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制三年級上冊走近我們的老師說課稿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說課稿2篇

    師:改革開放后,喬家依然是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他們乘坐另一種交通工具。(畫外音響起,男中音用緩慢、低沉的語調朗誦;幻燈片展示)(七)喬致庸1905年來到上海,腰纏萬貫的他坐上了行駛在柏油公路上的“四輪子”??上У氖?,此后的四十年,中國也沒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輪子”.直到50年后,四輪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來。“四輪子”是什么?為什么“此后的四十年,中國也沒有多少柏油路和四輪子”?為什么“直到50年后,四輪子和“柏油路”才多了起來”?生:略師: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xiàn)在上海。因為舊中國政治腐敗、民生凋敝。新中國成立后有了自己的汽車制造廠,比如說一汽、二汽。解放后,我們的汽車產業(yè)蒸蒸日上。(展示材料)屏幕顯示: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批 “解放牌”載重汽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yè)的誕生。2009年我國汽車工業(yè)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產銷量第一的國家。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世界經濟的區(qū)域集團化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世界經濟的區(qū)域集團化說課稿2篇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和作用《當今世界的經濟區(qū)域集團化》是人教版《歷史②》(必修)第八單元第二課的內容。主要圍繞戰(zhàn)后世界經濟中出現(xiàn)的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的趨勢,重點介紹了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三大區(qū)域集團:歐洲聯(lián)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從內容上既銜接了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80年代出現(xiàn)的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的趨勢,又啟示了這種趨勢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一部分,提出了下節(jié)課的主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2、 教學目標根據高中新課程標準和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統(tǒng)一的要求,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的三大方面:1) 知識與能力:能夠讓學生理解三大區(qū)域經濟集團建立的史實,認識三大區(qū)域經濟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影響和作用,增強學生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說課稿2篇

    2.“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20世紀7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進入“滯脹”狀態(tài)后,各國政府紛紛尋找醫(yī)治這一新疾病的藥方,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供應學派和貨幣學派。1979年,撒切爾夫人上臺擔任英國首相,率先采納了貨幣學派的主張。1981年,里根擔任美國總統(tǒng)后,以供應學派為依據,確立了自己政府的經濟政策。由于兩人的經濟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國的經濟危機,并有一套理論體系支撐,因此經濟學家們分別稱之為“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實際上,“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有許多相同之處,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強調市場調節(jié)作用,反對國家干預;二者都實行有利于富人的減稅政策,因此都曾被攻擊為“劫貧濟富”;二者都大力增加軍費開支,用加大政府消費來緩解危機。3.美國“新經濟”戰(zhàn)后西方國家在凱恩斯主義指導下,暫時擺脫了三十年代那種嚴重的大蕭條局面,但由于長期實行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和對社會需求進行管理的政策,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又出現(xiàn)新的危機,即“滯脹”(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凱恩斯主義由此走向沒落。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說課稿2篇

    2.民族工業(yè)的遭受打擊自主探究4:閱讀【歷史縱橫】和教材插圖,探究抗戰(zhàn)時期民族走向萎縮的原因有哪些?在淪陷區(qū)日軍的摧毀和吞并;在國統(tǒng)區(qū)國民政府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tǒng)治;官僚資本壟斷經濟命脈,壓制民族工業(yè)牟取暴利。造成了什么后果?(官僚資本的膨脹,民族資本的萎縮)3、民族工業(yè)的萎縮討論:為什么抗戰(zhàn)勝利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反而日益萎縮呢?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對教材提供的資料進行認真分析,認識到美國的經濟掠奪、官僚資本的擠壓、通貨膨脹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業(yè)陷入絕境,紛紛倒閉??箲?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雖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動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但是,國民政府為了取得美國的援助,不惜出賣國家主權,與美國在1946年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讓美國在華攫取政治、經濟等特權。中國民族工業(yè)紛紛破產。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說課稿2篇

    我們知道事物之間的矛盾會發(fā)生轉化。但是,由于老子看不到轉化的條件,更看不到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他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抱著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幻想回到“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思想,通過《老子》一書留傳了下來。后來的莊子繼承了老子的思想,把“道”作為世界最高的原則,我們可以來看發(fā)生在莊子身上的一個故事:莊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時責備他,他講出一番道理:“當我妻子剛死的時候,我怎么會不難過?可是我省思之后,覺察到她不但沒有生命,而且沒有形體;不但沒有形體,也沒有氣,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況下,變出了氣,氣再變化而出現(xiàn)形體,形體再變化而出現(xiàn)生命,現(xiàn)在又變化而回到死亡,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一樣。這個人已經安靜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還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以為這樣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 ?/p>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說課稿2篇

    師:很好!我們知道,元明清時期,我國封建社會進入衰落時期,封建專制不斷加強,對文人的思想控制也在不斷加強,士大夫文人只有通過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內心世界,所以這時候的畫強調借物抒情。大家可以再看到這幅清朝鄭板橋《墨竹圖》,竹子非常清新俊逸,抒發(fā)了一個清高的文人情懷。大家可以仔細品味,鄭板橋的竹子有種脫俗的感覺,看后讓人非常靜心。同學們,在欣賞國畫的時候,我們不是一味地去看它像不像,而要更多去體會他的精神與氣質,沒有思想與內涵的人是畫不出一副好畫的,就算他畫技再好,他的也是沒有靈魂的。中國的水墨畫,雖然沒有涂顏料,它卻會使你感受到春天的綠,秋天的黃和冬天的白,我們可以在畫中找尋到自己精神的共鳴。好,剛剛講了這么多,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看到這表格來歸納一下每個時期國畫的不同特點。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說課稿

    一、說教材(一)、教材內容《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第一課內容,本課教材主要從五個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學生介紹了古代中國幾千年的科技成就。本課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以及對世界文明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即造成中國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此外、本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后啟現(xiàn)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如下:(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掌握中國古代科技進步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四大發(fā)明。認識古代中國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以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⑵過程與方法:通過指導學生課前閱讀課本,在課堂上進行問題探究、實驗體驗以及歷史比較,學會總結歸納。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說課稿2篇

    說教材(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教材在第3單元介紹了古代中國科技的輝煌。第四單元介紹世界近代科技成就,本課主要介紹了現(xiàn)代中國的科技成就。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感受中國科技古代輝煌、近代落后、現(xiàn)代又取得很大成就這一重要歷程,因此本課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學內容分析和課標要求:本課主要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技術成就及作用。從核研究、航空技術、農業(yè)新品種研究、計算機應用、生物技術五方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課標對這部分知識作了如下的要求: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fā)展的主要成績,認識科技進步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根據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如下:(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識記建國后六十多年來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理解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斷;探究科技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物理學的重大進展說課稿2篇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物理學的重大進展說課稿2篇

    二、相對論的創(chuàng)立【課件】展示下列材料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1879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烏爾姆的一個猶太人家中。1894年舉家遷居意大利米蘭。1900年畢業(yè)于瑞士蘇黎世工業(yè)大學。愛因斯坦被認為是最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科學家,他不但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還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得出了光電效應的基本定律,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重性本質,為量子力學的建立奠定基礎。為此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時,他還證明了熱的分子運動論,提出了測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締栴}】19世紀末20世紀初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的貢獻是什么?意義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1、背景:經典物理學的危機。19世紀末三大發(fā)現(xiàn):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經典力學無法解釋研究中的新問題,如: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2、相對論的提出及主要內容:(1)“狹義相對論”和光速不變原理:1905年提出。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說課稿

    (四)、成果交流教師出示成熟植物細胞圖,提出原生質層的概念,小組交流,教師點撥,得出結論:1、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2、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質壁分離)3、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質壁分離復原)教師出示有關細胞選擇性吸收離子的數據資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探究出不同植物對同一離子吸收量不同,同一植物對不同離子吸收量也不同,得出結論:4、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五)拓展延伸如何用已有知識和技能鑒別兩種蔗糖溶液濃度的大小?用0.1g/mg 0.8g/mg的蔗糖溶液分別做前面的探究實驗會有什么不同的結果?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引導學生總結出發(fā)生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的條件。五、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說課稿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1、膜的成分2、膜的基本支架3、膜的結構特點4、膜的功能特性設計意圖:我根據板書的“規(guī)范、工整和美觀”的要求,結合所教的內容,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板書,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有一個整體的思路。八、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我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利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成功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新課程理念。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以及由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把學生從死記知識的苦海中解救出來。初次的嘗試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學生不能夠很好的把知識和習題聯(lián)系,只是把他所知道的知識簡單羅列,不能夠體現(xiàn)出能力的訓練。在上課中發(fā)現(xiàn)學生比較靦腆或拘束,聲音比較小,表達不能到位。盡管本節(jié)課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是也讓我看到了閃光點:學生比較歡迎這樣一堂自己是主角的課堂。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說課稿

    實驗是學習生物的手段和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載體。新課程倡導: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不能在讓教學脫離學生的內心感受,必須讓學生追求過程的體驗。并且每年高考都有對生物學實驗的考查,而且比例越來越重,而學生的失分比例大,主要在于他們沒有完整的生物實驗設計模式,考慮問題欠缺,本節(jié)安排在第二課時完整講述高中生物學實驗設計,是以學生在第一課時和前面探究實驗接觸的前提下,完整體驗生物實驗設計模式,為后面學習探究實驗打下基礎,也為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一開始就打好基礎。五、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細胞代謝→問題探究,酶在代謝中的作用,掌握科學實驗方法→酶的本質,運用方法,自主歸納獲取新知→小結練習,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細胞的能量“通貨”─ATP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細胞的能量“通貨”─ATP說課稿

    (3)ATP的利用關于ATP的利用,一是要講清楚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與ATP的分解和合成的關系,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讓學生在看懂圖解的基礎上,討論ATP還有哪些用途,從而對該圖解進行補充和完善。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ATP作為能量的“通貨”,在生物體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不僅要知道ATP的分子結構,還要掌握ATP是如何行使他的貨幣能力。4、板書設計結束:本節(jié)課設置了一系列問題情境,層層設問,在學生答問、質疑、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建構新概念和新的知識體系,并通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適時點撥、調節(jié),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而且通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說課稿

    (1)問題串設計:①選材:選擇什么細胞做材料?②為什么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做實驗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分析)③怎樣才能獲得細胞膜?(教師講授)(2)指導學生觀看多媒體播放教參CD中的這個實驗,同時教師加以講解(3)學生分組實驗(4)總結實驗并加以評價設計意圖:體會實驗材料的正確選擇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科學研究素養(yǎng)。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思考,嘗試找出實驗的原理,實現(xiàn)親身體驗、自主思考的的過程,這樣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yǎng)學生拓展遷移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先進的生物學研究儀器。環(huán)節(jié)3.細胞膜的功能(1)學生自主學習并歸納總結:P42(2)展示圖片加強理解:圖片(3)討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有什么東西與細胞膜的功能相近?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環(huán)節(jié)4.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說課稿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jié)內容。《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jié),首先在節(jié)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沒有一種元素是細胞特有的。但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這部分內容較為淺顯,但是結論非常重要,對于學生了解生物的物質性具有重要意義二、說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知道為什么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2、能力目標: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1)通過對C元素的分析,說明有機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組成細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質量分數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說課稿

    二、問題導學,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給學生機會,參與學習過程,有利于對知識的感知和對科學研究方法的領悟。有利于突破難點。)通過上面的討論及對初中相關知識的回憶可知,核酸是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提問:1 、你知道生物體內的核酸有幾種?它們在細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2 、如何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 針對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及相關實驗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閱讀課文及“觀察DNA 和RNA 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回答問題。實驗后要傾聽、總結學生的實驗結論,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原核細胞的DNA位于細胞內的什么部位?三、加工、整合信息, 構建知識體系。(充分利用教材中圖示和課件的直觀性特點,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知識的形成,突出重點)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 1、核酸同蛋白質一樣,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質,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組成?組成它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2、DNA 和RNA的化學組成有何異同? 3、組成核酸的堿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幾種?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說課稿

    1.基因的化學組成:每個基因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講述: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2.基因不同的實質:不同的基因,四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但是每個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順序。3.基因的位置: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每個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4.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這就是說,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須具有遺傳效應(指具有復制、轉錄、翻譯、重組突變及調控等功能)。有的DNA片段屬間隔區(qū)段,沒有控制性狀的作用,這樣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刂颇撤N性狀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蘊含特定的遺傳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從而獲得某種性狀的表達。例如:把牛的胰島素基因拼接到大腸桿菌的DNA上,大腸桿菌可以生產胰島素。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說課稿

    六、說教學反思由于本節(jié)內容抽象復雜, 插圖多, 涉及的物質種類也比較多,應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教學中,在處理主干知識和側枝內容的關系時,要做到合理分配時間,明確不同內容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注意將知識及時進行歸納、比較和總結。要讓學生了解各個知識點間的內在關系,又要能簡潔、清晰地概述轉錄和翻譯的過程。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仔細分辨并揣摩插圖所表達的意思,并能將不同的插圖內容與教學流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對插圖的處理上,還應分清主次和輕重。教材在呈現(xiàn)教學內容時,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來揭示轉錄與翻譯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教師不僅要利用插圖達到形象和直觀的教學效果,還應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文字信息與圖形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感知到基因的表達是一個多層次的、動態(tài)的、相互協(xié)調和配合的過程。盡可能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可以形象、生動地反映基因表達的過程,這是紙質教材難以做到的。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性》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性》說課稿

    四、穩(wěn)態(tài)的重要意義 為什么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后,會對機體造成危害?引導學生從細胞代謝需要的物質和條件進行分析,最后總結出: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如何預防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保持機體健康?引導學生從外界環(huán)境和機體自身調節(jié)能力兩個方面去思考。即通過加強自我保健,減少外界環(huán)境變化對機體的不良影響,同時增強機體的調節(jié)能力以適應多變的外界環(huán)境。具體如何做?學生討論,總結。1.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防治環(huán)境污染。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3.加強自我保健,為機體保持健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尤其是處于比較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的人,更應注意自身保健,如邊防戰(zhàn)士注意保暖、煉鋼工人注意降溫、抗洪戰(zhàn)士注意補充水鹽等。了解這些知識后才能懂得如何關愛自身和他人。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說課稿

    一,說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課程的核心是介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生物進化理論的發(fā)展和其他科學理論的發(fā)展一樣,不是簡單的新理論對舊理論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論對舊理論的修正,深入和擴展.從拉馬克的進化學說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以及現(xiàn)代進化理論的由來,大體都走過了這樣的軌跡.這些應該成為處理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基本脈絡.本節(jié)內容包括:拉馬克的進化學說,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和達爾文以后生物進化理論的發(fā)展,其中重點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生物進化論不僅是生物學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礎理論,也是對人們的自然觀和世界觀有著重要影響的理論.學生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了解生物進化理論在達爾文之后的發(fā)展,進一步樹立生物進化的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而且能夠通過學習進化理論的發(fā)展過程,加深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感悟.

上一頁123...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

PPT全稱是PowerPoint,LFPPT為你提供免費PPT模板下載資源。讓你10秒輕松搞定幻燈片制作,打造?顏值的豐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