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總結:要認真觀察圖象,結合題意,弄清各點所表示的意義.探究點二: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y=kx+b(k,b為常數,且k≠0)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信息可求得關于x的方程kx+b=0的解為()A.x=-1B.x=2C.x=0D.x=3解析:首先由函數經過點(0,1)可得b=1,再將點(2,3)代入y=kx+1,可求出k的值為1,從而可得出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為y=x+1,再求出方程x+1=0的解為x=-1,故選A.方法總結:此題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關鍵是正確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出一次函數的關系式.三、板書設計一次函數的應用單個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探究的過程由淺入深,并利用了豐富的實際情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要注意層層遞進,逐步讓學生掌握求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教學中還應注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由②得y=23x+23.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分別作出一次函數y=3x-4和y=23x+23的圖象.如右圖,由圖可知,它們的圖象的交點坐標為(2,2).所以方程組3x-y=4,2x-3y=-2的解是x=2,y=2.方法總結:用畫圖象的方法可以直觀地獲得問題的結果,但不是很準確.三、板書設計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是對應的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2.用圖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1)變形:把兩個方程化為一次函數的形式;(2)作圖:在同一坐標系中作出兩個函數的圖象;(3)觀察圖象,找出交點的坐標;(4)寫出方程組的解.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進一步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數圖象之間的對應關系,很自然的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與兩條直線的交點之間的對應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充分提高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會不同數學知識間可以互相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解:∵y=23x+a與y=-12x+b的圖象都過點A(-4,0),∴32×(-4)+a=0,-12×(-4)+b=0.∴a=6,b=-2.∴兩個一次函數分別是y=32x+6和y=-12x-2.y=32x+6與y軸交于點B,則y=32×0+6=6,∴B(0,6);y=-12x-2與y軸交于點C,則y=-2,∴C(0,-2).如圖所示,S△ABC=12BC·AO=12×4×(6+2)=16.方法總結:解此類題要先求得頂點的坐標,即兩個一次函數的交點和它們分別與x軸、y軸交點的坐標.三、板書設計兩個一次函數的應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幾何問題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能通過函數圖象獲取信息,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函數圖象信息獲取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發(fā)展形象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解:設正比例函數的表達式為y1=k1x,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為y2=k2x+b.∵點A(4,3)是它們的交點,∴代入上述表達式中,得3=4k1,3=4k2+b.∴k1=34,即正比例函數的表達式為y=34x.∵OA=32+42=5,且OA=2OB,∴OB=52.∵點B在y軸的負半軸上,∴B點的坐標為(0,-52).又∵點B在一次函數y2=k2x+b的圖象上,∴-52=b,代入3=4k2+b中,得k2=118.∴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為y2=118x-52.方法總結:根據圖象確定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的方法:從圖象上選取兩個已知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待定系數法將兩點的橫、縱坐標代入所設表達式中求出待定系數,從而求出函數的表達式.【類型三】 根據實際問題確定一次函數的表達式某商店售貨時,在進價的基礎上加一定利潤,其數量x與售價y的關系如下表所示,請你根據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價y(元)與數量x(千克)的函數關系式,并求出當數量是2.5千克時的售價.
(4)從平均分看,兩隊的平均分相同,實力大體相當;從折線的走勢看,甲隊比賽成績呈上升趨勢,而乙隊比賽成績呈下降趨勢;從獲勝場數看,甲隊勝三場,乙隊勝兩場,甲隊成績較好;從方差看,甲隊比賽成績比乙隊比賽成績波動小,甲隊成績較穩(wěn)定.綜上所述,選派甲隊參賽更能取得好成績.方法總結:本題是反映數據集中程度與離散程度的綜合題.從圖形中得到兩隊的成績,然后從平均數、方差的角度來考慮,在平均數相同的情況下,方差越小的越穩(wěn)定.三、板書設計數據的離散程度極差:一組數據中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方差:各個數據與平均數差的平方的平均數 s2=1n[(x1-x)2+(x2-x)2+…+(xn-x)2]標準差: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公式:s=s2經歷表示數據離散程度的幾個量的探索過程,通過實例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統(tǒng)計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探究點三:正比例函數的性質已知正比例函數y=-kx的圖象經過一、三象限,P1(x1,y1)、P2(x2,y2)、P3(x3,y3)三點在函數y=(k-2)x的圖象上,且x1>x3>x2,則y1,y2,y3的大小關系為()A.y1>y3>y2 B.y1>y2>y3C.y1y2>y1解析:由y=-kx的圖象經過一、三象限,可知-k>0即kx3>x2得y1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板書設計1.函數與圖象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2.作一個函數的圖象的一般步驟:列表,描點,連線;3.正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性質:正比例函數的圖象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經歷函數圖象的作圖過程,初步了解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步驟:列表、描點、連線.已知函數的表達式作函數的圖象,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和能力.理解一次函數的表達式與圖象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解:(1)∵點(1,5)在反比例函數y=kx的圖象上,∴5=k1,即k=5,∴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為y=5x.又∵點(1,5)在一次函數y=3x+m的圖象上,∴5=3+m,即m=2,∴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3x+2;(2)由題意,聯(lián)立y=5x,y=3x+2.解得x1=1,y1=5或x2=-53,y2=-3.∴這兩個函數圖象的另一個交點的坐標為(-53,-3).三、板書設計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形狀:雙曲線位置當k>0時,兩支曲線分別位于 第一、三象限內當k<0時,兩支曲線分別位于 第二、四象限內畫法:列表、描點、連線(描點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列表、描點、連線,提高學生的作圖能力.理解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及相互轉換,對函數進行認識上的整合,逐步明確研究函數的一般要求.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具體展現(xiàn)了反比例函數的整體直觀形象,為學生探索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提供了思維活動的空間.
如圖,四邊形OABC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反比例函數y=kx的圖象經過點B(x0,y0),則k的值為.解析:∵四邊形OABC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它的面積為1,且BA⊥y軸.又∵點B(x0,y0)是反比例函數y=kx圖象上的一點,則有S正方形OABC=|x0y0|=|k|,即1=|k|.∴k=±1.又∵點B在第二象限,∴k=-1.方法總結:利用正方形或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積確定|k|的值之后,要注意根據函數圖象所在位置或函數的增減性確定k的符號.三、板書設計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性質當k>0時,在每一象限內,y的值隨x的值的增大而減小當k<0時,在每一象限內,y的值隨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反比例函數圖象中比例系數k的幾何意義通過對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全面觀察和比較,發(fā)現(xiàn)函數自身的規(guī)律,概括反比例函數的有關性質,進行語言表述,訓練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在相互交流中發(fā)展從圖象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因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經過點A(1.5,400),所以有k=600.所以反比例函數的關系式為p=600S(S>0);(2)當S=0.2時,p=6000.2=3000,即壓強是3000Pa;(3)由題意知600S≤6000,所以S≥0.1,即木板面積至少要有0.1m2.方法總結:本題滲透了物理學中壓強、壓力與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p= ,當壓力F一定時,p與S成反比例.另外,利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三、板書設計反比例函數的應用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運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通過反比例函數在其他學科中的運用,體驗學科整合思想.
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綜上所述,m=3.易錯提醒:本題由根與系數的關系求出字母m的值,但一定要代入判別式驗算,字母m的取值必須使判別式大于0,這一點很容易被忽略.三、板書設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關系:如果方程ax2+bx+c=0(a≠0) 有兩個實數根x1,x2,那么x1+x2 =-ba,x1x2=ca應用利用根與系數的關系求代數式的值已知方程一根,利用根與系數的關系求方程的另一根判別式及根與系數的關系的綜合應用讓學生經歷探索,嘗試發(fā)現(xiàn)韋達定理,感受不完全的歸納驗證以及演繹證明.通過觀察、實踐、討論等活動,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關系的過程,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綜合判斷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交流互動,逐步養(yǎng)成合作的意識及嚴謹的治學精神.
在Rt△ABC中,AC=AB2+BC2=12+12=2(cm),∴FC=AC-AF=2-1(cm),∴BE=2-1(cm).方法總結:正方形被對角線分成4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在正方形中解決問題時常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直角三角形的性質.【類型三】 利用正方形的性質證明線段相等如圖,已知過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BD上一點P,作PE⊥BC于點E,PF⊥CD于點F,求證:AP=EF.解析:由PE⊥BC,PF⊥CD知四邊形PECF為矩形,故有EF=PC,這時只需說明AP=CP,由正方形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可知AP=CP.證明:連接AC,PC,如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BD垂直平分AC,∴AP=CP.∵PE⊥BC,PF⊥CD,∠BCD=90°,∴四邊形PECF為矩形,∴PC=EF,∴AP=EF.方法總結:(1)在正方形中,常利用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證明線段相等;(2)無論是正方形還是矩形,經常連接對角線,這樣可以使分散的條件集中.
1.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2.能借助尺、規(guī)等工具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能用圓規(guī)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3.了解線段的中點及線段的和、差、倍、分的意義,并能根據條件求出線段的長.一、情境導入愛護花草樹木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從教學樓到圖書館,總有少數同學不走人行道而橫穿草坪(如圖),同學們,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了解釋這種現(xiàn)象,學習了下面的知識,你就會知道.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線段長度的計算【類型一】 根據線段的中點求線段的長如圖,若線段AB=20cm,點C是線段AB上一點,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1)求線段MN的長;(2)根據(1)中的計算過程和結果,設AB=a,其它條件不變,你能猜出MN的長度嗎?請用簡潔的話表達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方法總結:對等式進行變形,必須在等式的兩邊同時進行,即同加或同減,同乘或同除,不能漏掉一邊,且同加或同減,同乘或同除的數必須相同.探究點二: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用等式的性質解下列方程:(1)4x+7=3; (2)12x-13x=4.解析:(1)在等式的兩邊都減7,再在等式的兩邊都除以4,可得答案;(2)在等式的兩邊都乘以6,再合并同類項,可得答案.解:(1)方程兩邊都減7,得4x=-4.方程兩邊都除以4,得x=-1;(2)方程兩邊都乘以6,得3x-2x=24,x=24.方法總結:解方程時,一般先將方程變形為ax=b的形式,然后再變形為x=c的形式.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想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嚴密性.
方法總結:在分辨一個圖形是否為多邊形時,一定要抓住多邊形定義中的關鍵詞語,如“線段”“首尾順次連接”“封閉”“平面圖形”等.如此,對于某些似是而非的圖形,只要根據定義進行對照和分析,即可判定.探究點二:確定多邊形的對角線一個多邊形從一個頂點最多能引出2015條對角線,這個多邊形的邊數是()A.2015 B.2016 C.2017 D.2018解析:這個多邊形的邊數為2015+3=2018.故選D.方法總結:過n邊形的一個頂點可以畫出(n-3)條對角線.本題只要逆向求解即可.探究點三:求扇形圓心角將一個圓分割成三個扇形,它們的圓心角的度數之比為2:3:4,求這三個扇形圓心角的度數.解析:用扇形圓心角所對應的比去乘360°即可求出相應扇形圓心角的度數.解:三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分別為:360°×22+3+4=80°;360°×32+3+4=120°;
探究點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某單位計劃“五一”期間組織職工到東湖旅游,如果單獨租用40座的客車若干輛則剛好坐滿;如果租用50座的客車則可以少租一輛,并且有40個剩余座位.(1)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多少人?(2)如同時租用這兩種客車若干輛,問有無可能使每輛車剛好坐滿?如有可能,兩種車各租多少輛?(此問可只寫結果,不寫分析過程)解析:(1)先設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x人,利用人數不變,車的輛數相差1,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2)可根據租用兩種汽車時,利用假設一種車的數量,進而得出另一種車的數量求出即可.解:(1)設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x人,由題意得方程x40-x+4050=1,解得x=360,答:該單位參加旅游的職工有360人;(2)有可能,因為租用4輛40座的客車、4輛50座的客車剛好可以坐360人,正好坐滿.方法總結:解題關鍵是要讀懂題目的意思,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找出合適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判斷下面抽樣調查選取樣本的方法是否合適:(1)檢查某啤酒廠即將出廠的啤酒質量情況,先隨機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隨機抽取1~2瓶檢查;(2)通過網上問卷調查方式,了解百姓對央視春節(jié)晚會的評價;(3)調查某市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狀況,在該市每所小學的每個班級選取一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4)教育部為了調查中小學亂收費情況,調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學生.解析:本題應看樣本是否為簡單隨機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適,這是一種隨機抽樣的方法,樣本為簡單隨機樣本.(2)不合適,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多數農民是不上網的,所以調查的對象在總體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適,選取的樣本中個體太少.(4)不合適,樣本雖然足夠大,但遺漏了其他城市里的這些群體,應在全國范圍內分層選取樣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學生全部作為樣本是沒有必要的.
解析:當截面與軸截面平行時,得到的截面的形狀為長方形;當截面與軸截面斜交時,得到的截面的形狀是橢圓;當截面與軸截面垂直時,得到的截面的形狀是圓,所以截面的形狀不可能是三角形.故選A.方法總結:用平面去截圓柱時,常見的截面有圓、橢圓、長方形、類似于梯形、類似于拱形等.探究點三:截圓錐問題一豎直平面經過圓錐的頂點截圓錐,所得到的截面形狀與下圖中相同的是()解析:經過圓錐頂點的平面與圓錐的側面和底面截得的都是一條線.如圖,由圖可知得到的截面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故選B.方法總結:用平面去截圓錐,截面的形狀可能是三角形、圓、橢圓等.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經歷操作、抽象、歸納、積累等思維過程,從中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升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解:設每張300元的門票買了x張,則每張400元的門票買了(8-x)張,由題意得300x+400×(8-x)=2700,解得x=5,∴買400元每張的門票張數為8-5=3(張).答:每張300元的門票買了5張,每張400元的門票買了3張.方法總結: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①根據題意找出等量關系;②列出方程;③解方程;④作答.三、板書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先讓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所學的知識,復習鞏固方程的解法,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解方程的步驟是逐漸發(fā)展的,后面的步驟是在前面步驟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然后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列出一個有括號的方程,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猜想各種解法,去嘗試各種解題的途徑,啟發(fā)學生在化歸思想影響下想到要去括號.
解析:此題作為一道開放型題,分類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說明分類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標準分類時,要做到不重不漏,分類標準不同時,分類的結果也就不盡相同.解:本題答案不唯一,如按柱體、錐體、球體分類:(2)(3)(5)和(6)都是柱體,(4)(7)是錐體,(1)是球體.方法總結:生活中常見幾何體有兩種分類:一種按柱體、錐體、球體分類;一種按平面和曲面分類.探究點二:幾何體的形成筆尖畫線可以理解為點動成線.使用數學知識解釋下列生活中的現(xiàn)象:(1)流星劃破夜空,留下美麗的弧線;(2)一條拉直的細線切開了一塊豆腐;(3)把一枚硬幣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轉,形成一個球.解析:解釋現(xiàn)象關鍵是看其屬于什么運動.解:(1)點動成線;(2)線動成面;(3)面動成體.方法總結: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釋,關鍵是要找到生活實例與數學知識的連接點,如第(1)題可將流星看作一個點,則“點動成線”.如圖所示,將平面圖形繞軸旋轉一周,得到的幾何體是()
(1)依照此規(guī)律,第20個圖形共有幾個五角星?(2)擺成第n個圖形需要幾個五角星?(3)擺成第2015個圖形需要幾個五角星?解析:通過觀察已知圖形可得:每個圖形都比其前一個圖形多3個五角星,根據此規(guī)律即可解答.解:(1)根據題意得,第1個圖中,五角星有3個(3×1);第2個圖中,五角星有6個(3×2);第3個圖中,五角星有9個(3×3);第4個圖中,五角星有12個(3×4);∴第n個圖中有五角星3n個.∴第20個圖中五角星有3×20=60個.(2)擺成第n個圖形需要五角星3n個.(3)擺成第2015個圖形需要6045個五角星.方法總結:此題首先要結合圖形具體數出幾個值,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此題的規(guī)律為擺成第n個圖形需要3n個五角星.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經歷觀察、操作、驗證、歸納、分析、猜想、抽象、積累、類比、轉化等思維過程,從中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體驗教學活動的方法,同時升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