “急慌慌”“匆匆”“不住地”,用“我”的瞬間系列感觀襯托瀑布之險,回應了段首中心句。3.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一連串的“跌”字,把瀑布的來勢之猛、落差之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深入研讀,探究方法】《關雎》1.雙聲疊韻。用雙聲疊韻的聯(lián)綿詞來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各類詞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2.偶句入韻。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3.起興手法。起興,作為《詩經》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就是觸景生情,因事寄興。一般用于一首詩的開頭,先用一兩句話寫一下周圍景物,以引起下面的詩句。比如這首詩寫雎鳩鳴叫,讓人聯(lián)想到男女歡愛,引出下文追求淑女的詩句。
我想,收到短信的人心里一定是暖暖的!“吱吱吱……”我又覺得渾身一震,主人的朋友B的短信又來了,我歡快地唱起了歌兒,提示主人接收短信:“請用1秒鐘忘記煩惱,用一分鐘想象快樂,用一小時與你喜歡的人度過,用一輩子關懷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然后用一個微笑來接收我傳遞給你的祝福,愿你永遠開心!”多么溫馨的短信,多么暖人的祝福,瞧,主人心里樂開了花……我,難道不是社會進步的象征嗎?不是社會和諧的見證嗎?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來寫,生動地說明了手機的特點、用途,介紹了手機發(fā)展和改進過程,條理清楚,語言準確。文章恰當?shù)剡\用了舉例子、做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說明的事物有鮮明深刻的印象。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幽默詼諧、流暢自然的語言,頗引人注目。小作者以手機的口吻敘說生活中人與手機相處的點點滴滴,讀來不禁有身臨其境之感。結尾展望了手機發(fā)展的美好未來,給人以憧憬。
【目標導航】1.通過多個故事的學習,能夠選擇有波折的典型材料,并學會畫故事情節(jié)圖;2.交流閱讀故事的心得體會,掌握創(chuàng)寫故事的基礎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并合理的運用到寫作中;3.通過多個故事的訓練,培養(yǎng)寫作興趣,能夠多問“為什么”“怎么樣”,寫出比較精彩的故事。在創(chuàng)編故事中學會尊重他人的愛,學會關愛他人。一、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一個話題,同學自由發(fā)揮想象,開展故事接龍活動。二、在你的身邊或社會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各種各樣有趣的或有意義的事。以某一件事為素材,展開合理的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三、我們熟悉的各種事物,都可能引發(fā)故事,比如眼睛、頭發(fā)、嘴巴,比如書包、校服、手機,又比如軍訓、旅游、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以《 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預設 示例:班上分享個人讀書經驗大家好!既然今天是交流讀書體會,那么,我想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和大家聊聊讀書。一個愛讀書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民族;一個愛讀書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讀書能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讀書能提升自身修養(yǎng),豐富我們的人生底蘊。讀書是我們精神的呼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變得博愛而無私。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和心靈變得輕盈一些,我們需要讀書。那么,應該怎樣讀書呢?其一,要擇書而讀。需要的才是最適合的,讀適合的書才能有良多收獲。如果沒有特別需要的書要讀,可以讀經典。經典是經過歲月沉淀下來的人類智慧的結晶,可以讓我們觸摸先賢的思想,以充實自身。其二,要讀而有術。要對好書反復品味,將其內化吸收,然后進行批判性閱讀,有自己的思想主張和拓展探究價值判斷;在讀書過程中與作者進行辯論,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為我所用,而不是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預設 示例1:“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薄榜W”字形象地寫出了大陸漂移的樣子,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易懂。示例2:“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边\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南極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極洲在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重要位置。 示例3:“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边\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同體積被壓扁的沙子比普通沙子重得多的特點?!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三個層次的語言賞析,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學習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為今后的說明文寫作夯實基礎。四、總結拓展,激發(fā)思維所選的兩篇課文就同一對象——恐龍從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論。文章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選擇下面兩個探討任務之一課外完成。
(3)推薦男女生代表各一位在全班進行演講展示。 (4)圍繞“講”和“演”兩方面的技巧,點評演講效果。(生開展演講活動,師指導)【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集中梳理演講技巧,并設計演講技巧進行演講展示,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逐步運用于具體的演講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五、總結存儲1.教師總結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面對世界政治格局劇變的局面,以戰(zhàn)略家的視野指出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用詩歌般的語言闡述了奧林匹克平和自信的內涵,提出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教育,是面向大眾,是促進和平、公平、公正。他激情澎湃地暢想美好前景,確信奧林匹克精神必將如陽光般普照大地。整篇演講詞站位高、格局廣,語言莊重、典雅,值得我們用心體會。2.布置作業(yè)學校即將舉行春季運動會,如果你被邀請在運動會的開幕式上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你將如何演講?結合你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的理解,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講詞,并適當設計一些演講技巧。
預設 第一組:(1)語言精準又生動形象,首先用長句總寫各拉丹冬的變化多端,然后接連用短句,簡筆勾勒各拉丹冬巍峨高大、棱角分明的特點,張弛有度,富有音樂美感。(2)用語精簡而準確,形象性強,短促的句子節(jié)奏,很好地表現(xiàn)出冰體形狀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最后部分節(jié)奏放緩,形成一種張弛有度的音樂美,讓句子又融入段落主體比較舒緩的節(jié)奏中去。第二組:(1)將自己的身體不適比喻為“小震”“大地震”,描寫自己由于病痛而行動遲緩的“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幽默之中,透露出作者樂觀、堅強的精神和對探險事業(yè)的熱愛。 (2)用“分外利落”形容自己拍攝冰山時跌倒骨裂的情景,好似沒有痛苦一般。這幽默調侃之中,透露出作者樂觀、堅強的精神。第三組:(1)“眩暈”原指一種癥狀,感覺到自己或周圍的東西旋轉,這里指“浩浩蒼蒼”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該看什么;“賣弄”原指有意顯示、炫耀,含貶義,這里指大自然的無窮創(chuàng)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乙]愛是人世間最完美的一種情感,愛就像一縷冬日里的陽光,能讓饑寒交迫的人感到溫暖;愛就像一泓沙漠中的清泉,能使瀕臨絕境的人看到希望;愛就像一盞黑暗中的路燈,能讓迷惘的人找到方向。我們要讓愛永駐心中,哪怕只是對父母的一句“我愛你們”、對朋友的一句“加油”、對摔倒老人的一次伸手。多一份行動,多一份傳遞,多一種信念,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他人,回報社會,讓愛的種子飛得更遠更廣,永遠地扎根于人們的心中?。ㄉ涣饔懻摚╊A設 乙結尾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更加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尤其是排比句的運用,使得句式整齊、有氣勢,情感表達有感染力。另外,結尾段不斷重申觀點,也起到了加深聽眾印象的效果。師:除了運用修辭手法之外,根據(jù)演講稿的特點,我們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錘煉語言來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呢?(生結合演講稿的特點,討論交流)預設 (1)運用一些口語、大眾化的語言,拉近與聽眾的距離。(2)多用短句,少用結構復雜的長句,使語意清晰,簡短易懂。
【設計意圖】從詩意的語言入手,引導學生關注句式節(jié)奏、抒情性、敘事性、哲理性,品析語言,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作者對麗江的熱愛、贊美之情,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隱含的思想。五、總結存儲1.教師總結作者虛構一個旅游者兼講述者——“一滴水”,用它形成時空線索,串聯(lián)起麗江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并著力表現(xiàn)景物背后的麗江的人文精神,來抒發(fā)作者對麗江古城與自然美妙融合的贊美之情,對麗江的醇美、和諧、沉靜的贊美之情,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明和諧交融的贊美之情,對自然萬物的熱愛和生命平等的意識。詩意的語言中,有強烈的抒情,有厚重的歷史感,有深邃的哲思。這“一滴水”折射出的,是阿來的思想、靈魂。2.布置作業(yè)(1)模仿本文的寫法,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隨筆,選擇一個恰當?shù)囊暯?,跨越時空,全面多角度展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2)課外閱讀阿來的《大地的階梯》,體會融景物、歷史、感悟、思考于一體的游記風格。
預設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反送別詩傷感悲戚的格調,體現(xiàn)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表明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此句蘊含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為遠隔千里的朋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名句。設問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的“蒸”和“撼”換成“滋”和“搖”好不好?為什么?預設 不好?!罢簟笔钦趄v的意思,形象地描繪了洞庭湖霧氣蒸騰、湖面浩渺的畫面;“撼”是搖撼的意思,描繪出了洞庭湖波濤洶涌似要撼動岳陽城的雄偉壯闊的景象,且“撼”還能傳達出詩人面對湖水時心胸似乎也被震蕩,從而想要建功立業(yè)的主觀感受。如果換成“滋”和“搖”則顯得境界小、力度弱,沒有這樣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驹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問題引領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品味詩歌中的名句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感受古人煉字的智慧,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情感和藝術手法。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委宣布比賽規(guī)則和評分細則,為下面比賽活動中,學生學會欣賞和評價演講打下基礎。三、八仙過海賽一賽(主持人組織演講比賽)演講比賽的程序:1.各組參賽同學抽簽,確定演講順序。2.參加比賽的同學按照順序進行演講,每位選手演講完畢,評委現(xiàn)場打分。3.評委根據(jù)評分細則評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記分員核算出選手的平均分,并由主持人公布最后得分。4.每位參賽者演講結束,評委和教師進行簡要點評。5.第二輪由每組得分最高的選手進行即興演講拉票,決出班級前三名。6.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果。7.活動結束。【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演講比賽和評價兩個活動的交互進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演講技巧的具體運用方法,從而提高演講能力。在整個演講活動中,學生組織活動和實施活動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和發(fā)揮。四、尺短寸長評一評1.精彩的演講結束了,在這次演講比賽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演講有哪些?請說明理由。(生自由發(fā)言,對演講活動進行總結評價)2.在這次精彩的演講比賽中,大家有哪些收獲?請結合活動過程具體來談。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33虛線框內的內容,根據(jù)要求選擇某一新聞事件,開展時事討論,積極發(fā)表看法。提示:學生圍繞事件展開討論,積極發(fā)言,認真聽取同學的意見,討論時注意遵守之前制定的“班級議事規(guī)則”。(全班討論,師總結)【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班級討論活動,制定貼近學生生活的“班級議事規(guī)則”,將學習的與“和”相關的知識引入實踐生活,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指導生活實踐的綜合能力。五、以“和”為文,總結收獲師:同學們,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我們知道了“以和為貴”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準繩,也是從政治國的法寶,是處理國際關系的原則,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通過這次活動,你對中國文化中的“和”一定也有了許多的認識和理解吧!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談談你的收獲。
片段三: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S傳惕《故宮博物院》 (1)找出三個片段中關于說明順序的標志性詞語。預設 片段一:立春過后、再過兩個月、不久、于是轉入、到了秋天、準備迎接。片段二:首先、此外、還可以、也可以。片段三: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下面、周圍。(2)學生歸納結論。預設 正確使用標志性的詞語,能使對說明對象及內容的介紹更清楚。(3)小組討論:以時間、空間或邏輯為序的說明語段,通常使用哪些標志性的詞語?預設 時間順序的說明語段一般要運用表示時間或先后的標志性詞語;空間順序的說明語段要運用表示方位的詞語,如“東、西、南、北、里、外、左、右”等;邏輯順序的說明語段可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詞語。
五、總結存儲1.教師總結這篇演講詞,作者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抉擇——大力扶植年輕人。作者善于自我調侃,在自我解剖中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強調了扶植年輕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演講中列舉了大量名人事例進行論證,使演講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篇演講詞展示了一位科學家精彩絕倫的語言魅力:不但有科學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學術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論的清晰度,而且有語言的幽默感——這一切構成了王選演講的獨特風采。我們在體會王選演講魅力的同時,也領略到了他的人格魅力。2.布置作業(yè)(1)人的一生所做的重要抉擇,如果與時代和國家緊密相連,意義會更加重大。我們在人生的關鍵階段,如選擇未來事業(yè)時,會做出怎樣的抉擇?請你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演講詞,并在小組內演講交流。(2)課外閱讀王選的《我一生中的八個重要抉擇》。
師小結:本篇習作開篇概述原作內容,抓住要點,簡明扼要。感想的內容,先扣住深沉的父愛,表達自己對傅雷的敬意,然后贊美現(xiàn)實生活中父愛的偉大。思路清晰,情感真摯?!驹O計意圖】以《傅雷家書》讀后感寫作為例,指導學生如何寫讀后感。重點指導“點引議聯(lián)結”的基本結構,讓學生寫作有章可循。四、嘗試寫讀后感1.寫作內容師:同學們已經閱讀了《傅雷家書》,請大家回顧內容,自擬題目,按照今天講的寫讀后感的方法,先列出寫作提綱,再寫成作文,不少于600字。2.能力提升用已學的讀后感知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反思所寫讀后感是否有以下不足:(1)以“引”代“感”。讀后感,顧名思義,主要是寫“感”,引述是為寫“感”服務的,但有些同學往往忘記了這一條,本末倒置,大量抄錄或復述原文,結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聯(lián)”的毛病。
一是縮小頁邊距和行間距,縮小字號。正式文件一般對字號、間距有嚴格的要求,但是在非正式文件里,可適當縮小頁邊距和行間距,縮小字號??伞吧享斕欤逻B地,兩邊夠齊”,對于字號,以看清為宜。二是紙張雙面打印、復印。紙張雙面打印、復印既可以減少費用,又可以節(jié)能減排。如果全國10%的打印、復印做到這一點,那么每年可減少耗紙約5.1萬噸,節(jié)能6.4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6.4萬噸。三是打印時能不加粗、不用黑體的就盡量不用,能節(jié)省墨粉或鉛粉。此外,能夠用電腦網絡傳遞的文件就盡量在網絡上傳遞,比如電子郵件、單位內部網絡等,這樣下來也可以節(jié)約不少紙張。(選自《低碳校園——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學生圍繞各自任務,課外搜集制作宣傳材料,時間為一周。)【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先從探討自身在低碳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切實認識到低碳生活就在日常的一舉一動中。然后圍繞主題分組,并保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收集整理資料,落實任務,使學生能真正成為低碳的倡導者和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