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望洞庭》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組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中的第三首。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獨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功力,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二、說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理解詞義句意,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描繪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感悟詩歌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三、說教學重難點1.背誦古詩。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重點)2.想象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難點)
一、說教材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fā)了贊美之情;《望天門山》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疤扉T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钡谝痪渲饕葘懮?,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二、說教學目標1.理解詞義句意,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說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重點)2.引導學生理解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難點)
一、說教材《夜書所見》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4.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三、說教學重難點1.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重點)2.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難點)
一、說教材《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美文,全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海邊美景,第二部分寫的是小城美景。這篇課文文字精美,條理清楚,應重在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從文字上去懂得海邊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觀賞為主,運用為輔,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賞海邊美景,激起他們對大海的憧憬之情。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課文通過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的順序進行敘述,使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敘述的方法。二、說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3.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4.學習第一段的寫法,從不同方面把一個地方的景色寫具體。三、說教學重難點1.弄清本文的敘述順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海濱和小城各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及其特點,從中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重點)2.理解本課是從海濱和小城兩個方面來介紹海濱小城的景色的,學習這種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難點)
一、說教材《那一定會很好》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大樹,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車、椅子、木地板的故事。這篇課文其實是以一粒種子的經(jīng)歷對學生進行奉獻教育,讓孩子們明白在任何環(huán)境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二、說教學目標1.會認本課“縮、努”等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jīng)歷。 三、說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jīng)歷。
(5)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連續(xù)工作了69個小時。 2.課文的2—4段中很多語句,將白求恩的工作情況和當時緊張的戰(zhàn)斗形勢結合著描寫,用環(huán)境的危險來襯托她的高尚品質。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針對文本的這個特點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抓住關鍵句中的關鍵詞語,然后共同交流,最后再進行朗讀的方法來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術臺當成陣地,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做手術的經(jīng)過,感受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國際主義精神。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四)引導爭論,再次感悟出示第三段,生讀后,師針對客人提問,白求恩是不是客人,為什么他說自己不是客人,不是客人那是什么呢?請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總結出白求恩把手術臺當成陣地,在上面堅守了三天三夜,這是多么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呀!通過之前對手術臺就是陣地這句話抽絲剝繭般的學習,從理解該句話的意思到他對工作極端認真,再到對同志極端熱忱的國際主義精神。本課最難理解的難點也被突破了,學生從這句簡單的手術臺就是陣地深深地體會到白求恩高尚的品質。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chuàng)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鑒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fā)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本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對文言文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能夠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感悟語言的藝術魅力,體會古文的韻味。運用啟發(fā)引導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學法】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jīng)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jīng)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xiàn)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說教學重難點1.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chǎn)豐富的特點。(重點)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再現(xiàn)課文所描寫的情景。(重點)3.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難點)四、說教法學法[說教法]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xiàn)“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十六個字。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本文的教學我主要選用“自學研究”式的教學方法,主要依據(jù)是這樣能使學生主動參加到研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體現(xiàn)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思想。再輔之議論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語文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說學法]“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會讀書,重視朗讀,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在多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想、劃、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五、說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孩子們,你們喜歡寓言故事嗎?今天,老師將要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一則寓言故事。 2.板書課題:5守株待兔,齊讀課題(強調"株"的讀音)3.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梳理問題:“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過渡:剛才小朋友都交流了自己想知道的問題,那么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生)讀書。(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件演示課文錄像)伴隨著老師的朗讀請大家來欣賞課文,邊聽邊思考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株”在文中指的什么?(“株”指的是樹樁。)樹樁是露出地面的大樹的一部分。我們再來看課題,“守株待兔”就是?(守著樹樁等待兔子。)(三)初讀課文,說出大意師:那么,這個人為什么要守著樹樁等兔子呢?結果又怎么樣呢?請同學們各自把課文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生讀課文)
一、說教材《昆蟲備忘錄》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略讀課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蟲、獨角仙、螞蚱的特點進行介紹,教給了人們知識,表達了對生靈的喜愛之情。本節(jié)課通過引領學生學習備忘錄,讓學生了解備忘錄的書寫及作用,并學會書寫備忘錄。利用備忘錄來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二、說學情只有了解讀者的閱讀現(xiàn)狀,才能充分發(fā)揮文本的魅力。經(jīng)過了兩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識字的經(jīng)驗,學習重點逐漸向閱讀過渡,也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如:朗讀、默讀;借助圖畫、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等。但是孩子們對于事物的觀察還遠遠不夠,對于昆蟲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體會昆蟲的可愛,是一個難題。三、說教學目標1.熟知字詞句,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句。2.學習作者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3.感受這四種昆蟲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生靈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欣賞荷花的美麗。(重點)2.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tài),體會荷花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難點)五、說教法學法[說教法]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說學法]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
一、說教材《火燒云》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寫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蕭紅以熱情酣暢的筆墨給我們勾畫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火燒云圖景。作者以多個不同構詞形式的詞語描述了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渲染了紅霞飛舞、瞬息萬變、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觀;而后又描寫了火燒云各種奇妙的形態(tài),向我們勾勒出三幅動態(tài)的畫面:跪著的馬、兇猛的狗、威武的獅子,而且十分傳神地寫出瞬息之間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見的變幻過程。文中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了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的絢麗多彩。通過學習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1.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礎上,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體驗教學法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xiàn)“三維一體”的教學。 3.讀書指導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虼?,在了解怎樣做試驗的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讀、思、劃、議,通過自主學習和相互間的合作交流,明白科學試驗的嚴謹態(tài)度。
四、說教法學法[說教法]1.指導觀察法遵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表演讀,旨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說學法]1.合作學習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lián)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
一、說教材《趙州橋》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它從美觀和堅固兩方面介紹了聞名世界的趙州橋。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課文共分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趙州橋的地點、橋名、設計建造者、建造年代。第2自然段講趙州橋的堅固、雄偉。這與它的獨特設計是密不可分的。圍繞“設計”這個重點詞,課文先寫了趙州橋設計的特點,再寫這樣設計的好處。第3自然段重點詞是“美觀”。介紹趙州橋美觀時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欄板上龍的圖案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傳神。第4自然段講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對趙州橋設計特點的說明,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選編這篇文章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到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一、說教材《古詩三首》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絕句》這首詩抓住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等景物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大自然一派生機、欣欣向榮景象的贊美與熱愛。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jié)的春江景色,詩人以其細致、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jié)轉換時的景物特征,抒發(fā)了對早春的喜悅和贊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過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在景物的描繪中融入了自己愉悅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之美的喜悅與贊美。本單元的主題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古詩學習經(jīng)驗,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詩學習的方法。為此我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詩。
一、說教材《鹿角和鹿腿》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著名的《伊索寓言》。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生動記敘了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兩束美麗的角,抱怨細長的腿,獅子撲來了,鹿四條細長的腿讓它逃脫了,而美麗的角卻讓它險些送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短處而否定長處。二、說學情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初步具備了獨立閱讀和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的能力,但他們閱讀經(jīng)驗尚停留在感知層面,對文章的寓意還不能準確把握。三、說教學目標1.會認“稱、禁”等8個生字,讀準“稱、禁、撒”3個多音字,會寫“鹿、塘”等13個字,正確讀寫“池塘、痛快”等12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 3.體會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懂得不要光圖外表的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的道理。
一、說教材《我變成了一棵樹》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圍繞想象為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大膽而新奇的想象,描寫了“我”變成一棵樹以后的情景:“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樹上有各種形狀的鳥窩”“水珠從我嘴巴里流出來”……十分有意思。同時,文中也深深地透露著“愛”與“童心”?!拔摇庇幸活w純凈的童心,所以變成樹、還和好多動物交上了朋友,而媽媽到底是發(fā)現(xiàn)了“我”的秘密,令人感受到幸福的母子之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發(fā)散思維,發(fā)揮想象寫故事,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二、說學情三年級的學習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想象豐富,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新課標尤其強調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而本課想象新奇、有趣,更能讓學生在讀中產(chǎn)生生動的畫面和豐富的聯(lián)想。
一、說教材《我不能失信》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去,可是宋慶齡想起要在當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贊美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二是讓學生初步體會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來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手法,為本單元的習作奠定基礎;三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二、說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獲得啟示。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通過人物對話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三、說教學重難點1.理解宋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里的原因。(重點)2.引導學生透過人物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難點)
一、說教材《小蝦》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我”觀察小蝦生氣、打架等細節(jié)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fā)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二、說學情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大部分學生都對小蝦很熟悉,有很直觀的了解,但是他們未必能觀察到小蝦活動的動作形態(tài),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也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