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鞏固 100 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數位和位值的含義,發(fā)展學生有序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歸納能力。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擺一擺、想一想”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探索出100 以內數的特點及規(guī)律。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實踐操作中,通過找規(guī)律來發(fā)展學生的初步抽象思維能力。[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數位和位值的含義,發(fā)展學生有序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歸納能力。2.教學難點:發(fā)展學生有序的思維能力。[教學準備] 課件、數位表、磁力扣、圍棋子(每人3 顆)。[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用 1 顆棋子擺數。師:今天,我給同學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看!課件演示: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圍棋寶寶,今天我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這是你們學過的數位表吧?我也來看看?。▏遄犹絺€位上)你們知道我現在表示幾嗎?為什么?生:表示 1,因為個位上有 1 個。
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擴、荷”等4個字,會寫“擴、范”等9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清靜、淺藍、擴大、范圍、努力”等詞語。2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課文,在腦海里構建“海上日出”美景。3.讀句子,抓住詞語,通過圖文結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4.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的方法,訓練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的能力。教學重點1.通過閱讀,感悟海上日出的動靜相宜的描寫方法。2.體會作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和擬人手法的運用。3.抓住關鍵詞句,感受日出的壯麗景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隨文入境、以境促讀,以情怡景。教學難點1.學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3.體會日出的變化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的方法。
【教學設想】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崩斫庹n文內容,了解天窗給鄉(xiāng)下小朋友們帶來的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2.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fā)學生通過“窗戶”看世界的情趣?!窘虒W過程】第一課時(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1.每棟房子都離不開——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國南方農村,窗是怎樣的呢?出示課文1—3自然段。(1)讀讀這三段話,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天窗?人們在屋頂上開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這樣一扇簡陋的,只能透進些許光亮的天窗卻是著名作家茅盾(板書:茅盾)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于是,他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散文——天窗。(3)板書課題:天窗(4)齊讀課題2.簡介茅盾3.天窗為何讓茅盾魂牽夢縈?它的魅力在哪里?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3.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形成過程必須具備的條件。2.并從這塊琥珀推想出這個故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1.你們見過琥珀嗎?如果見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2.我們先來欣賞幾件美麗珍貴的琥珀藝術品。出示圖片。3.最后一幅圖為書上的琥珀圖片: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呢?誰想說一說?作者也向我們介紹了這塊琥珀的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樣描述的。讓我們來看課文吧。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以理解。3.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
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語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一、談話交流,導入課題。1.同學們,《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聽說過嗎?【課件出示2:圖文】匡衡勤奮好學,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亮,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墻壁鑿開一個洞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古時候,還有一位熱愛讀書的人,他是晉代車胤,因為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2.這個故事就是《囊螢夜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這個小故事。(板書:囊螢夜讀)學生齊讀課題。3.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傳誦,流傳至今。4.補充文言文知識:文言文人們通常說古文。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著燦爛的文化,有著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瑰寶,他們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我們要去傳承民族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菊n件出示3】
四、品讀詩文,賞析感悟1.品讀前兩句詩(1)請大家默讀前兩句,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雨:什么時候下起了什么樣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樣?詩中還暗含著兩個人物)【課件出示9】(2)“連”“入”兩個動詞寫“寒雨”表現一種怎樣的氣氛?(“連”“入”兩個動詞寫“寒雨”的綿綿不斷和無聲無息,渲染出離別時的暗淡氣氛。)“楚山孤”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表達詩人離開朋友時的強烈的凄冷孤寂感。)【課件出示10】(板書:凄冷、孤寂感)(3)前兩句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里飲酒話別時的情景。【課件出示11】(出示第一首詩)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這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句。師: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后來因事被貶謫嶺南,在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在江寧數年,又遭人詆毀,再次被貶為龍標縣蔚,龍標鎮(zhèn)非常偏僻,曾有許多的官員被貶于此地。他一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呢?
一、導入新課教養(yǎng),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yǎng)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結果。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關于“教養(yǎng)”,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guī)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tài)度。今天我們學習利哈喬夫的《論教養(yǎng)》,進一步理解教養(yǎng)的核心內涵以及學習如何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窘虒W提示】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關注,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本文奠定基礎。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理清層次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朗讀指導:抓住議論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2.小組討論。給課文劃分層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議論文結構的一般特點。明確:第一部分(1—2):開門見山,引入論題——良好的教養(yǎng)。第二部分(3—12):把有無教養(yǎng)的表現進行對比,指出教養(yǎng)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三部分(13—17):剖析優(yōu)雅風度,指出一切優(yōu)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tài)度。
【新知識點】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填寫扇形統(tǒng)計圖根據扇形統(tǒng)計圖所提供的數據回答問題【單元教學目標】1,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2,能夠看懂并會填扇形統(tǒng)計圖.3,會根據扇形統(tǒng)計圖所提供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4,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通過對相關素材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單元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掌握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難點:在學習中體會各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教學建議】學生已經系統(tǒng)地學習過有關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也初步認識了扇形,而且也學習了有關百分數的知識,所有這些都為學校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圖的最后一部分內容——扇形統(tǒng)計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課時安排】
教具、學具準備:各種形狀的紙、樹葉、繩子、直尺、卷尺等。教學過程:一、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锲泛推矫鎴D形,你們認識嗎?(逐一出示)誰知道周長是什么意思?請你具體指一指,你所喜歡的圖形的周長是指什么樣的長度。(一生指)二、探究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怎么求呢?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一條邊長,乘4就可以了。(板書:邊長×4)如果量出正方形的邊長是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5×4=20(厘米)。長方形的周長呢?量出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好了。長+寬+長+寬(板書)。如果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它的周長就是:6+4+6+4=20(厘米)。只要量兩次就可以了,量一個長再乘2,量一個寬再乘2就行。長×2+寬×2。即:6×2+4×2=20(厘米)。如果讓你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正方形呢?想清楚了,我們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追記:本堂課,在我?guī)ьI著學生利用教具進行操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圓的面積與拼成長方形面積的關系,圓的周長、半徑和長方形的長、寬的關系,并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領悟出求環(huán)形的面積是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并引導他們發(fā)現這兩種算法的一致性,同時提醒學生盡量使用簡便算法,減少計算量。圓的周長和面積的練習課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靈活解答幾何圖形問題。教學重點:認真審題,分辨求周長或求面積。教學過程:一、復習。1、求出下面圓的周長和面積并用彩筆描出周長,用陰影表示出面積。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6)引導學生觀察: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二)教學例4: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教學目標:1、會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詞語形象地描述兩個100以內的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語言表達能力。2、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逐步發(fā)展估計意識和簡單的推理能力。3、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的小組式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能力,從而感知數學無處不在。教學重點: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對性含義,并能夠用準確地語言進行表述。教學難點:相對性的理解并能進行正確地表述。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在O里填上>、<或=。63O7558O5898O10056O65先填空再說出比較方法。(復習舊知。)
教學內容:復習100以內的數。(教材第98頁第1~4題。)教學目標:(1) 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2)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來表達和交流。(3) 在復習過程中,感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會讀寫100以內的數,并能進行簡單數的大小比較。教學難點:數位順序及數位上數的意義。教學準備;計數器。教學過程:一、復習數位出示計數器。(1) 計數器從右邊數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個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幾個幾?十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幾個幾?百位上1顆珠子表示幾個幾?(課件演示)(2) 為什么都是1顆珠子,所表示的數不同呢?(3) 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0里面有幾個一?
教學內容:課本P104、108頁。教學目標: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2、鞏固學生對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認知,明確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教學重點、難點:1、在復習中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加深對條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2、能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教學過程:一、復習統(tǒng)計1、觀察討論(1)、教師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這張圖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你有哪些發(fā)現?(2)、學生觀察討論,思考,依據自己的體驗回答。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fā)現。(3)、組織全班匯報交流,梳理統(tǒng)計圖信息。2、回答問題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問題嗎?1)、最受二年級同學歡迎的飲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2)、喜歡哪兩種飲料的人數同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請看,鐘面上現在表示的是幾時?(下午1時)下午1時我們還可以怎樣表示?(13時)下午1時就是13時,你是怎么想到用13時表示的?在一日內,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時,所以時針在走第二圈時,我們就要把時針指的鐘面上的時刻數分別加上1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4時記時法。比如,現在鐘面上是下午1時,根據24時記時法就應該是?(13時)。那么下午2時、3時、6時、晚上7時30分、9時50分用24時計時法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繼續(xù)看畫面。)這時,同學們又開始了下午的學習生活。16時,同學們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回到了家中。時間一晃就到了21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夜間九點。這時我們又該上床休息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又是午夜12點,夜深人靜,一天又過去了。這種用0時到24時來表示一天時間的記時方法我們就把它叫做24時記時法。師小結:同學們,一天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安排好一天的作息時間。4、觀察鐘面:你發(fā)現了什么?(同一指針可以表示晚上12時、0時、24時。)抽幾個時間板書。觀察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發(fā)現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呢?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出示: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有450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幾?你能把這道題改編成另外二道一步計算的百分數應用題嗎?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90%,女生有多少人?3、某校有女生450人,是男生的90%,男生有多少人?師:你覺得這三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都以男生的人數為單位“1”異:條件與問題不同出示:1、完成書本124頁第14題。2、2000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2253元,1999年為2210元。2000年比1999年增長百分之幾?3、一本書有240頁,小林第一天看了 ,第二天看了12.5%,第三天應該從第幾頁看起?4、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比邊長2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少百分之幾?5、修一條公路,實際造價84萬元,比原計劃增加了5%,增加了多少萬元?出示:1、花園小學五年級男生有15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 ,已知五年級人數占全校學生人數的25%。全校有多少名學生?2、書本124頁第15、16、17題。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2、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為什么?6:3和8:4 : 和 :3、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2、教學例2。(1)把未知項設為X。解:設這座模型的高是X米。(2)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X:320=1:10(3)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并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它變成什么形式?3x=8×15。這變成了什么?(方程。)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數X的值。
分別算出2008年比2007年各季度增產的百分數和合計數,再制成統(tǒng)計表.分析:根據題目要求,要算出各季度增產的百分數,我們只要根據2008年與2007年各個季度的原始數據,運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方法就可以算出.算出了各個季度增產的百分數,根據題意制統(tǒng)計表時,既要按照季度分類,又要反映出年份的類別,所以在確定表頭時可分為3部分:年份、臺數、季度,年份又分為2007年產量、2008年產量、2008年比2007年增產的百分數.2、田力化肥廠今年第一季度生產情況如下:元月份計劃生產1500噸,實際生產1620噸;二月計劃生產1600噸,實際生產1680噸;三月份計劃生產1640噸,實際生產1720噸,根據上面的數據,算出各月完成計劃的百分數,并制成統(tǒng)計表.(1)制作含有百分數的統(tǒng)計表時,百分數這一欄一定要寫清楚是誰占誰的百分之幾,并按“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解題方法正確算出對應百分數”
(2)猜猜看每次請一個同學在黑板上畫一種剛學到的物品,他每畫一筆,就請班上的同學用英語猜他畫的是什么。如猜得正確,就請下一位同學再重新開始畫另一種物品。(3)Let’s rhyme.將所學的單詞替換第一單元的Let’s chant中的文具。教師將全班分為兩大組,教師舉圖片提示,如第一組說:I have a balloon.第二組一起說:Me too. 拍手,舉第二幅圖時兩組交換。以此類推。(4)教師將單詞的圖片先面朝上貼在黑板上,給學生20秒時間記住這些單詞,然后每張圖卡用1張彩色紙蓋上。學生要先說出彩色紙的顏色,再說出下面卡上的詞。待學生熟悉后,可加大游戲難度,將蓋著彩色紙的圖卡在(黑板上)打亂,進行游戲。(5)讓學生聽錄音,邊說邊做Let’s do部分的活動。(6)教師將Let’s do中的圖卡打亂順序,貼在黑板上,教師說一個指令,請學生指出正確的圖片。正確的可為本組贏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